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26417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X 页数:9 大小:7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知识点)(2020年九月).pptx(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上)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 1 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 年) 原因:导火线:英国政府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略战争。 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导火线:1839 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经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1839 年 6 月,林则徐下令将 110 多万千克 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 护了民族尊严。) 经过:1840 年 6 月,英国侵入中国广东海

2、面,战争正式爆发。 结果:1842 年 8 月,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 万银元; 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协税中国须同英国协定关税; 南京条约的影响: 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漩涡。 鸦片战争对社会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2.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 2 课劫难中的抗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 原因:英国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遭到清政府拒绝,于是

3、挑起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 年 10 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洗劫并火烧 圆明园,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 俄军趁火打劫:割占东北和西北领土 150 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是俄国 割占领土最多的条约;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 农民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 年,太平 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5、左宗棠收复新疆: 背景:阿古柏入侵新疆,俄侵占伊犁。 过程: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收复除伊犁

4、外的新疆;曾纪泽与俄国谈判签约,收回伊犁 ; 1884 年,新疆设立行省。 第 3 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年) 1.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 过程:日本在黄海袭击清政府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指挥迎击,管带邓世昌率“致远号 ”与敌同归于尽 黄海海战结果:双方损失惨重;李鸿章“避战保船”;日军夺得黄海制海权;清政府北 洋舰队全军覆灭。 2.马关条约的内容其影响:(1)时间:1895 年,签约代表:李鸿章、伊藤博文;,1,2,学 海 无 涯,(2)内容:,(3)马京条约的影响: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加深民族危机。 第 4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年

5、) 背景:义和团运动迅速发展,帝国主义极为恐慌; 目的:镇压中国人民反抗,维护帝国主义既得利益; 经过:1900 年 6 月,英、法、俄、美、德、日、意、奥等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 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狙击;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8 国西、荷、比) 经济赔款白银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 为

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结:列强侵华,学 海 无 涯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第 6 课近代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 1、 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90 年代) 概念:从 19 世纪 6090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练兵方法,建设近代国防。 目的:为维护清朝的统治(4)时间:19 世纪 6090 年代(5)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6)洋务运动的口号:从“自强”到“求富”。(7)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主要内容: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李鸿章:江南制

7、造总局最大军工企业)】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 【民企:李鸿章:轮船招商局中国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之一; 唐胥铁路中国开始拥有自己铁路或最长的一条铁路; 1880 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办电报局。】 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失败的原因:只重视“练兵制器”,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 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评价: 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刺激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状元实业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 民族企业家之一。 8、詹

8、天佑是杰出的铁路工程师。京张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民自行设计和修筑的铁路干线。 第 7 课维新变法运动 1、戊戌变法(1895 年1898 年)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时间:1895 年春(3)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 经过:序幕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在各地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 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 高潮1898 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前后持续 103 天, 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结束1898 年 9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谭嗣同等被杀,变法失败。 2、严复译著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 观点,他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3、“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1)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2)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 (3)政治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4)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 ,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 4、戊戌变法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但没有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3,4,学 海 无 涯 5、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1)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 力反对,顽固派的热

10、力过于强大;(2)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第 8 课辛亥革命 背景:20 世纪初,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要求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 级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代表人物:孙中山(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4)机关刊物民报(5)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主要经过: 革命准备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

11、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1911 年 10 月 10 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起义军经过一夜血战,占领武昌城,这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 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式成立。 措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结束孙中山宣统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 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10)、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

12、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激励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奋斗; 虽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它的伟大功绩永载史册。 第 9 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与科学(旗帜) 2、兴起的标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主要阵地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 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1915 年)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写文章要言之有物,倡导白话文; 鲁迅

13、: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 李大钊: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向国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4、 意义:它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新文化的热情,促 使人们冲破落后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第 10 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1 教育:(1)京师大学堂开办:1898 年戊戌维新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 评价: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 (2)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实行的学制是秦定学堂章程,5,学 海 无 涯 (3)1905 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4)1912 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2

14、、文化:(1)申报:在 19 世纪 70 年代,上海创办,商业性报纸,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2)1897 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这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第 11 课社会生活的变近 1、了解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情况:,2、照相:19 世纪 40 年代,照相传入中国。 3、电影:(1)1896 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2)1905 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 4、剪辫:1912 年 3 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目的:去除旧俗,做中华民 国新国民。 5、改称呼:中华民国临时政

15、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 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呼改为“先生”或“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 求平等的愿望。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点归纳) 第 13 课伟大的开端 1、 五四运动:(1919 年 5 月 4 日6 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的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 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 过程:爆发:1919 年 5 月 4 日,斗争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罢课 发展:6 月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

16、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 学生变为无产阶级。 初步胜利:a.罢免了曹汝霖 、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b.中国代表拒 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释放被捕的学生。 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反帝反封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前进。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2、中国共产党: (1)诞生标志:中共一大召开;(2)时间:1921 年 7 月 23 日;(3)地点:上海; 出席代表人数: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13 人; 会议的内容: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提出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和党当前的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选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第 14 课国民革命的洪流,学 海 无 涯 第一次国共合作: 1、1924 年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建立了陆军军官学校,史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 任政治部主任,廖仲恺担任党代表。黄埔军校实行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