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6747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⒉《长江三峡》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专题:祖国土第一板块:江山多娇长江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教学重点: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掌握“引用”的修辞。教学重点: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媒体设计:积累三峡的古诗文。课前播放三峡的风光片。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整体感知课文,研习第一部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设计一:据新闻晚报(2005年月26日

2、)报道,长江三峡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李卓夫告诉记者,近期公司将把从古至今描写过三峡的文章进行归类整合,作为三峡的新“风光”,其中就包括刘白羽的名作长江三日。8月24日下午,在散文长江三日生动描述过三峡风光的著名作家刘白羽辞世。该文是他1960年写出的名作,并入选了中学课本。李卓夫告诉记者:“刘白羽先生的作品让一代人记住了三峡,很多游客是背诵着他文章内容来这里游玩的。”“我们一定会对刘白羽的逝世举行一些纪念活动,而且可能把那篇长江三日以石刻的方式记录在三峡景区内,不过具体方式还不能确定,也可以考虑碑林的方式。”他说。设计二:同学们,人们常用“亘古未变”来形容山川河流,现在,山川河流正在发生

3、“日新月异”的变化。明年的6月1日,三峡这条古文明的大通道就要消失了,永远的消失了。三峡是灵异的、浪漫的、富有诗意的,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用心去认读三峡、研究三峡。刘白羽本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描写了自己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唱出一首献给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赞歌。 二、作者及背景: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8年到延安从事文化工作,1944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副刊做编辑工作,1946年受党的委派到东北解放区做随军记者,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两次赴朝鲜,写了许多通讯特写。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

4、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长江三峡是写景抒情的游记名篇长江三日的第二部分,题目是编者加的。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记叙的是1960年11月中旬,作者从重庆乘“江津号”

5、轮船沿江驶往武汉的一段航程。作品第一节,写11月17日雾夜在长江上航行穿过崇山峻岭的情景;第二节,写11月18日穿过三峡时在激流险滩中前进的情景;第三节写11月19日出峡后航行在风和日丽、柔和宁静的大江上的情景;最后以武汉长江大桥的壮观图景作结尾。整篇文章构成这样一个意境:穿过茫茫雾夜在激流险滩中战斗、航行迎来明朗开阔、光华灿烂的图景。三、整体感知课文: 重点字词。碇dng:系船的石礅夔ku州,旧府名;滟滪 yny长江瞿塘峡口的巨石名隽jn同俊 峙zh:耸立 坂bn山坡、斜坡 崆kng: 山名 秭z古时 数目名,一万亿。汩m罗:江名 澎湃pngpi苍莽: 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6、莽莽苍苍: 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雷霆万钧: 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 响雷。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神妙莫测: 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小心翼翼: 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 严肃、谨慎的样子。隽秀婀娜: 清秀美丽的样子。森然耸立: 繁密高高地直立。 层峦叠嶂:嶂,象屏障一样的山峰。形容山峦重叠。亭亭笔立:亭亭,耸起的样子;笔立,笔直地挺立。高高地耸起,笔直地挺立。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蒸,升腾;蔚,聚集。隽秀:秀丽。婀娜:柔美的样子。灭顶:水漫过头顶,指淹死,灭顶之灾,比喻致命的灾祸。浸泡:使渗透。怪诞:奇怪,古怪。朗读课文。 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

7、。思考下列问题:课文中的行文线索是什么?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空间: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十点)上午(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第35段),写穿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第69段),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补充:讲解本文的分

8、段原则:本文记叙了作者乘“江津号”轮船过三峡时的见闻感受,每过一峡都可独立成段。分段落时要注意过渡的段落和语句。例如第3段的首句,“抬头望处,已是巫山。”再如第6段:“十点穿过了巫峡。却又冲入第三峡西陵峡了。”关于第5段的归属。第5段的首句,“如果说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像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这样的概括性语句,往往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可文章接下去写的是巫峡的景象,因此仍要把这一段归到上文部分。文章开头是总写作者过三峡的感受,文章结尾写“江津号”过西陵峡的崆岭滩,这段当然要归到过西陵峡部分。四、文本研习(第一部分):朗读第一段,讨论、探究: 本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9、情?明确: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作者说:“我象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提起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下文的具体描写,都是围绕着这特点进行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

10、,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通感表现作者的新奇。所谓“通感”就是指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的沟通交融。“雄伟”、“瑰丽”的三峡风光是人的视觉感受,而“交响乐”则是人的听觉感受,这种感觉的转移就能“通感”。“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补充:作者在长江三日11月17日这样写道:“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不但使人深深体

11、会到高江急峡雷霆斗”的赫赫声势,而且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胸中。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这时一种庄严而又美好的情感充溢我的心灵,我觉得这是我所经历的大时代突然一下集中地体现在这奔腾的长江之上。是的,我们的全部生活不就是这样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吗?”我想,一个作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对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充满深情;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作者在谈到长江三日的创作过程时就这样写道:“因为我平时就非常向往长江,一旦身临其境,这种感情就越发切实、强烈了。我在船上细心观察了三

12、天,甚至夜晚也在观察,产生了一些感触。我把看到的与想到的及感情所渗透的都记了下来,就产生了长江三日。”五、布置作业:自读郦道元三峡和刘白羽长江三峡,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提示:可以从景物特点、写作角度、语言风格、情感态度等方面比较) (谈到情感态度的差异时插入的资料:相同的景物,不同的作者,由此写出不同的意韵;其实,就同一作者,对同一景物也会写出不同的篇章。如李白58岁时流放到夜郎,经过三峡时,他的感觉是“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而到白帝城时,忽然接到大赦的消息,这时的李白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一切景语皆情语”,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无

13、不烙上作者的感情色彩。) 思考“文本研习”二。第二课时教学要点:文本研习(二四部分)、重点语段赏析、写作特色分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作者在第一段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二、文本研习:分析第二部分: 朗读第二段,圈画描绘瞿塘峡的语句。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

14、、“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突出其雄奇的特点。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教师讲解,启发学生学习描写景物和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 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讨论、归纳: 景随时异。作者乘船过瞿塘峡是从“天已微明”到“早晨八点二十分”,景物也随着“时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而变幻着。开始看到的只是“灰蒙蒙的轮廓”、“各处还是云海茫茫”;往后看到的则是“色彩缤纷

15、”、“一高峰亭亭笔立于红雾之中”。作者在写景时,注意到了时间的交待。 步移景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乘船观景,立足点虽然都在船上,但是船不断行进,立足点也就随之而变了,作者所看到的景物也就各有特色了。古人云“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万群。”就是讲的船上观景变幻无穷的特点。作者对自己观察景物的立足点交待是清楚的:如“江津号停泊时”、“启碇续行”、“瞿塘峡口”、“瞿塘峡中”、“过了八里长的瞿塘峡”、“船越驶越近”等等。 同景换角。这就是变换视觉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作者的视角有时放眼望去写远景,如“远远前方”、“你朝江流上望去”;有时收住视线写近景,如“近处山峦”、“船越驰越近”,有时仰视描写峡顶的蓝天、白云;有时俯视描写激流澎湃的江水,作者左顾右盼,景物也就各不相同。 两个引用突出瞿塘峡口的特征。文章在写到“船已进入瞿塘峡了”以后,首先概括介绍瞿塘峡口的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