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6700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1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839编号急诊医学绪 论(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诊医学 概论,急诊医学(Emergency Medicine) 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许多边缘学科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与临床各科有密切关系,是临床各科危重急症诊治的第一环节。,一、急诊医学发展简史 70年代美国率先将急诊医学独立于其 他专科。 1979年,急诊医学获美国医学会正式 承认,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1983年卫生部颁发了“城市医院急诊 室(科)的建立方案”。,急诊医学发展简史,1985年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了设立“急诊医学”研究生点。 1986年12月1日常委会正式批准成立“急诊医学专科学会”。,二、急诊医学的范畴 1急救医学:

2、亦即现场急救(first aid),运送病人(包括途中监护、急救)及医院内急诊三个部分。 2灾害医学:系专门研究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造成的后果及其防治的医学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包括现场的初步急救、分诊、安全转运的科学。,3危重病医学:系指在创伤,休克,严重感染,大面积重度烧伤,心、肺、脑、胸、腹等大手术后,以及病理产科等危险情况下,出现单一或多发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能量代谢、氧代谢以及出血、凝血、免疫、内分泌等系统相互关联的变化。 急诊医学科始终处于处理危重病人的最前线,急诊医学的范畴,急诊医学的范畴,4.创伤学:尤其是多发伤,应力争在现场和急诊室及早得到有效治疗。 5.急性中毒:均需快速

3、抢救,有时可因群体中毒而有大量病人。 6.儿科急诊:儿科的急诊和危重病有其自身的特点,且变化快,应特别关注。 7.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三、急诊工作的特点 变化急骤、时间性强 随机性大,可控性小 病谱广泛、多科交叉 抢救工作难度高、涉及面广 急危重病人的诊治风险大、社会责任重,四、急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医德 爱心; 精心; 齐心; 细心; 公心。,五、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重症监护病房急救三部分组成。,(一)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的任务: (1) 平时对呼救病人的院前急救; (2) 灾害或战

4、争时对遇难者的院前急救; (3) 执行救护值班的特殊任务; (4) 通讯网络中的枢纽任务; (5) 普及急救知识。,院前急救的内容: 现场急救; 途中救护。,(二) 医院急诊科(室)急救 急诊科是急诊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急诊医学医疗、教研的基地,是医院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医院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急诊科环境布局及秩序 (1) 自成一区,建设布局及人物流向合理,室内采光及色彩设计符合卫生学要求。 (2) 建立绿色通道,设有醒目的急诊和分区标志。 (3) 病人就诊程序简捷、方便、合理、设施完善。 (4) 儿科单设。急诊传染病隔离病房独立成区。 (5) 急诊医疗各区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

5、确保急诊秩序。,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1) 急诊科室设置 分诊台; 抢救室; 急诊各专科诊室; 急诊手术室; 急诊病区(留观室、急诊病房); ICU。 其他;,急诊病区是作为因病情观察需要超过24小时,或须诊疗数日的急诊病区。 急诊病房对于急诊科是非常必要的,它是急诊室、抢救室抢救的继续。 ICU是专门收治急危重病人进行高级抢救,集中治疗和监护的场所。,科室设置,急诊科的人员配备应根据急诊科的规模、急诊工作量、所设专科等条件确定人员编制,并参考国家卫生部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所定标准执行。 为了保持急诊科医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急诊科要有自己固定的医师队伍,设科主任。急诊专科固定医师与轮转医师的

6、比例以1:3为宜。,急诊科人员配备,急诊抢救室设备应包括心电图机、除颤示波器、心脏起博器、心脏按压机、心电监护仪、血压监护仪、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吸引装置、供氧装置、喉镜、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呼吸机、洗胃机和各种无菌备用的基本手术器械等。,急诊科的设备:,医疗、医德、医风规范化; 科学管理制度化; 质量标准化。 操作程序化; 抢救设备完好化; 急诊医务人员培训方法多样化;,急诊科的管理:,管理:,急危重病人,如急性心肌梗死,心跳、呼吸骤停,急性活动性大出血等病人,可能由于获得提前数分钟的有效抢救时间而拯救了生命,真正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树立“急诊第一时间”概念。,(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

