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26407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5.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2020年九月).pptx(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第 21 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育 第一节 生命的起源 一、 讨论地球上的生命是怎样发生的 1、神创论:生命是由神或上帝创造的。如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 2、自然发生论: 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随时自发地发生的.(腐草化萤、腐肉生蛆) 3、生生论: 雷迪实验: 巴斯德实验:A 实验过程、B 结论:生物只能来源于生物,非生命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4、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在漫长的宇宙进化中发生的,是宇宙进化到某一阶段的产物。,化学进化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演变为原始生命的过程。 原始地球: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原始大气:水蒸气、氢气、

2、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没有氧气。 现在大气: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有氧气。 (3)米勒实验,(4)推测原始生命出现的四个阶段:,原 始 海 洋,电极(提供能量) 模拟原始大气(没有氧气),冷凝装置,冷却水 (模拟降雨),沸水,含有有机小分 子的溶液,米勒和他的实验装置 米勒的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 下,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模拟原 始海洋,- 0 -,学 海 无 涯 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已得到证实) 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 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3、即 宇宙射线、紫外线随水流入 原 始 大 气 有 机 小 分子有机高分子,多分子体系 原始生命,生物进化是指生物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一代又一代发生改变的过程。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有共同祖先,有 着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前寒武纪时期:开始出现了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蓝藻的出现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成分(氧气产生),此时 期,出现了原核生物,并发生了从异养到自养,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由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的进,热能、 闪电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生命诞生的摇篮 生命发生的开端有机小分子的形成 5、宇宙生命论: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

4、自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6、其他学说 热泉生态系统学说: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要以为生命的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所需的能量和物 质.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问题一般认为经历了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和生命发展的生物进化阶段。 第二节 生物的进化 一、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最有力的证据)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 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 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 3.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4. 在地层中还发现了一些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揭示了不同生

5、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如始祖鸟和古鸟化石证实, 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5. 生物进化的历程: 植物:原始生命体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动物:原始生命体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软体、节肢动物 鸟类 棘皮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1 -,学 海 无 涯 化过程。即原核生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 多细胞真核生物。 古生代:早期出现三叶虫(三叶虫时代)等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植物类群;中期出现了海洋鱼类和 陆生的裸蕨类植物;后期动物出现了两栖类和有翅昆虫,植物出现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繁盛和 两栖类动物的发展,表明生物完成了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

6、阶段。 中生代:出现裸子植物和恐龙等爬行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新生代:被子植物开始出现;哺乳动物和鸟类繁盛,人类出现。 三、达尔文和他的“自然选择学说” 1、 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 2、 大自然的选择 达尔文-物种起源(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关系:过度繁殖提供了更多的变异和选择材料,加剧了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 的过程,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 遗传和变异是基础(内因); 适者生存是结果. 过度繁殖:既是生存斗争的前提,也使出现大量变异成为可能。

7、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食物短缺,生活 空间狭小,必然激发生存斗争;而生物大量繁殖后代,也会不断产生变异,其中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也是自然选择的途径。生存斗争包括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生物之 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有胜有负,就会优胜劣汰,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的变异有的是有利变异,有的是不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具 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去,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便是自然界的选择。所以变异为自然选 择提供了原始材料。有利变异通过遗传逐代得到积累和加强,最后形成新的物种。生物的变异是不

8、定向的, 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适者生存:是生存斗争的结果。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生物进化的原因: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并能遗传,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在生存斗争中,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即内因:遗传和变异(基础),外因:环境变化】 3、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叫做自然选择。生 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4、人工选择:根据人类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

9、选择。,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都是定向的。 第 3 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一、 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1、 外部形态:类人猿颜面扁平,两眼在一个平面,无尾,身体比猴大,外形与人接近。 2、 身体结构:骨骼与人相似;乳头一对,位于胸部,单子宫;大脑遮盖了小脑。与人相似。 3、 面部表情:大多有喜、怒、哀、乐等多样表情,和人的面部表情相似。 4、 行为表现: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作工具等。 5、 其他:喜欢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强直立行走。,- 2 -,学 海 无 涯 二、 猿向人的过渡 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

