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5448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579编号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浓缩版)-马克思主义哲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一、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及其基本特征及其基本特征 1,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马哲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 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1)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何者第一,有无同一)问题是哲学的基 本问题 : 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 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 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是人

2、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本问题 : 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 ; 是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 ; 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是人们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2)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 (3)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 附加外来成分。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 附加外来成分。 (4)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两个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

3、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 刘禹锡唯物)刘禹锡唯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 物创造者。物创造者。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 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将认识过程中 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5)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 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感 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 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感 觉是屏障,不可知论) (6)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 实践观。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 实践观。 (7)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特征:(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 (旧(旧 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 阶级性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 展变化的。没有

5、认为世界统一)展变化的。没有认为世界统一) 实践性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 题的出发点题的出发点-实践)实践) 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8)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 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辩证法:联系的、

6、变化的、发展的 (2)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形而上学: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 3,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产生条件:社会历史条件自然科学前提思想理论来源:黑格尔的辩 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 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完备理论体系(内容) ;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

7、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阶级属性、 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根本特征、社会作用) 。 二、物质与意识二、物质与意识 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的物质观的物质观 2.意识的起源、意识的起源、 本质与作用本质与作用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主要派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 意识对

8、物质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设想没有运动 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 ;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 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和物质不可分离, 设想没有运动 的物质是机械唯物论 ; 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论。运动和静止都是物 质的固有属性,运动绝对,静止相对,他们相互包含。 (1) 物质与运动:) 物质与运动: 物质是运动着的

9、物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 运动与静止:绝对运动) 运动与静止:绝对运动 VS 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相对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3.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物质运动是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变化发展着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 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 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客观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却受规律的支 配。 物质运动是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变化发展着的。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 发展中的本质的

10、、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内部的 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客观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人的意识活动却受规律的支 配。 (1) 规律的特点: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 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 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三个决定性

11、环节:生物刺激感应 )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高度发展的产物,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物,又是社会的直接产物。三个决定性环节:生物刺激感应- 动物感觉和 心理 动物感觉和 心理- 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人类意识;(劳动促进人脑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 (2)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物质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对客观事物的主 观映像。观映像。 (3)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计划性,主观创造性,生 理机能调控。 )从意识的作用看,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计划性,主观创造性,生 理机能调控。 (4)

12、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 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只能说意识依 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 )本质: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意识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 客观的,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不能说意识是物质的东西,只能说意识依 赖于物质,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和精神。 ) (5)意识发挥的条件: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 诸实践;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对实践效 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 )意识发挥的条件: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 诸实践;

13、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对实践效 能、实践效率和实践效果的评价。 ) 5.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 定义定义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科学态度与革命热情。科学态度与革命热情。 6. 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统一性和多样性(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

14、界的本原;坚持唯物主义反对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 (3)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是在客观实在基础上的统一。 坚 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 坚 持辨证唯物反旧唯物 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的根本要求。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 的向导。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 的向导。 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 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15、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 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 性、富于创造性。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 性、富于创造性。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解放思想是前提,实事求是是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目的,三者 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三、事物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3.唯物辩证法的基

16、本范畴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世界的普遍联系 世界的永恒发展 对立统一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 现象与本质 形式与内容 原因与结果 必然性与偶然性 可能性与偶然性 3 1、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与系统联系与系统 (1)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 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 片面的观点。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片面的观点。联系是客观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