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体系--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27719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管理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健康管理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健康管理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健康管理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健康管理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管理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管理体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管理体系框架第一篇 三元基本观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对世界万物及自身都有了新的哲学认识。如对医学模式的认识与创建,人类已从最初的神学医学、经验医学发展至生物医学与多元多因医学模式。因此,“三元论”哲学思想终于在“二元辩证”哲学思想基础上破茧化蝶。何为“三元论”?即阴、阳以及阴阳介体。这三部分共同按一定比例平衡、和谐构成。这一哲学思想虽在中、西传统哲学思想上早见端倪,但正式被人们认识并得到应用,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医学从本质上讲,既是科学,又是理学,更是人文德学,它是“三元论”的体现。这样,我们可以在道德、伦理的指导下驾驭科学,而不至于让科学成为“脱缰的野马”、“双刃剑

2、”与“新危险源”;同时,科学有节制的发展又促进了道德、伦理学的再发展,从而形成正良性循环。“三元论”中之“三”是个哲学概数,意即“多”,是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识的承接与发展。现代人为何迫切研究“三”,主要是用朴素的“二”实在难以从宏观、微观上更细致认识、解释丰富多彩的世界。“天、地、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哲学例证。天者,乾也,阳也;地者,坤也,阴也;人者,天地之精华灵物也。三者共处而造化。在地球上乃至宇宙中,“天、地、人”虽各有寿,但“人”必须依附“天、地”而得寿。天地无语,而人为天地灵物可语,是承接天地之理而又能表达自己德性的介体。天地变化而永恒,人得天地之道而永恒。从这个意

3、义上讲,医学正是研究天地之间的人如何尽“天寿”、增“天寿”的高深学问。所以,我们应借天地之道,正视科学,正视中西医学,正视健康与疾病,正视思想、方法、工具等诸多问题。第二篇 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概念所下的定义:“健康是整个躯体、精神和社会都很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身体虚弱。”其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躯体健康,功能正常;二是心理健康;三是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适应环境。这种概念给“健康”所下的定义,仅是理想化的一个终极目标,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对所有不同体质人群下一个健康定义,更难产生衡量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调查结果显示:真正符合以上健康定义的人群只占5%(对照WHO

4、制定的形体、心智、行为适应等20条标准),有约20%的人需要找医生诊治,其余75%的人群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辞海对健康定义:“健康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体力充沛,并具有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这种定义同样存在对“健壮”、“充沛”、“良好”,难以衡量和证明的问题,同时,忽视了社会因素、人文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对人产生健康的问题。从以上概念中,我们可以发现,“健康”不可能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和量化的指标,只能对某个体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状态作一种描述。相比之下,传统中医学对“健康”定义较为适用,并历经千年站得住脚“健康就是阴阳平衡”。黄帝内经开篇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

5、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与健康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疾病是消灭不了的,但只要“阴阳互根、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形神合一,则健康永驻。”传统二元论认为“健康”与“疾病”是一对相对概念,在生命中共处于一体。所以,中医关注“平衡健康”,西医关注“消灭疾病”,中医中不仅蕴含了精深的二元哲学思想,更蕴含了三元哲学思想,是天、地、人之通学;而西医靶向疾病方面,注重细致而深入的定性、定量的考量及方法探究,是门关于疾病(健康底线)的专科之学。但不管怎样,中西医学都承认“健康是一种状态”。按照“三元论”哲学思想,我们对“健康状态”不妨按物质、能量、信息的三层次作相应的物态(形态)、气态、神态

6、之描述。这也契合了“科学、理学、德学”三元论。健康,追求的就是“平、和、通”,即生命的正演化状态,这即为天、地、人之恒理。平能稳定,平能固气,平能藏神;和能平形,和能布气,和能生神;通能传神,通能变形。生命的平、和、通就是健康长寿;生命的失衡、失和、失通就是疾病。第三篇 疾病与亚健康辞海定义:“疾病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有一定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此时,人体正常过程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的降低,劳动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医学科学对疾病(disease)的认识:“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性作用下,因自身稳定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7、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可从六方面表述:一是疾病是有原因的。二是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三是疾病时,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由此产生各种症状和体征。四是疾病是完整的机体反应,但不同疾病又在一定部位、一定时间范围内有它特殊的变化。五是有些疾病是机体内各器官系统之间平衡关系和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平衡关系受到破坏,导致适应力降低,劳动力减弱或丧失。六是所谓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异常变化。中医对疾病的认识论说文解字曰:“疾,病也;病,疾加也”。病皆与痛苦相连。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8、,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掘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邪正矛盾过程,宜采取扶正、祛邪、治未病等积极措施。阴精、阳气是一对可转化的关系,追求二者相对平衡,保持正常的生命规律,才是治疗疾病,永葆健康之道。所以,重在“调整、平衡。”根据“三元论”观念,疾病指:一是形体或身体的疾病;二是气化(功能)或社会行为性疾病;三是心智或心理上的疾病,即神态失控或信息不通畅,心理精神异常。这三方面又不是独立的,彼此影响与转化。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疾病都有治病因素,都有可发现的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及意识的异常。亚健康状态大多如此,所谓亚健康状态,通俗的说,多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或者有病

