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65203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人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 高三历史高三历史世界近现代史复世界近现代史复 习(三)习(三)人教版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三)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9 世纪 60、70 年代资产阶级 革命和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亚洲革命风暴。 2. 难点: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知识框架的建立;重要问题的理解;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三) 一. 历史阶段特征 18 世纪至 19 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可以被称为“工业资本主义时 期”,这一历史阶段形成的最根本原动力来自于工业革命的推动

2、。在这个根本原因的作用 下,呈现出本阶段的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是欧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它迫切要求扫除障 碍,以促进资本主义更进一步发展。这些具体原因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及改革浪潮的兴起 和自由资本主义进入鼎盛时期。这就形成了本阶段的第一个特征。它所包含的基本史实有 维也纳体系的崩溃、美国的南北战争、俄日的改革及德意的统一。 其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加剧,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和利害冲 突日趋尖锐。但此时资产阶级正如日中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充分容纳下生产力的发 展。这些原因就导致了一方面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成为一股历史潮流;另 一方面,资

3、产阶级统治正拥有合理存在的坚实力量,无产阶级还不具备建立自己政权的主 客观条件。这就形成了本阶段的第二个特征。它所包含的史实有 19 世纪 30、40 年代欧洲 的三大工人运动、法国的六月起义、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的建立、巴黎公社革 命。 第三,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它们 加紧了殖民侵略的步伐,这是一;当时,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 势力相互勾结,甘愿为殖民者所用,这是二;同一时期亚洲各国的近代民族资本还未发展, 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是三。由原因一,促使亚 洲兴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潮流;由原因二,

4、形成了这些民族解放运动既反殖民主义又反封 建主义的双重性质;由原因三,决定了这些运动仍然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的范畴。这就 形成了本阶段第三个特征。它所包含的事实有“亚洲革命风暴”。 以上三个基本特征全面显示了资产阶级力量的急剧增长和封建制度的空前没落,据此 即形成了本阶段的总体特征,即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 二. 知识框架 第三章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节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一)英国工业革命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概念:从工场手工业到大机器生产的飞跃过程,也称“产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前提: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

5、制度。 条件:a. 资本:通过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奴隶、圈地运动积累了资本;b. 大量雇佣劳动力:通过圈地运 动;c. 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 圈地运动增加了雇佣劳 动力,以及日益开阔的国内、国外市场。 (2)必要性:市场,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3)进程及重大发明: A. 时间:18 世纪 60 年代19 世纪 40 年代。 B. 最早工业:棉纺织业,新兴部门比较集中,受封建行会势力束缚较少。 C. 重大发明: 18 世纪 60 年代从棉纺织业开始,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 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1785 年瓦特改良

6、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 展。 机器生产导致工厂制代替手工工场,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交通 运输业的革新:1807 年美国人富尔敦制成汽船,1814 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了蒸汽机车。 1840 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工厂的出现),工业革命基 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国。(标志: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业)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1. 法国工业革命: (1)进程:a.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开始。b. 19 世纪 20 年代起进程加快,19 世纪中期 完成。c. 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法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2)阻碍因素:a. 小农经济长

7、期大量存在导致国内市场不景气、劳动力缺乏。b. 中 小企业过多导致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c. 高利贷资本发达使 工业资本相对缺乏。d. 资本积累:农民与土地分离方式不是用暴力而是租税盘剥,与英国 争霸失败,丧失大量殖民地,市场大量减少。 2. 美国工业革命:时间:18 世纪末19 世纪中 (1)优越条件:a. 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b. 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c. 大量外国移民提供了劳动力、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d. 从事奴隶贸易和掠夺印第安人土地 和财富,积累了大量资金。e.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受旧行会传统和习惯势力束缚较少。 (2)进程:a. 18 世纪晚

