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6797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_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白衣天使个人模范事迹篇一:白衣天使先进事迹材料 白衣天使先进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位医生,她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为病人把脉开方,14年如一日;有这样一位青年,她在病痛和死亡的阴影下,坚持工作、无私奉献。2月2日,上海市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岁的医生在她母亲怀里安详地走完了短短的人生旅程。人们惊讶,在她羸弱残疾的身躯里,蕴含着如此坚韧的精神,包含着这样伟大的博爱。人们流着泪思念“人民的好医生”。 爱己及人,生命的烛火为病人燃烧 小小的诊室、简朴的木桌,一盆绿色的仙人掌,墙壁上挂满了鲜红的锦旗这是最留恋、最热爱的工作岗位。

2、 患有先天性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从小就折磨着她,使她由脊椎弯曲、行走不便,发展成大半身瘫痪、失去自理能力。她希望学医治愈自己。1988年,她以高分入读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社区成为一名中医。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心看病,攻读古文、医书,自学英文,潜心摸索,在治疗胆囊炎、胆道结石等方面颇有造诣。 用自己的医术和微笑,治愈并温暖了无数的病人。细致、耐心,许多人将她当作“终身医生”。外区的病人远道赶来,她的诊室外总等着众多患者。14年来,她接诊了约23万人次的患者,最多的一天达118人次。即便是xx年末最后一天上班,她还看了34个病人,开出了20来张处方。 “有病就找陈医生。

3、”已经习惯向“汇报”身体状况的林国强哽咽着说:“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知情人、知心人和高尚的人呢?”钱有玉老人则说:“陈医生的方子便宜又管用。” 坚持辨证施治、在保证疗效的同时尽量为患者节约费用,医院曾经做过统计,她开出的方子平均药价只有五六十元。 最后的日子,她选择这样度过 做过3次大手术。早在xx年,专家就预计她只有5年的生命。知道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她没有消沉、抱怨,把忧伤埋在心里。去年3月起,病魔开始加速摧残的身体,家人和单位都劝她休息。她对妈妈说:“我的时间不多了,你让我多看几个病人吧。”病痛袭来,她也会恐惧,“妈妈,我浑身疼得像刀割一样。”妈妈逼她休息,她说:“我要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4、。” 为了能让接替自己的医生对病人病情治疗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用无力的手,颤抖着把病人的治疗用药情况,详细地写在医保卡上,每个病人都要写上五六十字。xx年最后一天,发现眼睛已经不能聚光,开方的右手也握不了笔了,她让母亲代为请辞:“再坚持上班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了。” 从的家到医院,记者走了不到8分钟。从医院门口走到二楼的诊室,也就20多级台阶。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为上班做准备,由父亲用自行车推送去医院。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她已经无力再挪上楼梯,得让父亲背到座位上;厕所在三楼,为了省下时间看病和避免尴尬,她长时间和病人说话,却不喝一口水;她用左手支撑着严重歪斜的身体,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最后在家的日

5、子只有34天。她的父亲陈介亮说:”海新最爱听交响乐,那些天她总平静地伴着音乐看书。女儿早有安排,捐献自己的角膜和遗体。”临终时,妈妈哭着请医生用“狠药”。海新却制止了:“我得的这个病很罕见、很痛苦,应该把病灶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要用药糟蹋了。” 她是虽死犹生的天使 “我的病无药可医,生命注定短暂,所以多做一点工作我的生命价值也就更大一点。”行医,是活着的价值,为病人工作,是她快乐的源泉。她走后,许多听到消息的患者赶到医院和她的家中,祭奠这位“驼背的好医生”;她家的电话一次次响起,电话那头是唏嘘哭泣:“到那里再去找这样贴心贴肺的医生啊!”篇二:白衣天使先进事迹材料 白衣天使先进事迹材料 有这样一位

