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264076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12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2020年九月).pptx(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科学入门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 好的生活。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 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

2、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 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 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 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

3、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 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 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 烫伤膏。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 桌面上。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

4、。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 1/42/3 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 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科学观察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4、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1 -,学 海 无 涯 5、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便会下沉。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

5、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 最后漂浮。 6、科学观察不仅要认真仔细,还要有客观、有效、规范的记录,记录的方法有文字描述、表格纪录和图形记录等方法。 7、实验设计的主要原则:对照性原则、随机性原则、平行重复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 8、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借助眼睛直接观察;二是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观察可分三步进行,即一看、二找、 三定。看物理现象、看实验现象、看图像;找物理现象的规律;确定条件。 1.4 科学测量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然 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 2、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6、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 (nm)。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单位换算:1 千米=1000 米;1 米=10 分米=100 厘米=1000 毫米;1 毫米=1000 微米; 1 微米=1000 纳米;1 米=10 的六次方微米 =10 的九次方纳米; 3、 单位换算过程:例1.8 米=1.81000 毫米=1800 毫米 4、 长度的读数:精确值(最小刻度)+ 估计值(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单位 5、 刻度尺使用:“选对”选择分度值合适的直尺或卷尺;“放对”刻度尺的位置要放正,不能歪斜,刻度尺较厚时刻 度线要紧靠被

7、测物,零刻度线磨损时应选某一处为零点;“看对”读数时要正对刻度尺,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读 对”读出准确值后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对”不要忘记写单位。 6、 测长度的工具还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声呐、雷达、激光测距仪等。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积累法、滚轮法、化 曲为直法、组合法。 7、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表示。常用单位米、分米、厘米、升、 毫升。 单位换算:1 米=1000 分米 1 分米=1000 厘米 1 升=1 分米 1 毫升=1 厘米 8、测量规则固体体积用刻度尺测量并计算 测量液体、不规则固体体积量筒或量杯 量筒刻度均匀 量杯刻度上密下

8、疏;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线。 8、使用方法: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范围(最大刻度)和分度值(最小刻度),然后必须 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水银则读凸面中央最高处)。俯视时读数大于实 际值,仰视时读数小于实际值。 9、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方法:排水法 针压法 重物法 薄膜法 替代法 10、不规定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温度的测量 1、 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2 -,- 3 -,学 海 无 涯 2、 实验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水银温度计测量范围-39357;酒精温 度计测量范围-114

9、78;体温计测量范围 3542。体温计最小刻度 0.1,是因为它的玻璃泡比较大,玻璃 管比较细。 3、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 0,水沸腾时的温度 定为 100。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分,每一分就表示 1 摄氏度。零度以下,应读作零下多少摄氏度。 4、 温度计的使用: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一般不能将温度 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5、 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的管子,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因此可以离开被测者读数。体温 测量方法:

10、口测法、肛测法、腋测法。 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常用单位是秒,用“s”表示。其他常用时间单位:时(h)、分(min)、毫秒(ms)。 单位换算:1 时=60 分=3600 秒 1 秒=1000 毫秒 2、 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时刻指“时间点”,时间间隔指“时间段”。 3、 实验室常用来记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 1.5 科学探究 1、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流与讨论。 2、科学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观察比较法。 第 2 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

11、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 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 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4 -,学 海 无 涯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动物不可以。 2.2 细 胞 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 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

12、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 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所以说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你会发现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 体。 5、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3、。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 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目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镜座:马蹄形,使显微镜安置稳定。 镜壁:是握镜的地方。 反光镜:一面为平光镜,反面为凹面镜,都可采集光线。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镜筒和物镜转化器:镜筒上可安放目镜,下端有一个可以转动的圆盘,就是物镜转换器。转换器上的圆孔可安放物 镜。 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地方

14、,中间有通光孔。 压片夹:可固定载玻片。 遮光器:载物台下面的圆形版,板上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做光圈。,学 海 无 涯 11 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略微向后倾,便于观察。 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 1、 物镜转换。 2、转动准焦螺旋,可使镜筒上下移动对焦。 3、将玻片上的观察物正对通光孔。 4、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此时眼睛要注意载玻片, 防止被压碎,而不是目镜。 5、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看到物象后细调。 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实验详见课本 P44-45 2.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受精卵 分裂、分化、生长 生物个体(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 2、一

15、个母细胞经过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意义:单细胞生物增加个体数量, 多细胞生物增加细胞数量。 3、细胞分裂时,细胞内存在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在动物的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 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的染色体,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一般大小。 4、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细胞吸收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不断长大,直至与母细胞一样大。 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和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成具有不同 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种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形

16、成了生命体的各种结构,一个受精卵就这 样经分裂、分化和生长,最终长成了一个生命个体。 6、生长和分化往往相伴而行。 组织 植物和动物的受精卵是一个细胞,它经过多次分裂和生长后,除少数细胞继续分裂外,其余大部分细胞则分化成各 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分生组织。植物的基本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其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 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 人体也有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主要由上皮组织构成。它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组成,主要有 保护功能。有些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血液、软骨、肌腱等组织的细胞间隙较大,细胞间质多,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成为结缔组织,它具有运输、支持 等多种功能。 人体的四肢、躯体,体内的心脏、胃、肠等器官内都有肌肉组织。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人体的肌肉组织可以分为三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