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69131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465编号现代文学三十年作家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郁达夫。 沉沦 。 受欧洲浪漫主义深刻影响,也接受世纪末艺术思潮的果实,同时具有放浪形骸的 中国名士风度和现代民主思想。 其小说特点:性的苦闷,生的苦闷,客观上反映伦理道德。 独特的题材:城外留学生中青年人青春期的性心理,又折射出这种病态心理是来 源于病态社会。 独特的人物:多情,得不到感情的孤独的游子, “自悲症”患者,麻痹自我, 缩小自我的孤独者。 独特的表现形态 : “心理情绪” 模式, 主观抒情, 感性为主。 小说抒情形式上由 “作 者、主人公和叙述者三者合一” ,转向抒情主人公的客观塑造和诗的意境营造上。 代表作:沉沦 。 沉沦作品叙述了“他”试图摆(挣)脱“病痛”的努力和沉沦的过程

2、。: 爱情知音(自我认同) ,价值和情感认同。 真挚、青年(内心的需求 时代的召唤) 心灵矛盾挣扎净化(洁净 脏 自然) (个性解放罪孽内在的 脆弱) 过程:通过艺术摆脱心灵上的伤痛,读书,艺术的困惑 寻求自然的帮助自然的迷失 希望得到爱情(责任)来重新找回自我,转移和摆脱精神的痛, 爱情的失落 去妓院人的沉沦 死(否定个性解放的脆弱性,夭折)洗涤 萧红:中国诗化小说精品(首创)萧红:中国诗化小说精品(首创) 处女作:王阿嫂之死 成名作 : 生死场 北中国农村的生活的沉滞, 闭塞, 造成的对民族活力的窒息。 这一方浸润着血污的黑土,是人轮回的“生死场” 讽刺长篇马伯乐 代表作:呼兰河传北方小城

3、镇的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传统的落 后文化对人的戕害,中国社会滞后的发展,生与死,空间的永存,时间 的永动的生命体验。精神被扭曲,人性被毒害的呼兰河人,还写了农民 的抗争与觉醒。有着回环复沓的感觉,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 物形象,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只是一个个片段诗化的链接。 其作品:1。直面惨淡的人生,继承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的主题。艺术的沙漠, 有隔阂和沙漠,没有光和热。 2具有诗的体裁与散文的风韵。 3结构散漫,但非散乱,有一根情感的主线索。 4.信马由缰的方式。 5.强烈的抒情色彩。自我抒情,心无城府,超越审美观念。 丁玲丁玲: 五四后第二代善写女性并始终保持女性立场的作家

4、。第一个革命女作家姿 态。 20 年代末期: 20 年代末期: 处女作:梦珂 ,1927 在黑暗中 自杀日记 一个女人三个集子 主要描写:新一代青年女性性爱的苦闷。 女子“新”在: 1.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新思想影响,逃离封建家庭,有家难回的漂泊者。 2.个性解放,爱情至上。 3.崇尚自由,博爱等源自西方的思想,充满憧憬,心地善良。 莎菲女士的日记莎菲: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 (自我感伤小说) 执拗的寻觅人生意义而无出路 鄙视世俗又感到要沉入纵情声色 重感情爱幻想,狂想 反抗带有病态但仍是反抗。 知识分子时代病的反映。 钱钟书:钱钟书:学者型讽刺小说家 抗战胜利后围成围成:揭

5、露抗战期间中上层知识界的众生相。 多重意蕴:1.生活层面。40 年代抗战时期中国老城乡,农村的落后,闭塞及知 识界,教育界的腐败。 2.文化层面: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3.哲理层面。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没有一个英雄,均是盲目寻 梦者, 为命运所玩弄。 人类困境的感受, 精神的孤独感, 反讽。人生到处是围成。 主人公方鸿渐 : 性格怯懦,柔弱,弱智知识分子,嘴上机敏。传统文人的正义感, 忠孝为核心,儒道合一的文化性格。 没有一帆风顺的原因: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遇到的困境,西方价值评估体系, 重利益,重自我实现,个人,拜金主义等,他处于这样一种虚伪 自私的重利社会中肯定无所适从

6、, 对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不 以为然,东方重义轻利的观念使他被现实击垮。 小说传达:对现代世俗的揶揄和讽刺。 主题深刻,意蕴多面。 独特风格的讽刺特征。 叙述故事,旁征博引,引用了丰富的比喻。 张爱玲:张爱玲: 处女作沉香屑 第一炉香 新旧杂糅,雅俗共赏,中西结合。表现泸港两地男女两性和两性心理,男女之情 贯穿小说的主线。 成名作:倾城之恋范柳原,白流苏。 新感觉派写的是对“性”的沉溺,张爱玲是女性的悲剧,写出了女性在新的生活 环境中的生活情境,与旧小说不同。. 意象的特点意象的特点:1.把自然景观化解为都市生活中的琐细物象。 2.意象的繁复(相互映衬又相互独立,产生新的意韵) 3.把人物心

7、态植入客观物象,突出主观感觉,营造心理意象。 4.意象连缀。 “月亮” 月亮:凄凉,阴森,寂寥。产生于最悲惨绝望的时刻。自己的生命感受,情绪记 忆。 小说形式体现新旧,雅俗特点: 1.叙事模式:借鉴传统又自如运用西方蒙太奇手法。有古典章回感又融入现代人 的情绪特征。 (七巧变老) 2.语言上的新旧杂糅:工笔的细腻,写意的蕴藉,传统小说的清雅别致,现代人 的创造。 3.风格:苍凉之感。自身经历,中外文学素养。 臧克家臧克家: 乡土诗人,农民诗人,有别于新月派诗歌的绅士气和中国诗歌会的功利 性 第一本诗集烙印 ,还有作品洋车夫 老马 “坚韧主义”:正对生活苦难,倔强的精神,沉着迎接磨难。 鉴赏:简

