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54581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97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点汇总 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 2 个核心:物质、意识2 个核心:物质、意识 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2 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二、辩证法(2 个核心、3 大规律、4 种方法、4 对范畴)二、辩证法(2 个核心、3 大规律、4 种方法、4 对范畴) 2 个核心:联系、发展2 个核心:联系、发展 3 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3 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4

2、 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4 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三、认识论(3 个核心、3 大规律)三、认识论(3 个核心、3 大规律) 3 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 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 3 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3 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 四、历史观(2 个核心、1 大规律、1 个基本问题)四、历史观(2 个核心、1 大规律、1 个基本问

3、题) 2 个核心:社会、人2 个核心:社会、人 2 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2 大规律:社会发展规律 1 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1 个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 一、唯物论一、唯物论(2 个核心、2 大原理) 2 大概念2 大概念 (一)物质 物质是指由物质具体形态中抽象概括出的一种共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首先要确立的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也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依赖于意识存 在可以独立存在。同时它又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意识 (1)意识产生的充分条件:人脑。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

4、本身,意识是特殊的 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决定条件 : 社会实践(语言促进)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 定作用, 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 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3)意识的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 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 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并反作用于物质。 2 大原理2 大原理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这是马克思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

5、基本原理。包含三点内容: 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源只有一个。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不是某种“始基”的物体。 3、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不是单一无差别的统一。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最高产物, 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 并对客观世界产生能动 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集中体现在意识能动地反映和创造世界。 (1)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人类现实

6、生活规 律的意识, 才能有效地发挥能动的作用 ;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 则只能导致行动的失败。 (2)意识能动性的实现最终还受制于人类实践的发展水平。一个时代的实践只能实现特定 的目的,试图超越时代实践水平的限制,只能流于空想。 【方法论】 : (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 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 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 情 ; 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 社会主

7、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二、辩证法(2 个核心、3 大规律、4 种方法、6 对范畴)二、辩证法(2 个核心、3 大规律、4 种方法、6 对范畴) 2 个核心:联系、发展 3 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 4 种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4 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 2 个核心:联系、发展2 个核心:联系、发展 (一)联系(一)联系 1、 概念 :1、 概念 :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四大特征:2、联系的四大特征: (1)客观性(1)客观性 联

8、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 移。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但决不能用臆想的联系代替真实的联系。 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按照事物的客观联系观察 处理问题,反对主观臆造事物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应用:联系的客观性可以用来说明“围湖造田”等生态环境等方面问题,一般的说可以 与规律的客观性结合用。 (强调客观) (2)普遍性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交互作用中,不存在完全孤立的东西。这种联系性体现在三 个方面: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 ,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

9、 结构性 ; 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 部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 系统就是由 事物内部相互联系着的各个要素、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现象。 方法论意义: 方法论意义:1、联系普遍性原理要求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看问题的形而上 学观点。 应用:应用:联系的普遍性可以用来说明具有“蝴蝶效应”的经济现象如:猪肉涨价引起其它 食品涨价等。 (强调普遍) (3)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 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也随时间和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形式

10、主要有 : 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 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方法论意义 : 联系形式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 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联系是多样的,人们往往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明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忽视那些 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联系。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应用 : 联系的多样性可以用来说明资源再利用等“发展循环经济”问题。即“人们能根 据事物已有的联系建立起新的具体的联系” 。 (4)条件性 条件是指某一事物相关联的、 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

11、诸要素的总和。 世界上任何 联系都是有条件的。离开条件,一切都无法存在,都无法理解。 条件的作用: 其一, 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 有利条件支持和促进事物的发展 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制约和阻碍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 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在条件面前并不是消极无为的,经过努力化不利条件为 有利条件,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 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不顾客观实际 可能硬要去改变条件,做揠苗助长、帮蝶破茧的事情。 方法论意义:具体地、全面地分析各种条件(既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又善于化不利条 件为有利,创造有利条件) ,是我们弄清问

12、题、解决矛盾的必要前提,对做好一切工作具有 决定意义。 (二)发展 1、概念: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这里要注意区分运动、变化、发展三个概念。 运动 : 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主要标志事物变动不居的动态过程,说明事物不会 永远固定在一点上。 变化:指运动的一般内容,即运动的多样性。主要指事物内部和外部联系的演变。 发展 : 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 特别是指人类所处的现实世界中从低级到高级、 从无序到有序、 从简单到复杂的上升运动。 所以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性的运动。将事物的变化看做一个过程(过去、现在、 未来) ,任何事物只有经过一定过

13、程才能实现自己发展。恩格斯说“世界不是集成事物的集 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 3 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和质变。 1、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的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在数量上的规 定性。 2、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3、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和质变 相互转化的规律是事物发展普遍规律。 4、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又 开始新的量变过程,如此循环往复,这就是

14、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规律。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特点是微小、不显著的变化,表现了事物发展 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其特点是显著的突变,表现了事物发展的间断性。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必须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 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 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巩固量变的结果, 又引起新的量变。 量变和质变相互 渗透。总的量变过程中会有局部性阶段性质变,质变中也有旧质在量的收缩和扩张 5、度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变的范围, 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 界限、范围或幅度。 事物的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做关节点或临界

15、点。 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 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生质变,量变超出 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 度的极限叫关节点,超出关节点,事物就形成了新的质,量统一体,成为另一事物。 把握度的方法论意义 : 凡事要遵循适度原则,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 。把握度的方法论意义 : 凡事要遵循适度原则,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 。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所谓肯定方面,就是决定事 物当前性质,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 所谓否定方面,就是

16、同事物当前性质相反,促使事物灭 亡的方面。 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自身发展的整个过程是由肯定、 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诸环节构成 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过程的核心,否定之否定称为辩证的否定(事物内在矛盾引起的自我 否定,包含肯定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即扬弃。 )是事物自身矛盾运 动的结果,矛盾的解决形式。 (一)否定之否定的内容和形式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最终都必然要经过否定而转化为另一事物,但是,事物的发展只 经过一次否定是不够的,必须经过两次的否定,事物才能发展到比较完善的阶段 、从内容上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辩证运动。 、从形式上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运动 、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前进上升的, 、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首先,是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所致。 其次、是新旧事物斗争和较量的结果。 第三,复杂条件和偶然因素的影响。 事物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这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前进是包含曲折的前进,而 曲折是前进中的曲折。只看到前进性而看不到曲折性,这是“直线论” ;只看到曲折性与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