高中语文《兵车行》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8451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兵车行》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兵车行》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兵车行》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兵车行》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兵车行》随堂训练教师版 人教大纲版第五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哭声直上干云霄( ) 武皇开边意未已( ) 纵有健妇把锄犁( ) 信知生男恶( )答案:冲犯 停止 即使 实在2.解释下列各句中有关古代常识的加点词的含义。耶娘妻子走相送( ) 或从十五北防河( ) 汉家山东二百州( ) 未休关西卒( ) 答案:父亲、母亲和妻子、孩子 黄河 华山以东的地方 函谷关以西的地方3.请指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哭声直上干云霄( )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被驱不异犬与鸡( ) 新鬼烦冤旧鬼哭( )答案:夸张 联珠(顶针) 比喻 互文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译文: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

2、无东西。译文: 参考答案:拉着衣角跺着脚拦路哭泣,哭声震天动地直冲云霄。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扶犁耕种,田里的庄稼还是杂乱不成行。5文学常识填空。杜甫,字子美,诗中常自称 。他是唐代,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 诗人,后人尊称他为 。“歌、行、引(吟)”是我国 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音节、格律一般比较 ,形式有五言、七言、 。如我们学过的琵琶行兵车行等。5少陵野老 现实主义 诗圣 古代诗歌 自由 杂言课内文段阅读阅读全诗,完成68题。兵车行杜甫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3、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6“诗眼”是指统帅全诗内容的某个词句。兵车行的“诗眼”是什么?在文中有何作用?参考答案:“点行频”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万民无辜死去,田地荒芜的根源。7“牵衣顿足拦道哭”一句,写了哪些动作,表达了送行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牵、顿、拦、哭

4、连续四个动作,细腻入微地表现送行者的那种眷恋、悲怆、愤恨和绝望的感情。8诗歌的最后一段一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里忽然连用了几个短促的五言句,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9-10题。对 雪 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9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 _ 参考答

5、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10读第二、三两联,作者分别采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内心的感情? (任选一联回答)第二联:_第三联:_参考答案: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无中生有,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完成11-12题。倦 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莹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6、注】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徂:c,过去,逝。11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诗人为什么以“倦夜”为题? 本诗最凸显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本诗前六句写景,写诗人从月升到月落,辗转反侧,彻夜不眠,后面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过去。诗人对国家和人民一向怀有深情,为国事忧心,一夜未曾合眼,他该有多么疲倦啊!“倦夜”点明了题意,全诗寓景于情,情景皆活。12本诗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眼是“悲”字,诗人关注着国家和人

7、民的命运,又报国无门,而彻夜难眠,“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感慨和忧愤。(三)阅读下面首唐诗,然后回答13-14题。宿江边阁杜甫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注:大历元年(766)春,杜甫由云安到夔州,同年秋寓居夔州西阁。阁在长江边,有山川之胜。此诗是未移居前宿西阁之作,诗中的“高斋”即指西阁,“水门”指瞿塘峡口,当时,征讨不已,蜀中大乱。13颔联是诗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其中的“宿”字和“翻”字用得非常精妙,请简要说说二字“妙”在何处。参考答案:“宿”字化动为静,把本没有生命的云彩写得有了生命,有了灵性,

8、让人感觉到那薄薄的暮云飘浮在山岩间,就像有意栖宿在那儿似的;“翻”字化静为动,诗人借动的江水写静的月影,使江面上静静的月影有了动感;江浪翻涌,明月映照水中,也好似随浪涛翻动。两个动词用得自然稳贴,的确十分精妙。(意思对即可)14颈联写深夜无眠时所闻,一静一动。有人认为是写实,没有其他意味;也有人认为是双关,内含深意。你同意哪一种说法,请简说理由。参考答案:同意“写实”的说法。理由:长江边确有鹳鹤这种水鸟和豺狼这种野兽,两句表现的景象切合夔州附近的自然环境。夜色降临,白天追逐捕食的飞鸟自然停止捕逐活动而安静下来,而一般昼伏夜出的狼在暮色中为争得食物而喧闹也属正常。同意“双关”之说。理由:这两句所描写的情景确实切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但联系尾联“征战伐”,又能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当时征伐不已、弱肉强食、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诗人描写的自然景象正是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象征。(不论从哪个角度答题都可以,但必须言之成理,意思对即可。)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