10、古猿 人类的进化过程: 原因:森林大量消失,树栖生活为主的森林古猿为了适应环境下地生活,逐渐能直立行走、制造 并使用工具、最后进化成人类。 一 部 分 生 活 在 草 地 进 化 进 化 地 球 环 境 发 生 变 化 人 类 的 最 早 祖 先 现 代 人 类 森林古猿 (如造山运动和气候剧变) 一部分生活在森林 进化 进化 现代类人猿的祖先 现代类人猿 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两足直立行走 人与类人猿本质区别:人能劳动、能在劳动中制造和使用工具;人有语言,有思维。 三、 人类的进化阶段 南方古猿(400 万年-100 万年前的非洲)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非洲的南方古猿化石是最 早的原始

11、人类化石。 能人(约 200 万年前)平均脑容量约为 700ml,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直立人(180 万年-20 万年前)脑容量约为 1088ml,会用火和更先进的工具。如元谋直立人、和县 直立人、蓝田直立人和北京直立人。 智人(20 万年-1 万年前),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可创造原始艺术。如金牛山人、丁村人、柳江 人、资阳人和山顶洞人。(智人是唯一现存人种),四、人种:根据肤色、毛形和鼻形等体质特征,现代人可分为 4 个人种。 1.蒙古利亚人(黄色人种)2.高加索人 (白色人种) 3.尼格罗人 (黑色人种)4.澳大利亚人(棕色人种) 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选择了人类本身 第 21 章概念图,

12、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身高,- 3 -,学 海 无 涯,第 22 章 物种的多样性 第一节 生物的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分类 二、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 1、 分类的依据: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 2、 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3、 分类目的: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4、 生物的命名:瑞典科学家林奈的双名法: 一种生物的学名必须由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属名的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字母都用小写,所有字母用斜体表示。(有的有第三个词即命名人)如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

13、oleuca 属名种名 5、 被子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6、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 ,而相似特征越多,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第二节 植物的主要类群 单子叶植物:平行叶脉,须根系 有 种子有果皮包被 植 种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网状叶脉,直根系 物 子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 的 分 有 根 ( 蕨 类 植 物 ) 类 无 有茎叶 无根(假根)-苔藓植物 种 子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 1. 藻类植物:水中或潮湿的环境,- 4 -,学 海 无 涯,绿藻:水绵、衣藻 代表植物红藻:紫菜、石花菜、

14、江篱、麒麟菜 褐藻:海带、鹿角菜、裙菜、马尾藻 蓝藻:鱼腥藻 主要特征 : 有单细胞,也有多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像根的部分叫 根状物,像叶的部分叫叶状体)。 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有的还含有藻黄素、藻红素或藻蓝素,使之呈现不同颜 色,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绝大多数都生活在水里,少数生活在陆地上。 作 用: (1)是地球上有机物和氧气的主要制造者。 藻类植物可作为水域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或水华) 在食品、医药和工业上也有重要作用。 2苔藓植物:潮湿地带、矮小。 代表植物:小墙藓、葫芦藓、地钱。 主要特征: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假根只起固定作用。 茎弱小,没有输导组织。 叶片

15、绿色,小而薄,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可进行光合作用。 作 用:(1)苔藓植物可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二氧化硫等) 保持水土 植物的拓荒者,也可作为先锋植物之一 作饲料 3蕨类植物:山林、田野阴湿环境里。 代表植物:芒萁、肾蕨、海金沙、满江红、贯众、卷柏、金毛狗等。 主要特征:植物体具有根、茎、叶,并且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多数形成孢子囊群,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作 用:食用;药用;绿肥、饲料;观赏植物;古代蕨类植物形成煤碳 4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类。 种子植物的两个基本特征:体内有维管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A.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而裸露在外面。 代表

16、植物:马尾松、松、柏、杉、苏铁、银杏等。我国有“裸子植物故乡”之称 。 主要特征:能够产生种子。胚珠没有子房壁包被,因而种子也没有果皮包被而裸露。 根、茎、叶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体外的水。 B.被子植物:等级最高、种类最多、分布最广、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主要特征: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包被在子房里,结成的种子包被在果皮 里,不裸露出来,故称为被子植物。 植物体结构完善,多数具有导管。 受精过程不需要体外的水,受精方式为双受精。 被子植物根据子叶的片数,又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5 -,学 海 无 涯,第三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蛔虫等;一类身体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