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5438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521.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29编号《西方哲学史》赵林等 笔记(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30 希腊哲学希腊哲学 一,发展脉络一,发展脉络 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希腊哲学 人生哲学 希腊化时期哲学 希腊哲学发展脉络希腊哲学发展脉络 二,早期自然哲学二,早期自然哲学 主要研究问题:世界本原是什么? 米利都学派米利都学派 无定形之实物 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定 形抽象“数” 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水 无定形之物 气 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 定形和不定形统一 之火 爱利亚学派爱利亚学派 不定形之抽象的 “一”和“存在” 克赛诺芬尼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 抽象“一”,即神抽象定形之存在无定形之存在 另提出: 一,逻各斯。万物变化法则; 二,

2、辩证法。 芝诺 早期希腊哲学早期希腊哲学 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三,鼎盛时期形而上学和伦理学 一,智者学派一,智者学派 发挥逻各斯理论探讨威力,为哲学的发展提供强力工具。 2 / 30 普罗泰戈拉 著名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相对主义:一切因人而异 高尔吉亚 无物存在; 形式论证上的怀疑主义 智者学派代表智者学派代表 二,原子论二,原子论 存在从数量上变为多,性质上变为一。 希腊自然哲学发展之高峰。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 一,基本四元素说; 二,动力本原为爱与恨; 三,认识论之“同类相知说” (流射说) 留基波和德谟克利特 原子论之发展原子论之发展 一,种子说; 二,独立动力之心灵(心

3、物分离) 一,原子说(一变多); 二,运动为原子固有属性; 三,认识论之影像说 三,苏格拉底三,苏格拉底 1,认识你自己。哲学从对自然的关注转向对人本身的关注。 2,神学目的论。 3,真善统一。“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知识论与道德论至统一。 4,方法论。归纳推理和普遍定义,通过在具体实例中揭示矛盾,解决矛盾而上升到事物的 本质定义的做法。 苏格拉底派的分流 1,麦加拉派:普遍东西存在,个别事物非存在。 2,昔尼克派(犬儒学派):生活简单粗陋、随心所欲,鄙视道德规范。 3,昔勒尼派:美德是促进快乐的手段,快乐时生活的目的。 四,柏拉图四,柏拉图 1,本体论的理念论 理念是普遍本质或共相,具有

4、“一”的统一性和“存在”的实在性。 可感事物具体理念“善”的理念 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 追求目标 提供原型 追求方向 2,认识论的回忆说 “绝对本质”知识受肉体遮蔽,经感觉经验的刺激,而被回忆;学习即回忆。 3 / 30 3,辩证法 哲学范畴(理念)有超出自身而向它的对立面转化的内在必然性 ; 由对立面的冲突提升 到一个更高的概念以解决此冲突,是积极的辩证法。 五,亚里士多德五,亚里士多德 1,本体论 关于存在的学说,或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实体论。实体是根本的存在。 1)实体是什么?实体的定义。第一实体,支撑一切其他事物的最后载体,具体的、个 别的等;第二实体,作为种属概念的“理念”

5、。 2)实体的原因是什么?四因说。质料因和形式因(包括动力因和目的因)。 3)实体如何生成?潜能到现实的转化,即质料到形式的转化。 2,认识论 柏拉图的回忆说的继承,增加了感觉经验的重要性。 3,逻辑学 传统的形式逻辑 创建范畴表和谓词表。 制定演绎逻辑三段式。 提出逻辑思维三大规律。 四,希腊化及罗马时期的人生哲学四,希腊化及罗马时期的人生哲学 一,主要问题:寻求心灵宁静(即快乐或幸福或道德的生活)之道。 伊壁鸠鲁学派斯多葛学派 怀疑学派 对自然和社会生活 的清醒认识 顺应自然(理性) 服从命运(社会秩序) 不作任何决定、悬置判断 寻求心灵宁静(快乐 或幸福)之道 伊壁鸠鲁学派:心灵的宁静建

