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261925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X 页数:8 大小:8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合格考复习提纲(2)(2020年九月).ppt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高一地理知识点整理(二) 第五篇 人口 1、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2、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3、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4、各国人口问题:,人口构成:年龄构成(少年儿童人口、劳动人口、老年人口)、性别构成(人口性别比)、职业构成 (可以反映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构成(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 5、老龄化的标准:65 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 7% 严重老龄化的标准:65 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 10% 6、中国的人口国情:当前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中国人口问题:人口基数

2、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人 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人口流动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人口密度 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南亚、东亚、西欧、北美东部 四大人口分布稀疏区(高纬、高山高原、热带沙漠、热带雨林) 9、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气候: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地形: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经济 水资源:生产生活离不开水,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历史原因,自然,1,2,学 海 无 涯 10、中

3、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其东南人口稠密,其西北人口稀疏。 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人才迁移或头脑外流) 12、我国民工潮的成因:人口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13、人口迁移的影响,14、世界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趋势:向沿海集中、向平原集中、向城市集中 15、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影响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 费水平(与人口容量负相关) 16、人口素质的构成:思想道德素质(勤劳、勇敢、民族传统、国家制度等)、科学文化素质(受教育 程度、技术训练、文盲率、入学率、中

4、高级技术职称者的比重等)、身体素质(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营养水平等)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灵魂;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第六篇城市 1、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教育、科技、文化 事业发达。 2、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由里至外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3、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 4、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主要因素: 地价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产生的效益和地租支付能力 5、城市功能区:(综合应用“评价的合理性”),6、导致各个城市存在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 城市规

5、模 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 7、形成城市群的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 (水、陆、空)交通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8、世界六大城市群: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纽约)、 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芝加哥)、,3,学 海 无 涯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中心城市巴黎)、 英国城市群(中心城市伦敦)、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心城市东京)、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上海) 9、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

6、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11、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区别,注意,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不是城市乡村化,而是城市化过程中的高级阶段。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和水平的差异,13、城市问题分析:(简单应用),第七篇产业区位与分布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是制约大区域范围农业产业带布局的主导因素。 热量条件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水分条件决定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方式(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和林业,干旱地区 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的绿洲可发展灌溉农业),地形:平原地区是理想的农耕区,山地一般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

7、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适宜种植茶树,四川盆地紫土适宜水稻) 农业科技: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达地区机械化农业,落后地区粗放农业)、减轻自然条,自然 因素,社会 经济 因素,4,学 海 无 涯 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滴灌技术克服干旱环境,温室技术克服低温环境等)。 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如城郊农业的同心圆布局) 交通运输:对产品需要保鲜的农业来说应该尽量布局于交通便捷的地方,农产品基地应该布局 在靠近交通干道或枢纽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国家政策 2、美国乳畜带(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专业农业带)的区位条件:(综合应用“评价的区位条件

8、”) 气候湿冷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却利于牧草生长 地形破碎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比较适宜畜牧业 接近北美的两大城市群,拥有巨大消费市场 此地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 牧民为欧洲后裔,畜牧业经验丰富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建议结合书本插图背诵分布范围),学 海 无 涯,4、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秦岭-淮河 5、现代农业的特点:劳动生产率高、科技含量高、商品率高、能源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产品质 量高的农业。(有很多种具体类型,例如“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 6、城郊农业根据市场因素兴起的农业,具有:品种多生产周期短商品率高形成产供销一体化

9、经营模式农产品布局呈同心圆结构三大生产特点。 7、工业区位条件:(理解) 能源和矿产资源:一般原则,资源性产业尽可能靠近资源产地 环境条件:某些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高;某些工业对环境有严重污染,需要特别布局(河流下 游,主导风向下风向、若为季风气候区,则是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 科学技术:某些工业对科技和人才的依赖度高;科技可以减少工业区位对原料和能源的依赖, 扩大工业活动范围 集聚:集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技术设施,降低成本;促进企业间交流和写作 地价、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价格、数量、素质) 注意:答题评价一个工业区时,要记得根据材料分析(因素+材料,分小点写序号,有把握的写前面), 并能根据

10、具体问题对应的提出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8、不同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理解),5,6,学 海 无 涯,9、世界工业区:,10、中国工业区:,11、“硅谷”高新技术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集聚,科技实力雄厚、人才密集; 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邻近航空港,对外交通便利。 12、三大产业的含义:第一产业 农业 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行业 13、商业区位条件:人口(流动量、人口密度和购买力)、交通、地价、集聚条件。 14、商业集聚形式:综合性商业街、专业商业街。 15、国际贸易的四个不平衡: 各国国际贸易的发展水平不同,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额大;,学 海

11、 无 涯 国际贸易市场大部分在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差异大,存在不等价交换(发达国家主要出口高附加 值制成品、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制成品); 发达国家利用贸易壁垒抑制发展中国家出口。 国际贸易中,大部分货运量通过海运完成。 发展海洋运输的关键是采用大型船舶和集装箱运输、建设海港。 港口的经济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港口的地理位置、港口的自然条件、港口腹地的 大小及其经济发展程度。例如分析上海港(课本 P97)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运(河运、海运)、管道等。 交通运输方式正朝客运高速化、货运物流化、大型化和专业化发展。 16、产业结构调整:(综合应用“规划地区的发展”),第八篇 地域文化 1、文化的分类: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又可分为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文化 的核心。 2、中国文化区:,7,学 海 无 涯,3、世界文化圈,第九篇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对面状信息的获取,如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粮食估产等) 全球定位系统(用于测量、定位,如测量板块运动。只要有 3 颗卫星静态定位;4 颗卫星动态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与决策)。,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