6、医生,她用唯一能动的右手为病人把脉开方,14年如一日;有这样一位青年,她在病痛和死亡的阴影下,坚持工作、无私奉献。 2月2日,上海市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7岁的医生在她母亲怀里安详地走完了短短的人生旅程。人们惊讶,在她羸弱残疾的身躯里,蕴含着如此坚韧的精神,包含着这样伟大的博爱。人们流着泪思念“人民的好医生”。 爱己及人,生命的烛火为病人燃烧 小小的诊室、简朴的木桌,一盆绿色的仙人掌,墙壁上挂满了鲜红的锦旗这是最留恋、最热爱的工作岗位。 患有先天性小脑扁桃体疝和颈髓空洞症。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从小就折磨着她,使她由脊椎弯曲、行走不便,发展成大半身瘫痪、失去自理能力。她希望学医治愈自己。1988年

7、,她以高分入读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社区成为一名中医。在平凡的岗位上她用心看病,攻读古文、医书,自学英文,潜心摸索,在治疗胆囊炎、胆道结石等方面颇有造诣。 用自己的医术和微笑,治愈并温暖了无数的病人。细致、耐心,许多人将她当作“终身医生”。外区的病人远道赶来,她的诊室外总等着众多患者。14年来,她接诊了约23万人次的患者,最多的一天达118人次。即便是XX年末最后一天上班,她还看了34个病人,开出了20来张处方。 “有病就找陈医生。”已经习惯向“汇报”身体状况的林国强哽咽着说:“我到哪里去找这样的知情人、知心人和高尚的人呢?”钱有玉老人则说:“陈医生的方子便宜又管用。” 坚持辨证施治、在保

8、证疗效的同时尽量为患者节约费用,医院曾经做过统计,她开出的方子平均药价只有五六十元。 最后的日子,她选择这样度过 做过3次大手术。早在XX年,专家就预计她只有5年的生命。知道自己患有不治之症,她没有消沉、抱怨,把忧伤埋在心里。去年3月起,病魔开始加速摧残的身体,家人和单位都劝她休息。她对妈妈说:“我的时间不多了,你让我多看几个病人吧。”病痛袭来,她也会恐惧,“妈妈,我浑身疼得像刀割一样。”妈妈逼她休息,她说:“我要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了能让接替自己的医生对病人病情治疗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用无力的手,颤抖着把病人的治疗用药情况,详细地写在医保卡上,每个病人都要写上五六十字。XX年最后一天

9、,发现眼睛已经不能聚光,开方的右手也握不了笔了,她让母亲代为请辞:“再坚持上班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了。” 从的家到医院,记者走了不到8分钟。从医院门口走到二楼的诊室,也就20多级台阶。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为上班做准备,由父亲用自行车推送去医院。生命进入倒计时的她已经无力再挪上楼梯,得让父亲背到座位上;厕所在三楼,为了省下时间看病和避免尴尬,她长时间和病人说话,却不喝一口水;她用左手支撑着严重歪斜的身体,一坐就是三四个小时? 最后在家的日子只有34天。她的父亲陈介亮说:“海新最爱听交响乐,那些天她总平静地伴着音乐看书。女儿早有安排,捐献自己的角膜和遗体。”临终时,妈妈哭着请医生用“狠药”。海新却制

10、止了:“我得的这个病很罕见、很痛苦,应该把病灶完整地保留下来,不要用药糟蹋了。”她是虽死犹生的天使 “我的病无药可医,生命注定短暂,所以多做一点工作我的生命价值也就更大一点。”行医,是活着的价值,为病人工作,是她快乐的源泉。她走后,许多听到消息的患者赶到医院和她的家中,祭奠这位“驼背的好医生”;她家的电话一次次响起,电话那头是唏嘘哭泣:“到那里再去找这样贴心贴肺的医生啊!” 同事们泪如雨下。同组的黄杏娟医生说:“海新没有豪言壮语,她的心里只有病人。”“我们都知道一线的医生有多忙、有多累,还会遭遇病人不理解,有的同学改行去销售药品。”大学同学、上海曙光医院黄学菁医生说:“海新是那样不容易,我们会

