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26518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人民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地六校 ”联考2012-2013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文科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先秦时期是儒家思想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提倡积极入世 B追求个体解放C维护平民利益 D倡导君主专制2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 . .3.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

2、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4南朝吴均在齐春秋中记载:“有病邪者,以问欢(人名)。欢曰君家有书乎?曰:惟有孝经三篇。欢曰:可取置病人枕边,恭敬之,当自瘥(治愈)。如其言,果愈。后问其故,欢曰:善禳祸,正胜邪,故尔。”这则故事反映了 A儒家经典在民间被神圣化 B儒学正统地位开始确立 C思想界出现三教合一趋势 D儒学影响中医治疗方法5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

3、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6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7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 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

4、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8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9右图是南宋遗民郑所南的画作,该作品用极简淡之笔墨撇出一花数叶,也不画土。在落款中只题丙午干支而不写元代年号。从创作风格看,该画的艺术特色是( )ks5uA注重

5、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B“以形写神”,形态逼真C“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D工笔重彩,色彩绚丽10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1 1842年,魏源在其编成的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就其主旨而言,重点在于( )。A介绍西方历史地理 B改革清朝富国之策C了解世界政治概况 D学习西方军事技术12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

6、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劫的代表作。”下列说法最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是A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B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减少变法阻力C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D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13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守旧势力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14 “一般说来,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

7、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以上材料体现的观点及其最早的倡导者应是( )。A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B主权在民 资产阶级维新派C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D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激进派15 1916年,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是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 C.指出西方思想宣传过程的缺陷 D.提

8、倡马克思主义以指导革命16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17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

9、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D民主共和的实践者18上海某县在1912年举行第一届小学联合国文竞进会,其中高小从一年级到四年级的题目分别是说谋生之大要、个人自治说、说社会教育之必要论现在小学生对于中华民国之责任,全县有70%的学生参加。下列对这一现象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观念更新较快 B学校教育趋向近代化 C民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新文化运动影响巨大19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对

10、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20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A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性质 B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C上海即将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D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21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11、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22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平易地解释了要实行民权主义的思想 B通俗地表明了要建立君主立宪的思想C形象地描述了要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D无奈地迎合了老百姓心中的帝王思想23 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 在沪金星公司等欢送两院议员会上的演说中提出:“我国制定宪法之初,则尚可乘机采用,且此之所谓三权者,如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

12、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下面四位同学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该设想早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即已得到完整体现”B“说明孙中山推崇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科举选官制度”C“可见孙中山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优越于欧美代议制” D“反映孙中山完成了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飞越” 24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最基本的相同点是ks5u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节制资本C打倒列强,除军阀 D平均地权25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称延安是“思想工厂”。这里的“思想”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

13、.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B.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C.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26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们的共同点主要有()思想核心是实事求是是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照搬了苏联的经验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A BC D27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28据不完全统计,自1987年以来,关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专著有10余部,论文有200余篇。其中包括:李君如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大事记、黄景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李卫炜、刘客邓小平理论发展史、石仲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等等。上述论著在1997年以后首次出版的有(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