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258283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112 大小:76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最新版-修订)(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职业理念 第一章 教育观第一章 教育观 考点归纳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 1999 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 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 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

2、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 道德、 有文化、 有纪律的、 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 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 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 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 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 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 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 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 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 (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

4、、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 和态度的教育。我国目前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以 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思想素质教育,指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中 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情、国内外形势教 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思 想方法,确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理想动机、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 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按照德育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学生遵守社 会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他人和国家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 文明行为习惯。 民主法制

5、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主法制理论与内容,知法 懂法,依法行事,树立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 包括 基础文化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识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计算 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 活、职业岗位选择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的基础。 (3)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 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善于以美的品位去完成 工作,以美的心灵去面对社会

6、和人生,以美的思想去创造生产和生活。 (4)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是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 的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 和普及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5)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包括顽强的意志力, 积极的情感, 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成就感、荣誉感以及面对困难、失败的 承受能力等各种正常心态的发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调 整与自我矫治。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 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二、

7、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 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 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 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8、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 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 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 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 它包括各种形式、 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 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 范畴。 第二章 学生观第二章 学生观 考点归纳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

9、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 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 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 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 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 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 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

10、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 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 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 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 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 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

11、而异 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 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 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 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 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 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 其中, 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

12、 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 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 就是 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 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 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 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 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

13、是指这一总 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 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剥削制度被消灭, 生产力高度发展, 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 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 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 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

14、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 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 张和繁衍。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洪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 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 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 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坚持: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 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

15、背景的人。在以人为本 的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 持全面发展的教育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需要尊重,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人本主义四、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 尊严、 情趣、 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 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 五、因材施教五

16、、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 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 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 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 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 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 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章 教师观第三章 教师观 考点归纳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 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 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 理论与专业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