11、更努力。”如今,学习已经成为上海14万名医务人员的心声。 没有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她遗物中最多的是医书和音乐光盘。她生前翻阅了大量资料,动手编写了“我的临床验方”准备和同事们交流分享,却没有等到那一天。她还有心愿未了:没有时间陪父母看看东海大桥和滨江夜景。新落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对阳光的位置放着一张特殊的椅子,这是医院特意为留的;在的家里,她的照片被鲜花围绕着,照片上的海篇三: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同志,毕业于*,*学历,*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近10年,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锐意进取、兢兢业业,书写着白衣天使朴实而高尚的篇章。 一、加强政治

12、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同志虽然年纪轻,却是一名老党员,大学学习期间,因其突出表现于*年*月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自此他便始终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xxx理论,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此同时,认真研读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各项医疗法律、法规,所从事的各项工作均能在法律、法规及制度的要求下安全进行,做到了知法、懂法、遵法、守法,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自觉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谦虚谨慎,不自满,虚心向他人请教、学习,并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讲政治、讲正气,

13、作风扎实,为人处事公道、正派,为广大职工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形象,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二、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扎实全面的知识储备是*同志始终追求的目标,为此,他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进行医学知识的全面学习,从基础到临床,从课本到权威期刊杂志,书本几乎时刻不离开他的身旁,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等多篇学术论文,与此同时,他还严格“三基三严”训练,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以心肺复苏、腰椎穿刺、胸腔穿刺、换药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临床技术操作培训,在等级医院评审中,他代表医院参加考核评比,其动作准确规范,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真正做到了不光在理论上提高,还在实践中锻炼与摸索,使其诊疗技术

14、大幅度提高,目前他已熟练掌握了脑外伤、脑出血、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肿瘤等神经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此外,他还深入学习危重患者的抢救方法,在呼吸机的使用、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等抢救治疗方面有所突破。近年来“走出去,请进来”成为医院开展新业务新项目及提升医疗治疗的重要途径,*同志抓住了这样的契机,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进修学习期间,急诊、病房、手术室到处都有他的身影,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上级医院先进的诊疗技术,给带教老师留下的深刻的印象,上级医院专家来我院会诊、指导手术时,尽管刚下夜班,但他不畏辛苦,积极参加到难得的学习机会中,时时更新国内乃至世界最先进的诊疗指南和规范,更加拓宽了视野,参与

15、了科室关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神经内镜下经蝶入路鞍区占位切除术、脊髓栓系粘连松解术等业务的开展和实施。自主创新是他学习中的另一个特点,自医院介入中心成立以来,他从零开始,通过观摩学习,自行研究出体外模拟介入操作练习的方法,通过刻苦练习,目前已熟练掌握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操作,并且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提高。2020年他所参加的全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神经内镜下鞍区占位切除术被评为*市中心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奖。除了自身努力学习专研,他还将所学的知识积极与他人交流、探讨,在科室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带动大家指引下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三、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16、,他是同事眼中的楷模。*同志工作态度端正认真,严格按照十三项核心制度要求进行 一切医疗活动,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之处,即使节假日期间,他都能亲自来到医院查看患者,细致入微的查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进行手术前,他总是反复研究病历,认真查阅资料,做到每台手术都准备充分,他的手术总是步骤清楚,动作规范,即使遇到紧急突发情况也能从容应对。在看病下药前他总是仔细斟酌,及时请示上级医师,认真对待每一项处置项目,每一份病历、每一条医嘱都是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体现,尤其在病历书写方面,其内容格式严格规范,治疗分析有深度、有见解,多次在医院病历评比中作为优秀示范典型。担任医院外科业务总值班期间,尽职尽责,完成科室间会诊工作,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