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8265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雨霖铃》《声声慢》教案鲁人版必修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霖铃声声慢教案教学目的: 1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景、叠字抒情的特点。 2感受词人撷取意象表述情感的方法。 3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 体味融情入景、叠字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 了解柳永和李清照的生平,了解创作动机;理解婉约派词融情入境,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会通过分析歌词意象来揣摩词人情感的方法。 一导入: 前天我们学习了宋词中一首婉约派的作品,题目叫 蝶恋花,作者是北宋词人晏殊。 除了晏殊,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还有柳永和李清照。 今天我们来学习柳永的雨霖铃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体会婉约词的融情入境的特点,缠绵凄切

2、的基调。 二先了解两个词人的生平和词作的背景,以理解创作的动因。 1柳永,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他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当时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批了四个字说:“且去填词”。柳永在受了这种打击之后,别无出路,就只好以开玩笑的态度,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在汴京(即开封),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他精通音律,创制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雨霖铃,唐时旧曲,这支曲本来就是寄托相思的,词调极尽哀怨。柳永充分利用这一词调声情哀怨、篇幅较长的特点,写委婉凄侧的离情。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

3、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明水人。她的父亲是当时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一位学者兼散文家,母亲是卸任宰相王圭的长女。李清照自小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了当时宰相之子赵明诚,这是一个喜爱收集金石古玩的收藏家,夫妇俩常常在一起诗词唱和,过着美满和谐的生活, 我们学过她的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表现了她年轻时无忧无虑,无端生愁的情愫。 但其后不

4、久,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举家南逃,开始颠沛流离。先是父母双亡,第二年赵明诚去世,再后来,赵明诚生前多年收集的金石古玩大部丢失,境况也变得越来越艰难。一连串的变故,李清照的性格由开朗变得忧郁。这我们在初中学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已有所了解。 声声慢就创作于这个时期。此时词人正飘泊江南,流落无依,形影相吊。 三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 提示:、注意朗读时的重起轻落,语调舒缓。 、注意通过准确的停顿、拖音传达出词人哀婉悲戚之情。 四找出两首词的中心句,说说这两首词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愫。

5、 雨霖铃: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声声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教师解说:雨霖铃以一个冷落的秋景作为背景,表达了人间难以割舍的离情。上阕写了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的朋友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下阕写词人想象离别后孤独寂寞的清冷之情。声声慢写的是无法言说的“愁”,也是通过描写清冷的秋景来渲染愁情的,表现词人因国破、家忘、夫死而只身流落江湖的孤苦无依。 五寻找并归纳婉约词中的典型意象,理解它们在表达作者情感上的作用。 (一)雨霖铃 1找出主要意象: 寒蝉、长亭、晚、骤雨初歇长亭兰舟泪眼烟波暮霭楚天杨柳晓风残月 2说说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缠绵绯恻,悲苦凄冷,难舍难

6、分 3哪些意象我们在以前的诗歌里面学到过? (1)长亭 长亭:(看注解)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十里设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使古人送别的地方。 明确:古人常在长亭送别,此处用长亭,既交代了地点,又暗寓离愁别绪。 (2)兰舟 兰舟:“看注解”相传鲁班曾经刻木兰树做小船,后来“兰舟”变成了船的美称。 明确:本词中“兰舟”其实指的是“驾船的人”,即船夫,它在表达主要集中在“催”字上,本来应该上船出发的时候了,船夫催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但在作者听来却是声声催心,让两人肝肠寸断。一个“催”字传神地写出了两人不忍分离,却又不得不分离的情景,把离别的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3)泪

7、眼 泪,是中国古典诗词中“送别诗”一类的重要意象,绝大多数别离者都难免泪下沾巾。 如: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明确:泪眼,也就成了离别的典型意象,以致有了成语“挥泪而别”。 (4)清秋 清秋:本身就是万物调令,肃杀萧条的季节,在这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下,清秋意象就积淀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悲剧性的心理记忆。 如: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明确:“冷落的清秋”与上文“寒蝉”呼应

8、,再次以情景交融来渲染,情意更浓。 (5)杨柳残月 1杨柳:古人便有折柳赠别之俗。柳成为寄别之物,自汉代始。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易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意, 中国古典诗词中“柳”意象在表赠别的诗歌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 例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送别“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残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例如: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苏轼:水调歌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杜

9、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确:面对杨柳、残月,作者不禁黯然神伤。 本句堪称柳永词的千古绝唱,特别为人们所爱赏,甚至有人拿这两句词来代表柳词,原因在于这两句中集中了许多触动离愁的典型意象来表现他这次的愁怀。 (二)声声慢 1请找出诗歌中的主要表现愁绪的意象 酒雁黄花 2酒 酒:常言借酒消愁,特别是离人更爱饮酒。如: 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李白月下独酌: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明确:常言道:借酒浇愁,愁更愁,本句中作者却不说此意,但言酒淡,不足敌急风,实则非指酒淡,更指愁浓,浓到任何烈酒都化不开,可见其词之含蓄婉约。 3雁 雁:

10、雁为候鸟,春日南飞,秋日北归,古人早把它作为秋季一种有特征性的意象,人们把雁与依恋故乡联系起来,或寄寓对故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音信的盼望。如: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明确:于是“雁”就成了诗人用于寄寓离别伤情的典型意象。 4黄花 黄花:菊花。菊花给人以幽静清瘦之感,颜色比较朴素。中国古典诗词中也经常提到“落花”这个意象,用它暗示着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如: 李煜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还有像“梧桐细雨”等,诗人运用这些典型的意象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国恨家仇,表达了自己的孤苦寂寞。 六小结。 婉约派词表达情感含蓄委婉,喜欢用典型的意象来表情达意,雨霖铃和声声慢都是婉约派词的代表作品。 以后接触这些作品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