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同步练习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27001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乡愁》同步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愁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下面对乡愁一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祖国的爱中,表达了作 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 B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祖国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 者渴望祖国统一的深切愿望。 C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故乡的爱熔铸在对母亲、妻子的爱中,表达了作 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深切愿望。 D作品以时间为序,以感情为线索,把对母亲、妻子的爱熔铸在对故乡的爱中,表达了作 者渴求回到祖国怀抱的殷切期望。 . 简要分析余光中的乡愁中叠词运用的表达作用。 _ 二、巩固题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感

2、情基调应该是什么? _ 把乡愁推向顶点的是哪一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_ 三提高题 余光中的乡愁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其乡愁的? _ 6诗中用了那些巧妙的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_ 7用“乡愁是”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_ 四、阅读理解: 世间最美的坟墓 (1)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将被后代 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远离尘嚣, 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道信步走 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林,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 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数阴庇。她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 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 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

3、种的。小的时候, 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在他们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 古老传说时, 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栽 了几株树苗, 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 奇妙许诺, 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从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 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 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2)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 深刻的、 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 字架, 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

4、所累的伟人, 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 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 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 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允许你大声说话。风儿 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林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 白雪温柔地覆盖 着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和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 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 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 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5、: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 有一个有勇气, 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士兵身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 这个世 界上再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 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 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 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 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8本文的记叙线索是 _ 。 9阅读全文后理解这座坟墓最大的特点是 _ ,文中最能突出这一特 点的描写分别是( 写出两个即可 ) 。 _ _ 10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人们怀着

6、“敬畏”之情的句子。 _ 11作者说这座墓是“世界上最美的坟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 12本文多处用了衬托的写法,请举两例。 _ 13文章开头和结尾写法上的特点是? _ 延伸拓展 一、阅读树,然后答题。 树 艾 青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 年春) 1作者艾青,原名_,现代著名 _,他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_。他的 诗作运用 _化的 _诗体,抒发思想感情,语言朴素清新。 2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_年春天,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华民 族正日益走向精神的_。 3对这首诗

7、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树的开头“一棵树,一棵树”,采用反复的手法,着意强调和突现一棵棵“树” 的形象。 B“彼此孤离地兀立着”反映了中华民族遭受凌辱的精神受到扭曲的现象。 C诗的第二段,由“彼此孤离地兀立着”的形象,进行相反联想,慧眼独具,“在看 不见的深处”,看到“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D“根须纠缠在一起”象征中华民族正在团结并凝聚成坚强的力量。 E这首诗采用的是“比”的手法,是把具体的人和物相比。 4对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托物抒情的诗,诗歌以点带面,小中见大,在冷静的客观描述之中,寄寓 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B这首诗运用象征手法,用树的生存景观象征了当时的

8、社会景观,两种景观相通的纽 带是表面上孤离兀立,实质上团结一致。 C“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运用拟人的手法,把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关系 写得生动可感,而且人格化。 D全诗用具体可感的形象,表现极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给人以多方位多层 次的启示,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二、阅读诗歌新月,完成习题。 新月 何其芳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5诗中写到的“我乘船归去”,“花香。夜暖” ;是诗人的现实经历还是诗人的想像之事? 答: _ 6“你睡着了么?”这里的“你”实指什么? 答: _ 7这首诗抒写的是什么

9、感情? 答: _ 8写出这首诗中押韵的字。 答: _ 三、阅读理解: 冬日香山 (1) 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 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2)开三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 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 天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 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撒的果皮、罐头盒, 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 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

10、,好一个清 净的世界。 (3)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 下灰褐色的劲枝,头上挑着些已弹去种籽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 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 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寸厚的绿草,绒绒地 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 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 历在目, 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 当秋气初收,

11、冬雪欲降之时, 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 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 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武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 如处积水之中,我今天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4)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 直通天宇。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道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 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的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

12、看看这红日绿松,心中澄清安闲如 在涅磐,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 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 外面的季节。与松作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 呼应。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 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 的红日蓝天, 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 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 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5)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 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 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 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 我边走边想, 比较着几次来香 山的收获。 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 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锋锋 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6)香山,这个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