8、约明朗的古典主义色彩,注重炼字,提倡苦吟,用具体单纯的象征表现 古典诗歌含蓄凝重的风格。以暗示代替说明。 戴望舒戴望舒 : 早期特点 : 哀婉,朦胧,晦涩,爱,梦死的交织。成名作雨巷开启“诗 的音乐性”时代。 抗战爆发后,后期:高亢,清晰,思想力度加深。 汉园三诗人:汉园三诗人:何其芳燕妮集 ,李广田行云集 ,卞之琳数行集 。 汉园集为 1936 年三位诗人的合集。 卞之琳卞之琳:音尘集 鱼目集 “小处敏感,大处茫然” 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试验的艺术家。 特征(贡献):1.由“主情”向“主智”转变。 主客体关系的相对性。 断章 “新的智慧诗” 2.“诗的非个人化” 巴金爱情三部曲 由雾 雨

9、电三部中篇合成,写革命,恋爱,写小资产阶级的反抗追求和 苦闷,可说是灭亡 新生主题的延续,不同在于它更生动更真实地展现了 一群知识青年的各种思想性格,如近似雾一样的性格的“多余人”周如水,势利 堕落的洋派青年张小川,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病态人物吴仁民,还有纯洁美 丽坚强冷静的“近乎健全的女性”李佩珠,在电里,巴金用了不同以往的明 快调子和诗意笔触多面展示佩珠的品质,在她身上倾注爱和理想,爱情三部曲写 到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青年,使当时的青年读者读出一种同一代人的心境,思考不 同的生活道路。 激流三部曲 家写成于 1931 年,最初题名为激流 ,1938 年和 1940 年巴金顺着家 的情节发展线

10、索,写了春 秋 。这三部长篇合称激流三部曲 。三部小说 一开始并无总体构思,写作时间间隔长,每部各有其独立结构,但写作中兼顾到 各部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 家为代表的青春型创作 那由真诚热烈的心里唱出的青春之歌,特别能唤起青年人的共鸣, 家只求与 青年读者情绪沟通,不求深刻隽永,倾向单纯,热情,坦率,以情动人,情感汪 洋肆意,语言流水行云,虽有时少锤炼,不耐咀嚼,整体上却有一种冲击力,渗 透读者内心。 女神 女神 是郭沫若的代表作。 女神 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 它出版于 1921 年 8 月,全诗共三辑,以第三辑最为重要。 女神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首先是“五四”狂飙突进时代改造旧

11、世界、冲击封 建藩篱的要求。主人公以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叛逆者形象出现,要求打破一切封 建枷锁,歌唱一切破坏者。其次,是对祖国深情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憧憬。诗 中歌唱太阳、光明、希望,处处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欲望。 女神在艺术上取得了新诗最辉煌的成就,它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的瑰丽 奇峰。 女神的格式追求“绝对自由,绝对自主” ,而不受任何一种格式的束缚。 它的形式自由多变,依感情的变化自然地形成“情绪的节奏” 。 女神的浪漫主 义特征主要表现在:诗中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并常借助神话传说、历史故 事表达感情。 女神的诗风多豪壮、雄健、颇具阳刚之美。郭沫若的诗可以说 是新诗中豪放的先驱,但同时,他

12、也有许多清丽婉约之作 京味小说 老舍是京味小说源头,京味作为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对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 人文景观的展示及展示中注入的文化趣味,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其次是 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再次是创造性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最后 是带有北京市民文化烙印的幽默和趣味。 零余者零余者: 郁达夫小说用抒情的方式塑造出了真实感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这些抒情主人公 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受社 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 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困自我,也不愿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 世道浇离,或以

13、种种变态行为以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 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东北作家群东北作家群: 是指九一八事变以后, 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 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 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 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 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 作有萧红呼兰河传 生死场 ,萧军八月的乡村等 通俗文学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是指以清末民初大都

14、市工商经济发展为基础得以滋长繁荣, 在内容上以传统心理机制为核心, 形式上继承古代小说传统为模式的文人创作或 经文人加工再创造的作品。 功能上侧重于趣味性, 知识性, 可读性, 但也顾及 “寓 教于乐” ,惩恶劝善效应。基于符合民族欣赏习惯的优势形成了以广大市民为主 的读者群,是一种被视为精神消费品的,反映其社会价值观的商品性文学。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 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的第一个潮流, 出现在1919年的下半年到1922年间, 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绍钧、庐隐、王统照等。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 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 家的问题小说广泛地

15、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 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 主要不足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 社会功利的倾斜 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 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等。 乡土文学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 。20 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 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到鲁迅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 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代表作家有彭家煌、鲁彦、许杰、许钦 文、 王任叔、 台静农等。 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

16、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 这些寓居于京沪大都市的游子,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 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 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总体上呈现出 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 气。代表作有彭家煌怂恿 ,王任叔疲惫者 ,许钦文疯妇 ,台静农地 之子等。 沦陷区文学:沦陷区文学: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文学 的轨道。在此之前,已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 年 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1941 年 上海完全沦陷时, 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 万象 , 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 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