6、立在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清醒认识之上。 斯多葛学派:顺应自然(理性)、服从命运(社会秩序)才是道德、幸福的生活。 怀疑学派:不作任何决定、悬置判断,方能达到灵魂的安宁。 二,新柏拉图主义 1.普罗提诺:形而上学的三位一体学说(太一、努斯和灵魂); 2.波菲力提出的共相问题 : 共相是独立实体还是存在于人思想中?若为实体,是有形还是 无形?若为无形,是否寓于可感事物中?此乃经院哲学争论之焦点。 3.意义:是教父哲学的主流意识。 4 / 30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强调灵肉对立和唯灵主义,哲学思想源于柏拉图的“理念论”。核心问题集中于精神的 本质方面,对西方哲学向精神自身内部的深化具

7、有重大意义。 教父哲学 唯独信仰,摒弃理性逻辑。 代表:奥古斯丁 经院哲学 经院哲学经院哲学 用理性论证信仰,导致神学与哲学的分离 代表:托马斯阿奎那;方济各修会三杰。 一,教父哲学 强调超理性的神秘信仰,不能被理性所理解,也不能被经验所证实。 二,经院哲学 1.进行繁琐的概念辨析和无聊的逻辑证明。 2.培养了理性精神,并最终埋葬了信仰。 三,主要哲学问题:共相问题。 实在论:共相是独立实体。托马斯 阿奎那 唯名论 : 共相只是名称,是思维对具体、个别事物的归纳总结的概念。方济各修会“三 杰”。 5 / 30 经验论经验论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发展脉络发展

8、脉络:整个进程朝着逻辑彻底性方向发展。由培根开创,雏形,不完备,矛盾潜伏;经 霍布斯、洛克深化和系统化,矛盾突出,到贝克莱和休谟而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矛盾突出。 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 雏形,不完备 矛盾潜伏 深化和系统化 矛盾突出 主观唯心和不可知论 矛盾爆发 悖论所在:悖论所在:经验论如果预设先验前提,就不是纯粹而彻底的经验论;而经验论如果严格遵循 经验论基本原则以及彻底的逻辑性,则不再是一种真正的认识论,因而不再是一种哲学。 培根哲学体系培根哲学体系 概述概述 陈诚理解 :陈诚理解 : 哲学的目的就是获得知识或者真理或者自然的“形式”(规律)。如何获得真理 呢?一,破除四

9、假象,即四种先入为主的偏见 ; 二,收集经验材料,经过分析、比较等,再 进行科学归纳以获得真理。 感性材料理性归纳真理知识 知识探索流程 名言: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代表作:代表作:新工具 哲学旨在探求知识哲学旨在探求知识 哲学目的:哲学目的:探索知识,即自然的“形式”(规律)。 探索真理第一步:扫除“四假象”:探索真理第一步:扫除“四假象”: 一,“族类假象”。以人而非自然之尺度来作为认识的根据,导致自然知识因人之偏见 而产生扭曲。 二,“洞穴的假象”。因不同成长环境而产生的偏见。 三,“市场的假象”。交流中因词语之误用而引起的谬见。 四,“剧场的假象”。对权威、教条、传统盲目信仰而产生的

10、偏见。 6 / 30 探索真理第二步:科学归纳:探索真理第二步:科学归纳: 一,搜集感性材料,列三表。 1)本质或具有表; 2)差异表或接近中的缺乏表; 3)程度表或比较表。 二,分析、比较和排除以归纳三表中的例证,关于“形式”的第一次收获。 三,对“形式”进行限制,得到关于“形式”的结论。 本体论(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朴素唯物主义本体论: 一,存在客观自然界和可认知的客观规律; 二,物质运动具永恒性和多样性; 三,物质性质有三类: 1)形状; 2)大小; 3)简单性质,如色、声、冷热等 评价评价 一,实现认识论转向; 二,经验论的雏形,潜伏内在矛盾。经验

