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6583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选读》教学素材(6) 苏教版(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作品选读教学资料(6)在鲁迅的思想发展中,19271928年,是一个转折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蒋介石的反革命政变, 给予鲁迅思想以极大的震动。为了研究新社会、新文艺,鲁迅曾经接触和学习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和苏俄的文艺作品。政变前夕,列宁的教导又有力地帮助他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向革命者敲响了报警的钟声,并为他的思想转变提供了条件。他“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现在他“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了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血的教训使他的“思路因此轰毁”,他觉悟到不能再把进化论作为观察社会的武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是促使他转变思

2、想立场的决定力量。他和共产党员不断交往,并建立深厚的战斗友谊。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对敌英勇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精神,给鲁迅以深刻的影响。党所领导的工农群众在斗争中所表现的革命精神和力量,使鲁迅看到了党的、群众的扭转乾坤的伟大力量,认识到“惟新兴无产者才有将来”,因而坚决地转到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来。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也给鲁迅以很大教育。这使他看到“为了将来的无阶级社会”,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坚持阶级斗争;这不但要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而且要改造小资产阶级,破除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幻想。叶遂宁等知识分子从革命前的热情讴歌到革命后的苦闷自杀,无疑是触动了鲁迅的思想

3、深处的,这也促使他认真思索无产阶级革命和改变小资产阶级立场的问题。从1928年开始,由于思想转变所产生的迫切要求,也由于在革命文学论争中需要马克思主义来批评某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他阅读和翻译很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这对于确立新的世界观起了巨大作用。鲁迅是经历了长期的战斗和思索,积累了多次革命的转折和队伍的分化所得到的深刻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认真的自我思想改造,这才实现世界观的转变,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从1927年10月开始,在上海定居的10年,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非常尖锐。一方面是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一方面是反革命的军事“围剿”

4、和文化“围剿”。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进逼华北,并于次年发动侵略上海的“一二八”战争。其他帝国主义也虎视眈眈,民族危机一天天地加深。国民党反动派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实行罪恶的血腥统治。作为共产主义者鲁迅,他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反帝、反国民党的艰苦斗争,及时地揭露敌人的各种阴谋和罪行。1928年,他加入革命互济会。1930年,他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并且是发起人之一。1930年3月,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的战斗的文艺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是发起人之一,并且是它的重要领导人。1933年,鲁迅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担任上海分盟的执行委员

5、。同年5月,他和宋庆龄等亲自到德国驻沪领事馆,递交谴责法西斯暴政的抗议书。6月,不怕敌人的暗杀,毅然参加惨遭杀害的杨铨的入殓仪式,出门不带钥匙,表示了勇于牺牲的决心。9月,世界反帝反战会议在沪召开,鲁迅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尽管国民党颁布各种反动法令,查禁进步书刊,封闭、捣毁进步书店,鲁迅也遭到围攻、通缉、盯梢,“捕杀的网罗、张遍了全中国”,他也无所畏惧,明白表示:“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在反抗国民党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的实际政治斗争中,鲁迅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是一棵独立支持的大树,是经得起严峻考验的无产阶级的伟大战士。鲁迅在30年代的战斗,决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以左联为阵

6、地,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和路线,团结许多革命作家协同作战,这才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大大地扩展了左联的社会影响。他发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和其他重要著作,总结革命文艺运动的经验教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路线,因而成为左翼文艺运动的战斗纲领。1931年2月,左联成员、共产党人柔石、殷夫等被国民党捕杀,白色恐怖异常严重,鲁迅也处在反动派搜捕的危险境地,可是他依然英勇地斗争,公开提出充满悲愤的严正的抗议。左联在团结进步作家,培养文艺青年,克服错误路线的影响和干扰,击退敌人的猖狂进攻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绩,这是同鲁迅作为左联的伟大旗手,以及他的努力劳作和战斗分不开的。他先后编辑萌芽、

7、前哨、十字街头和译文等刊物,主持编辑艺苑朝花、科学的艺术论丛书、现代文艺丛书、文艺连丛等书刊。他领导新兴的木刻运动,关心和培养木刻青年的成长。在文化战线上,他对“新月派”及胡适、梁实秋之流,对“民族主义文学”和“第三种人”等反动文艺派别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进行了坚决而有力的斗争,捍卫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成长。对于国民党统治下的各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心理,鲁迅也给予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帮助人民提高认识,并把斗争的锋芒最终指向产生这些现象和心理的社会根源。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军队侵入关内,威胁整个华北。人民的抗日运动走向新高涨。年底,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举行瓦窑堡会议,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

8、线的策略。毛主席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光辉论著,是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鲁迅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和政策。当90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他和茅盾联名致电党中央、毛主席,热烈祝贺长征的胜利。1936年他在病中认真思考和正确阐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明确宣告:“我无条件地加入这战线”,他还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正确口号,并批评文艺界在建立统一战线的斗争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还为文揭露托派的阴谋离间,并以引毛泽东等为同志而感到莫大的光荣。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存在,由于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功,鲁迅满怀信心地从事战斗,他坚信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无产阶