7、CU)急救,1、 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对象: (1) 严重创伤 (2) 呼吸衰竭及需要严密呼吸支持者 (3) 急性心力衰竭(包括心肌梗死) (4) 急性肾衰竭 (5) 肝功能衰竭,(三)急诊重症监护病房(ICU)急救,1重症监护病房的收治对象: (6) 心肺复苏后(包括脑功能衰竭) (7) 休克 (8) 脓毒症及重度中毒病人 (9) 昏迷 (10)严重心律失常,(1) 急诊ICU的设置 (2) ICU人员配备 (3) ICU的设备要求,2、 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人员配备,急诊医学临床思维:,急诊病人的特点: 1.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 2.危重病人明确诊断前就要给予医疗干预 3.病人常以某症状或体征

8、就诊,不是某种病为主导 4.病情轻重相差甚大,从伤风感冒到心跳骤停 5.病人和家属对缓解症状和病情的期望值高,急诊医学临床思维,有病 什么脏器 什么病 严重度 危重期 生命威胁 处方,传统专科,急诊科,先瞄准 后开火 Aiming before firing,先开火 后瞄准 Firing before aiming,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1 病人死亡的可能性有多大? a高度可能性-即危重病人,必须立即给予医疗干预。 b中度可能性-即一般急症,大多数,短时间内没有生命危险,但不可掉以轻心。 C底度可能性-即非急症,病情稳定,可以稍缓处理。,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2:是否立即需要采取稳定病情或缓解

9、症状的干预措施? a这些措施是否对病人最有利(利大于弊) b这些干预是一次性还是反复多次,维持到何时 c如果干预是错的,怎么办,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3:最可能的病因是什么? “尽量用一个病解释”的诊断学思路,根据急诊疾病谱特点区分为3类 a.创伤急症 b.内科性急症:呼吸、循环、神经、消化、内分泌、泌尿、急性中毒、过敏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所致的急症。 c.特殊的急症:儿科、妇产科和眼科、耳鼻喉科。,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4:除了这个病因,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A.这是唯一的病因吗? B.其他病因的可能性有多大,如何排除? C.请哪些专科医师帮助我?,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5:那些辅助检查时必需的

10、? a.这项检查对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必要的吗? b.如果检查过程中病情恶化,怎么办? c.如果检查结果是阴性,增么办?,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6:病人到急诊科后,病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a.病情稳定还是不稳定? b.病人对干预措施(药物或非药物)反应如何,有无副作用? c.是否需要增加其他干预措施?,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7:往哪里分流作进一步诊治? a.病人是否紧急手术或介入治疗? b.住院治疗是否对病人更有力? c.病人在急诊科的时间是否太长?,急诊医学临床思维,问题8:病人和家属理解和同意我们 的做法吗? 我是否已经将病情告知了病人或家属? 他(们)同意我的做法吗? 他(们)在知情同意

11、书上签字了吗?,急诊工作内容,识别病情危重病情判断 是急诊科医师必须具备的能力 只有经过训练才能达到,危重病情判断,即死的非即死的 下颌样呼吸,BP 00,瞳孔不等大 致死的非致死的 大面积AMI胸膜炎 器质性的功能性的,昏迷或意识障碍,昏迷:病情危重 意识变化(轻微意识障碍,躁动不安,谵妄,精神症状):病情危重 发生精神症状的原发病:胰性脑病,酒精戒断,肝性脑病,尿毒症,脑梗塞,垂体功能低下,严重感染,药物中毒 出血倾向意识障碍:颅内出血,TTP,流脑,昏迷或意识障碍,脑血管病 老年人居多 应排除DM昏迷,安眠药过量,CO中毒,感染 非脑血管病 一般有先驱症状,如发热,上消出血等 老年人肺部

12、感染易发生意识障碍,但呈波动性 年轻人,昏迷发热,多为感染 安眠药过量,可有四肢不自主运动,打哈欠,呼吸困难,端坐呼吸:急性左心衰,支气管哮喘,自发气胸 最危急是气道阻塞,鼾声表示阻塞在咽部,重症脑血管病深度昏迷;喉鸣音表示阻塞在喉头,常伴声嘶和三凹征,抢救价值大 首先除外机械因素所致,如气胸、胸水、心包填塞。满罐胸水的搬动 最常见于心肺病变,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呼吸困难,肺部感染呼吸困难病情极危重,提示病变广泛或ARDS? 肺炎老年人 肺炎DM,易发生低氧血症 呼吸肌麻痹,如:低钾血症,格林巴利,脑干病变。病人自感憋气,无呼吸急促。重视主诉,监测血氧饱和度和血气,呼吸困难,尿毒症呼吸困难,多为肺水肿,尿毒症肺部改变等 贫血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常很低,常为左心衰竭,可致死 休克早期 腹痛呼吸困难应考虑坏死性胰腺炎,严重腹腔感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