9、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处于一种机体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地质与心理失衡状态。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即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以及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人为什么会生病?现代基础科学证明:物质的变化都是由物理特性变化化学特性变化组织结构改变的一个过程,对于人体来说也是如此。现代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基础科学的发展都密切相关,但是都滞后于科技的发展,科技的更新非常迅速。比如:电子产品的更新是18个月,生物技术的更新是3-4年,而医学的技术更新:比

10、如癌症的治疗方法到现在为止还是几十年前的方法!科技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寿命,现在看来这些都归功于检测设备的更新,使人们更早的发现疾病。物理特性的改变的研究来源于爱因斯坦的能量转化理论,说简单一些就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量子(电子)的得失。由于电子的得失诱发物质物理特性改变。当物理特性改变到一定的程度,就导致机体细胞的化学特性的改变,这时临床医学就有生化的检测,当生物化学反应损害到一定的程度就导致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这就是临床的影像学检测B超、X线等等。这时候基本都处于疾病状态。但是由于临床的所有的检测的标准是疾病而非健康,因此每一步的检测都要达到疾病或者疾病高危时才能提示!这个和疾病预防就有很大的

11、距离!因此,在未病情况下进行先期检测及先期预防、干预,是少得病、不得病的关键,也是当今和谐社会人类追求健康的主旨。第四篇 我们的主张既然健康与疾病之间是一对调和、平衡的关系,而我们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疾病患者都承担着调和、平衡的职责。把健康恢复,疾病的医治单一寄托给医院本身就不是平衡观,就不符合“三元”哲学思想。每一个人机体内部都有化解疾病,调节、治愈疾病,追求健康之机能;医生只有在病人对于疾病无能为力,需要帮助情况下,才出手相援;我们健康管理者,担负的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病后防复,给予人们调节、干预、理疗等治愈能力增强的神圣使命。江苏XXX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于2009年落户国家泰州医药城

12、的一家以健康管理服务为使命的实体。公司的指导思想:秉承“三元论”先进理念,扎根传统医学,坚持中西合璧原则,面向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将目前最先进的关于健康、疾病的研究成果投入应用,采取“服务中心+健康超市+销售渠道”的商业模式,不断整合各种资源,以期形成健康疗养、休闲旅游、医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健康教育、文化传播等产业链的发展,力争在行业中树立健康管理服务的新标杆。公司现有国家级专家30名,其中,学术带头人8名。健康理疗专业技师80名,管理经营人员40名。在北京、上海、苏州等一线城市皆设有分支机构。目前,在手的成熟服务产品共九类,分别是:健康检测、心理(心灵)调节、体质分型、脊柱系统调理、心血

13、管系统疾病的防治、经络调理、营养调理、运动干预、癌症的预防及健康管理等。第五篇 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一种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它包括以下内容:收集健康信息。收集个人的健康及生活方式相关的信息,发现健康问题,为评价和干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对个人的健康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以达到健康警示的作用,为干预管理和干预效果的评价提供依据;健康促进干预管理。解决健康问题,通过个人健康改善的行动计划,对不同危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健康指导,这是最实质性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整个健康管理过程的核心。通过上述过程,达到改善状况,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高生命质

14、量,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通过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手段来改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二级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规范化的管理和治疗;三级预防,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病人残疾。中医学的预防体系:中医学除了对外感热病、内伤杂病、各科疾病有多种具体预防法外,还把预防贯穿于摄生保健、疾病治疗、护理、康复等整个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预防体系。一、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疾病发生之前所进行的预防,即通过各种预防措施和手段,提高人体素质,增进人体健康,以防止或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未病先防理论包

15、括保养正气、慎避外邪、接种预防三个方面。1、保养正气中国医学的未病先防理论,不是被动消极地防避致病邪气,仍是通过顾护正气,主动积极地抵御外邪的侵袭。因此,它特别重视人体正气在抗邪袪病中的能动作用和主导作用,把预防寓于养生之中进行。正如丹溪心法所云:“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因此,防病是养生的主要目的之一,而养生又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保养正气可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育锻炼、顺应四时、调理饮食、调适劳逸、节制婚育、调畅情志、安定居处等多种预防法,都为了保护正气,以颐养天年。保养正气,还要注意顺应生命规律。人的生长衰亡是自然界不可抵抗的生命规律,人类必须也只能在认识和把握这一规律的基础上

16、,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例如,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其生理变化就有显著差异。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青壮年处于“阴阳平均”阶段,老年则处于气血衰减的时期,妇女又有经带胎产之特殊性,根据这些规律,从饮食、起居、劳逸诸方面加以相应调摄,才是正确的养生之道。2、慎避外邪对外界邪气的主动防范是未病先防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是对异常气候变化的预防。因为人体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候变化急骤,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疾病。故对异常气候六淫,要及时防避。尤其要避免为“疫气”所伤而感染流行病。其次,注意对虫兽咬伤、金刃、跌扑损伤、工伤事故及各种中素的防范,避免意外伤害。3、接种预防接种预防方面,古代的中国医学曾居世界领先地位。预防接种是防疫措施之一,目的在于使机体内在一定时间内产生针对某种传染病的特殊抵抗力。二、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