8、期开始,19 世纪以后发展迅速,涌出现许多新发明,如轧棉 机、缝纫机等。b. 工业革命晚期开始,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了机器制造业的发展 和机器的普及。c. 19 世纪上半期工业革命结束。 (3)其它国家地区:a. 德意志:19 世纪 3070 年代,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工 业革命的进程,迅速发展时期:普法战争后。b. 俄国:19 世纪 4080 年代。c. 日本:19 世纪 80 年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 1776 年英国的亚当斯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国富论一书,要求进一步 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

9、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 3. 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工人 运动逐渐兴起。 4. 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城市兴起。 5. 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 用心 爱心 专心 界的统治。 6.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市场、拓展殖民地,使东方 从属于西方,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着当地落后思想和制 度。 第二节 19 世纪前期的欧洲和 1848 年革命(略)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1)背景: 社会经济前提:随着

10、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 的矛盾日益尖锐。表现: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后几乎每隔 10 年就发生一次。 阶级基础:工人运动逐渐兴起,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 的实践要求科学理论的指导。 表现:a. 1831、1834 年法国里昂工人的起义。b. 1836 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c. 1844 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d. 卢德运动。 (2)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 础。 德意志古典哲学:代表:黑格尔,费尔巴哈。贡献:辩证法、唯物主义。三个来源

11、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代表:欧文、圣西门、傅立叶。 (3)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 会主义。 (4)重要组成部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 2.共产党宣言: 发表:a. 1846 年建立共产主义者通讯委员会。(比利时布鲁塞尔) b. 1847 年马 克思、恩格斯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同盟代表大会。c. 1848 年 2 月马克思、恩格斯 发表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 内容:a. 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 阐明了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断言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c. 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 展的重要作用。

12、d.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统治, 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3.共产党宣言的意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 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 (二)第一国际的成立 18641876 1. 背景: (1)19 世纪 50、60 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大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1857 年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3)欧洲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 (4)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深入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准备了 条件。主观条件 2. 成

13、立:1864 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史称“第一国际”。 3. 性质:第一国际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用心 爱心 专心 4. 任务:是国际无产阶级组织、声援和支持各国工人阶级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斗争,帮助 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独立政党。 5. 作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传播,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巴黎公社 1. 背景: 1870 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巴黎人民起义(“9 月 4 日革命”)推翻了第二帝国, 建立了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资产阶级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屈膝投降,割地赔款。(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 部分,50 亿法郎赔款)。 临时政府

14、企图解除巴黎人民武装。 2. 过程: (1)1871 年 3 月 18 日凌晨起义,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 (2)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占领了巴黎成立了巴黎公社。 性质: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3)5 月底失败。 3. 革命措施: (1)政权建设: a. 废除旧军队、旧警察,取消资产阶级的法庭、议会,代之以国民 自卫军,建立工人阶级自己的治安、司法和立法机构。b. 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人民有权监督、罢免。 (2)社会经济:a.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b. 监督铁路运输 和军需生产。 (3)失败原因: 没有接

15、管法兰西银行。 没有同外省革命者取得联系。 没有 发动广大农民。 没有乘胜追击。 (4)意义: 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公社 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公社的经验教训是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公社战士的精神永垂史册。 第四节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 1861 年改革 1. 原因: (1)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之间的矛盾。 (2)19 世纪上半期,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发展。俄国是封建农奴制国家,农 奴贫困,没有人身自由,造成国内市场狭小,缺乏自由劳动力。 (3)直接

16、原因: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惨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为了挽救统治 危机,不得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1861 年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法令。 2. 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可以得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价赎买。 3. 意义、后果: (1)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步伐。 (3)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美国内战(18611865) 美国领土扩张,概况:贩卖、武装颠覆或入侵扩张领土 1. 西进运动 (1)发生于独立战争后至 19 世纪中期,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入侵等手段使美国领 土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2)对印第安人是一场灾难,但开发西部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 南北矛盾 (1)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在 19 世纪中期迅速发展,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 扩大出口,提高关税,限制进口,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