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6690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李白诗四首教案之课文剖析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李白诗四首课文剖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海上来客,谈起东海仙山瀛洲,说它在烟涛浩渺中,实难寻求。越中来人,说起那里的天姥山,尽管云霞或明或暗,间或可见。海客:自海上归来的人。瀛洲:仙山名。传说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微茫:隐约迷离,模糊不清。信:实在。天姥(m):山名,在越州剡县南八十里(今属浙江省新昌县)。越人:越地之人。越,春秋时国名,在今浙江省一带。语:谈。云霞:空中的彩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高耸入云,像横卧天际,高超五岳遮盖赤城,其势无比。势拔:山势超出。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

2、岳嵩山。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天台山,传说高达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山,像拜倒东南隅下。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 诗的开头几句是写入梦的缘由。先说“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这一笔是陪衬,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再说“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转入正题。以下就极力描写天姥山的高大:“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先拿天姥山跟天相比,只见那山横在半天云上,仿佛跟天连结在一起。再拿天姥山跟其他的山相比,它既超过以高峻出名的五岳,又盖过在它附近的赤城。接着诗人又换一个角度以天台山为着眼点来写,说那天

3、姥山东南方的天台山虽然非常高,但在天姥山面前,也矮小得简直像要塌倒了。这里的“天台四万八千丈”,只是说天台山非常高,并不是说它真有四万八千丈。在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那高峻挺拔、在云霞里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就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跟着诗人一步步地向那梦幻境界飞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我想游天姥,因而梦游了吴越。一夜飞越,梦里见到镜湖明月。因:凭借,依据。之:指越人关于天姥山的传说。吴越:春秋时的吴国、越国。这里指越。古代因吴越两国相邻,故连类而及,是偏义复词。镜湖:即鉴湖,因其波平如镜,故名,在今浙江省绍

4、兴市南。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明月清辉,把我身影映在湖里,不久又把我的身影,送到剡溪。剡(shn)溪:水名,在今浙江省嵊县南。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当年谢灵运的住处,至今犹在,清波荡漾猿猴长啼,景致凄凄。谢公: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他游天姥山,曾在剡溪投宿。渌(l)水:清澈的水。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穿着谢灵运的登山木屐,攀登峻峭峰峦,如上青天云梯。著(zhu):穿。谢公屐(j):谢灵运特制的登山木屐,有活动的齿,上山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青云梯:高耸入云的山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在云间的山腰,可见东海日出,身体悬在半空,可听天鸡鸣啼。半壁:半山腰。海日:从海上升起的太阳。

5、天鸡:神话传说中的神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山中尽是巉岩,道路千回万转,迷恋倚石赏花,忽觉天色已晚。暝:天色昏暗。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熊吼声、龙吟声,在岩泉间震响,深林为之惊慌,峰峦为之颤抖。殷岩泉:声音震响于山岩泉水之间。殷,形容声音很大。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乌云沉沉低垂,似乎快要落雨,水波淡淡荡漾,湖面腾起云烟。澹澹(dn):水波荡漾的样子。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闪电划破长空,一声惊雷巨响,山丘峰峦,仿佛突然崩裂倒塌。神仙石府的石门,在隆隆声中打开。列缺:闪电。霹雳:巨雷。丘峦:山峰。洞天:道家称神仙居住的地方为洞天。石扉:石门。訇(hn)

6、然:形容声音巨大。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洞里天空青暝暝,望不到边际,日月交相辉映,照耀着金银台。青冥:天空。金银台:神仙居住的宫阙。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神仙们以彩虹为衣,以风做马,他们踩踏祥云,纷纷飘然而下。云之君:云神,这里泛指神仙。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老虎奏起琴瑟,鸾鸟拉着车驾,仙人翩翩起舞,列队纵横如麻。鼓:弹奏。回车:拉车。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忽然令人胆颤,不由魂飞魄散,恍恍惚惚惊醒,不免惋惜长叹。悸:心惊,惊惧。恍:恍惚。嗟:叹息。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醒来时看见的,身边惟有枕席,方才美丽烟霞,已经无影无迹。觉:醒来。向来:刚才,在