9、级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最后十年,由于政治、思想斗争的迫切,鲁迅要求自己像“感应的神经”一样起而应战,他不得不放下计划写作的论著和长篇,而以杂文为武器,与形形色色的敌人进行短兵相接的战斗。这些杂文后来结成九个集子,即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和且介亭杂文三集;还有一些散篇,收在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里。此外,他还与了理水等五篇历史小说,和前期写的三篇合成故事新编的集子。在翻译方面,他译了普列汉诺夫和卢那卡尔斯基的文艺论著、法捷耶夫的毁灭、高尔基的俄罗斯的童话、果戈里的死魂灵等。同时还热情地介绍了许多苏联作品,介绍了苏联的版画和德国珂勒惠支的版画,努力在中国传播新兴的

10、木刻艺术。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鲁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观察社会关系和参予社会斗争,这就使他的观察更为正确和深刻,他的战斗更加雄辩而有力。鲁迅的思想有其始终联贯的内容,这就是他深切地关怀着祖国的命运和前途,衷心地热爱被压迫的劳苦人民,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坚持着反自由主义的韧性战斗。但是由于前后期世界观的不同,他是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来表现这些政治态度和思想的。当鲁迅用进化论的观点来观察社会时,他注视着现实中的青年人与老年人的斗争;同时由于阶级和阶级压迫的残酷现实,由于鲁迅对“下等人”的深切关心和同情,他又不能不感觉到“上等人”与“下等人”之间的界限及其斗争。但是这种感觉并没有被升华到

11、阶级论的高度,前期的鲁迅还不可能用明确的、自觉的阶级观点来分析社会关系。当鲁迅为马克思主义所武装时,他“纠正了进化论的偏颇”,表现出鲜明的、坚定的阶级观点。在“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等文章里,他透辟地阐明了阶级性的原理。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等文章里,他以严格的无产阶级观点来批判小资产阶级的阶级性。对于某些病态的社会心理的批判,也不再袭用笼统的“国民性”的概念,而是深刻地揭露它的阶级根源。在若干文章谈到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时,表明鲁迅不仅承认阶级斗争,同时还承认无产阶级专政。随着阶级论思想的确立,前期怀疑群众的个性解放思想,也完全为信任群众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代替。尽管黑暗势力还十分强大,

12、他对于社会革命前途,也满怀胜利的信心,一扫前期的某些彷徨、苦闷和孤独的心情。对于统一战线内部的分化,他不再像过去那样产生“两间余一卒”的感觉,而是毫不可惜它的分化,认为妥协、动摇分子必须不断分化出去,革命队伍愈到后来,才愈纯粹、愈有战斗力。由于确信人民的力量,一改过去某种忧郁的心情,他对于中国历史的看法,显然是更全面、更正确了,改变了过去那种偏重于从人民悲惨命运方面来认识历史的观点。在文艺问题上,鲁迅前后期的观点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别。鲁迅是一贯把文艺作为改造人民灵魂、改造社会的斗争武器来使用的,但是由于鲁迅前期对于人民灵魂的改造强调得比较过分,因此对于文艺的作用也有估计偏高的地方。到了后期,鲁迅

13、十分明确地肯定文学的阶级性,说明“无产者文学是为了以自己们之力,来解放本阶级并及一切阶级而斗争的一翼”,在当时它“和革命的劳苦大众是在受一样的压迫,一样的残杀,作一样的战斗,有一样的运命,是革命的劳苦大众的文学。”因此,“以为诗人或文学家高于一切人,他底工作比一切工作都高贵”,鲁迅认为这也是不正确的观念。鲁迅正确地论述文艺与政治、与人民的关系,也深刻地阐明文艺本身的特点。鲁迅后期在文艺问题上的观点,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十分宝贵的遗产。1936年10月19日,长期的肺病终于夺去鲁迅的生命,他不幸在上海逝世。鲁迅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遵循革命前驱和无产阶级的命令,努力探索,不断

14、战斗,在两种反革命“围剿”最严酷的时期,用自己的战斗实践证明,他不愧是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鲁迅逝世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致电吊唁,并发表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赞扬鲁迅的笔,“是对于帝国主义、汉奸卖国贼、军阀官僚土豪劣绅、法西斯蒂,以及一切无耻之徒的大炮和照妖镜,他没有一个时候不和被压迫的大众站在一起,与那些敌人作战。”鲁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文化革命的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晚年在文化战线上和中国共产党及其革命路线和政策保持一致性,鲁迅的心和毛泽东同志的心是相通的。毛泽东同志最了解鲁迅,他对鲁迅一生的战斗业绩和精神作了崇高的评价。他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

15、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 鲁迅的生活和思想的道路鲁迅的小说: 在酒楼上1 作品简介: 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2 吕纬甫的形象。 吕纬甫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在酒楼上的主人公。这是一个曾有过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热情,现在却变得意志消沉的“文人”。 3 吕纬甫形象深刻的认识意义。 (1) 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

16、动落潮的时代烙印; (2) 反映了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3) 反映了实际生活中一般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4) 客观上提出了“知识分子问题”。 4 鲁迅塑造吕纬甫形象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 (1) 让人物自述; (2) 叙述和描写相互配合; (3) 以景物烘托气氛和主题; (4) 注重刻画人物灵魂。5.具体分析 (1)独特的题材:知识分子 (2)独特的视角:关注“病态社会”里的人的精神 “病苦”。吕纬甫在颓唐消沉中无辜消磨生命。 (3)独特的小说结构模式:归乡表现了无家可归、无可附着的漂泊感。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躁动与安宁”、“创新与守旧”两极间摇摆的生存困境。在这背后,隐藏着鲁迅内心的绝望与荒凉。 (4)“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