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同步练习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26875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同步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孤独之旅 同步训练 1给下列词中加粗字注音。 捆扎()撩逗()胆怯() 掺杂()旧茬()戳破() 2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ti o 望()x闹()纯 cu() q除()肥 shu()ju 断()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油麻地家底最 厚实的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厚实: _ _ (2)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 歇斯底里 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 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歇斯底里: _ 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_地 对前方感到 _和恐惧。 (2)父亲 _也是有所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 定。 (3)到暴风雨将歇时, _

2、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4) 那几十只受了惊的鸭, _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5简答。 “孤独之旅”是什么含义?结合本文的内容谈一谈。 _ _ _ _ _ _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2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 故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 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杜小康 只能与父亲说说话。奇怪的是,他和父亲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单调, 越来越干巴巴的了。除了必要的对话,他们几乎不知道再说些其他什么 话,而且,原先看来

3、是必要的对话,现在也可以通过眼神或干脆连眼神 都不必给予,双方就能明白一切。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 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 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 “我要回家” 杜雍和不再乱发脾气。他觉得自己将这么小小年纪的一个孩子,就 拉进他这样一个计划里,未免有点残酷了。他觉得对不住儿子。但他现 在除了用大手去安抚儿子的头,也别无他法。他对杜小康说:“明年春 天之前就回家, 柳树还没有发芽时就回家”他甚至向儿子保证, “我 要让你读书,无忧无虑的读书” 后来,父子俩都在心里清楚了这一点: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

4、了。这样反而好了。时间一久,再面对天空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 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鸭子在这里长得飞快,很快就有了成年鸭子的样子。当他们全部浮 在水面上时,居然已经是一大片了。 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而磨难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 亲精心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恶劣的天气。一早上,天就 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 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 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 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

5、的咔嚓声。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 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 晕倒在地上。因为,他看到,鸭群被分成了无数股,一下子就在他眼前 消失了。 3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子追去。这股鸭子大概有六七十只。 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逃窜着。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 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 即使这样, 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 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他知道,这是头年的芦苇 旧茬儿戳破了他的脚。他一边追,一边呼唤着他的鸭子。然而这群平时 很温顺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到暴风雨

6、将歇时,依然还有十几只鸭没被找回来。 杜雍和望着儿子一脸的伤痕和乌得发紫的双唇,说:“你进窝棚里 歇一会儿,我去找。” 杜小康摇摇头:“还是分头去找吧。”说完,就又走了。 天黑了。空手回到窝棚的杜雍和没有见到杜小康,他就大声叫起来。 但除了雨后的寂静之外,没有任何回应。他就朝杜小康走去的方向,寻 找过去。 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苇荡里迷路了。一样的芦苇,一 样重重叠叠无边无际。鸭们东钻西钻,不一会工夫就使他失去了方向。 眼见着天黑了。他停住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就像父亲听不到他的回 应一样,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 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将一些芦苇踩倒,躺了下来。 那十几只受了惊

7、的鸭,居然一步不离地挨着主人蹲了下来。 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 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 自己为什么想哭。 雨后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长这么大,还从 未见过蓝成这样的天空,而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 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 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第二天早晨,杜雍和找到了杜小康,当时杜小康正在芦苇上静静地 躺着。不知是因为太困,还是因为他又饿又累坚持不住了,杜雍和居然 没有能够将他叫醒。杜雍和背起了疲软的

8、儿子,朝窝棚方向走去。杜小 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的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 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 4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 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的蓝 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八月的一天早晨,杜小康打开鸭栏,让鸭们走到水中时,他突然在 草里看到了一颗白色的东西。他惊喜地跑过去捡起,然后朝窝棚大叫: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杜雍和从儿子手中接过还有点温热的蛋,嘴里不住地说:“下蛋了, 下蛋了” 6为什么说父子俩最大的敌人是孤独?他们是如何战胜这一敌人 的? _ _

9、_ _ 7“杜小康注定了要在这里接受磨难”,他都受了什么磨难? _ _ 8找到那十几只鸭子后,杜小康哭了,但并不是悲哀,为什么呢? _ _ _ 9风雨过后的“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感觉呢? _ _ _ 10文中说“鸭们 也长大了,长成了 真正的 鸭子。”品味一下加粗 词语的含义。 _ _ _ 11文章最后对杜雍和的语言描写用了省略号,你能补上省略的内 容吗?要切合人物此时的心情。 5 _ _ _ 12 每个人的成长道路都不同, 杜小康的成长历程给了你什么启示? _ _ _ _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征服 三年前一个有红嘴鸥的季节,我坐在昆

10、明市城西翠湖边一间不起眼 的茶室里,听“酒友”大张一位业余登山爱好者,讲述一段攀登哈 巴雪山的故事。茶室里很静,只有我们两个人,灯光凝固成昏黄状态, 冬雨被凄厉的夜风驱赶着一阵阵扑向木格窗子,发出“刷刷”的响声 大张大大地灌了一口冰冷的啤酒,接着说:“到了5100 米的时候, 只剩下队长、向导和我三个人了,其余的人由于中途突然下雨,气候恶 劣,都已撤回 4800 米的大本营。向导是当地人, 一位沉默寡言的小伙子, 他曾劝我们全体撤回,说这种天气根本不能登顶,但队长不愿放弃,他 为这次登山已精心准备了半年。我也想试试,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 于是我们继续努力,向导在前,队长居中,我在最后,相距5

11、-10 米的距 离。 “半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一个岔口处。这时细雨已经变成了风雪, 狂风卷着雪花漫天飞舞。我们蜷缩在一道雪坡下面,三个人紧紧地靠在 一起,我头痛欲裂,胸腔里仿佛塞了一团棉花,呼吸极其困难。我看了 表是上午 11 时,四周却是一片迷蒙,能见度不足10 米,耳边只有风声 在呜呜地吼叫,像是在倾诉着什么,又像是在抗议着什么。我知道5396 米的峰项离我们不远,但我们却看不到它,它就躲在风雪的背后,云层 下面,但它肯定看得见我们想到这里,心中一阵难以名状的恐惧感 油然而生。 6 “我看了看队长,风雪帽和墨镜遮住了他的脸颊,看不到他的表情, 但他直视远方,显得很镇静,也很坚定。我用肘碰了碰

12、他,大声问他, 怎么办?他仿佛没听见,依然直视着那个迷茫的世界。我又碰了他 一下,说:撤吧。他说:等等吧,也许还有希望。再说现在怎么 撤? “这话没错,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撤退的可能,我们只能在这 里固守。但我们也明白了他的意思,他仍怀着一丝侥幸心理,盼望着天 气能够好转。雪山上的气候就是这样,就像这场风雪会突然降临,阳光 自然也会突然间就照耀大地。 “但直到下午 2 时,风雪仍没有停止的迹象。常识告诉我们,无论 如何今天没有登顶的希望了,因为时间不够了,我们必须选择撤退,这 还要天公作美,雪山上是无法过夜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已经到了威胁 生命的程度。队长的情绪也渐渐变得焦躁起来。但是他依然死死地盯着 峰顶的方向。 “一直默不作声的向导在整理装备,我明白他是在为下山做准备, 我们必须在天黑前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