7、此指梦境。 写得淋漓酣畅、引人遐想的是述梦部分。一入梦,便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诗人竟然在镜湖上空飞行,又值月夜,月光把他的身影投在清澈的湖水中;飞过镜湖,月儿依旧伴着他,直送他到登山的起点“谢公宿处”。接着写登山。本来是险峻的山路,但诗人却毫不费力,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如同飞升一样到了山巅。这时已是黎明,眼前出现了一幅雄奇的画面: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莽苍的群山。他又听到了桃都山顶天鸡的啼叫。这当然还不能说是仙境,但已经是接近仙境了,或者说它意味着仙境即将出现。果然,在诗人“迷花倚石”之际,暮色骤然降临,熊在咆哮,龙在吟啸,巨大的声音震得岩石、泉水、深林、峰峦抖动不已。至此

8、,仙境已是呼之欲出了,但诗人却忽然将视线转向天上的云、山间的流水及水上的烟雾,出现了瞬间的宁静。这是为下文蓄势。接着便是雷电大作,地裂山崩,只听轰隆一声,神仙洞府的石门大开,青色的天空一望无际,日、月、金台、银台交互辉映,是真正的仙境。这一部分写梦境的进一步展开,时徐时疾,波澜横生,使读者目不暇接,恍若身入仙乡。梦境的高潮是仙人盛会。因为仙人们是从天而降的,所以先写他们的衣裳和坐骑。“云之君”即楚辞中的云中君,由于来者甚多,只拿他作代表。他们都聚集到那金银台上来做什么呢?诗人只写了“虎鼓瑟”这样一个细节,其余一切让读者自己去联想,这是一次幸福、欢乐的盛会,所有的与会者都在那里亲切地交谈,兴高采

9、烈地举杯痛饮,像人世间的朋友们欢聚在一起。这样的“梦游”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但是,好梦不常:“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心惊梦醒,一声长叹,枕席依旧,刚才的烟雾云霞哪里去了?诗在梦境的最高点忽然收住,急转直下,由幻想转到现实,仿佛音乐由响彻云霄的高音,一下子转入低音,使读者心情也随着沉静下来。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世间行乐之事,实在如同梦幻,万事从古都像东去流水一般。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与诸君离别,不知何时回还?暂且在那青崖之间,放养白鹿,要走随即骑去,访问名川大山。白鹿:传说中仙人的坐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10、颜!我岂能低头弯腰,屈身事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摧眉折腰:低肩弯腰。事:侍奉。开心颜:心情愉快,笑逐颜开。这是全诗的主旨。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诗人由梦醒后的低徊失望,引出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中心意思。这首诗是用来留别的,要告诉留在鲁东的朋友,自己为什么要到天姥山去求仙访道。这一段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在短短的几句诗里,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迸发出诗人强烈的感情。他认为,如同这场梦游一样,世间行乐,总是乐极悲来,古来万事,总是如流水那样转瞬即逝,还是骑着白鹿到名山去寻仙访道的好。这种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态度,表现了李白思

11、想当中消极的一面。封建社会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情况下,对人生抱消极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评价这首诗里所表现的李白的思想,决不能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皇、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正像诗的结句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

12、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名家赏评 全诗波澜迭起,夭矫离奇,不可方物。韵脚的变换与四、五、七言句式,骚体句式,散文句式的错综运用,又强化了天风海涛般的气势和自由奔放的激情。(霍松林唐诗精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日本国的晁衡大夫辞别了长安皇城。卿:尊称。帝都:即唐京都长安。 首句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挂起一片远行的船帆,绕过海中仙山航行。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

13、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 次句紧承上句,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明月不归沉碧海,他像明月沉没在碧海里,不能回国。明月:喻品德高洁才华出众之士,一说是月明珠,此喻晁衡。沉碧海:指溺死海中。 第三句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引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白云愁色满苍梧。整个苍梧山都为他布满哀愁的白云。苍梧:本指九嶷山,此指

14、传说中东北海中的郁州山。相传郁州山自苍梧飞来,故亦称苍梧。 末句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像在悼念晁衡的仙去。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名家赏评 是闻阿陪仲麻吕覆没讹传时之诗也。而诗词绝调,惨然之情,溢于言表。(日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上征:逆水向上游行驶。饶:多。商贾:商人。 此二

15、句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环境便很典型。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炎热的夏季,纤夫拖着船逆水北上,多么辛苦啊!吴牛喘月:形容天气酷热。据说吴牛怕热,在夏天夜晚看到月亮也当作太阳,喘气不止。吴牛,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一:语助词,以加强语气。 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人,

16、挽着纤,喘着气,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水浑浊得不可饮用,因为壶里的水多半是含有泥土。壶浆:壶里的水。 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啊!仅言“水浊”似不足引人注意,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水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水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代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云阳上征去”等六句写暑天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