11、论基本原则(一切知识皆来源于感觉经验)与唯物 主义首要前提(物质世界在感觉之外具有客观实在性)之间的矛盾。 霍布斯哲学体系霍布斯哲学体系 概述概述 陈诚理解:陈诚理解: 霍布斯的哲学在培根的基础上朝着简单化和机械化发展。 本体论上,一,简化物体的性质,认为广袤是唯一的本质属性,否定培根的质的多样性 ; 二,认为物体运动来自外力,否定物体自己运动 ; 三,认为运动只是位置的移动,否定运动 的多样性。 认识论上,一,认为哲学不探讨终极原因和隐秘目的,拒斥形而上学,使哲学简单化; 二,认为哲学是一门推理的学问,而推理只是简单的加(组合、综合归纳)、减(分解、分 析演绎),使哲学简单化。 另外,一,在

12、实体的偶性上,认为第二类偶性,如声、色等,不具有客观实在性,而具 有主观性,为贝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留下伏笔 ; 二,认为实体不可领会,为休谟的不可知论 埋下伏笔。 哲学定义:哲学定义:一门从结果求原因或从原因求结果的推理的学问; 7 / 30 哲学目的:哲学目的:利用已有知识“为人生谋福利”; 哲学对象:哲学对象:处于产生过程中和具有某种特性的物体。表示:“哲学排斥神学”。两类对象: 一,自然物体; 二,人因契约造成的物体,即国家。 本体论(机械唯物主义)本体论(机械唯物主义) 物体:一,客观实在性;二,可感知性;三,具广袤性(唯一本质属性,否定质的多样性)。 运动:一,物体具有惰性,运动来自

13、外力推动。否定物体自己运动。二,运动仅仅是位移, 否定多样性(机械观)。 功能主义 : 只描述自然各部分功能和运行过程,不论终极原因和隐秘目的,使哲学拒斥形而 上学和神学。 认识论(经验论认识论(经验论 夹杂唯理论)夹杂唯理论) 实体:实体:即物体,无此观念,不可被领会。(为主观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埋下伏笔) 偶性:偶性:物体的属性,借以认知物体的方式。分两种: 一,本质属性:广袤或形状,具可观实在性; 二,可变属性:动静、色、味等,运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不具可观实在性。 感觉:感觉:(可感觉的物体)通过偶性为人所感觉,进而产生知识。 “知识的开端乃是感觉和想象中的印象”。 一切知识源于感觉经

14、验。 推理:推理:复杂观念的组合和分解过程或观念的加和减;机械性的,简单化;哲学的本质。 加:即组合,即从因到果,即综合得到经验知识; 减:即分解,即从果到因,即分析得到理性知识; 隐藏问题:隐藏问题:既无说明经验知识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又无说明理性演绎原则从而而来。 政治学政治学 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 一,假设自然状态; 二,假设自然法; 第一原则:用一切手段寻求和平和自卫,导致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第二原则:由第一原则推出,为了和平和自卫以避免相互残杀,人们主动放弃 对一切 事物的权利,以达成社会契约,继而产生法律和国家。 三,绝对君权:订立契约而转让权力与的第三者,不受契约限制,具

15、有绝对权利。 评价:评价:第一次用世俗的观点而非宗教的观点来说明国家的起源。 8 / 30 洛克哲学体系洛克哲学体系 概述概述 陈诚理解:陈诚理解:系统论证经验论基本原则。洛克哲学框架如下本 物体(实体)性质 第一性质:广袤等,客观 不可知 无实体观念 经验简单观念 复杂观念 实体;样式;关系 第二性质:声色等,主观 感觉经验 内省经验 洛克哲学框架洛克哲学框架 物质实体 精神实体 代表作:代表作:人类理解论 认识论认识论 天赋观念批判天赋观念批判 一,天赋思维原则批判 1)“普遍同意”的批判。不足以证明观念为天赋;不存在普遍同意的东西。 2)两条思辨原则的批判, “凡存在者存在” 和 “一种

16、东西不能同时存在又不存在”。 儿童不知 ; 天赋观念藏于心中,用理性才能得知,恰恰说明不是天赋的,而是通过 推理得到的。 二,天赋实践原则的批判 1)天赋道德原则的批判。 道德原则非天赋, 是后天形成的, 且不同人的道德原则不同。 2)上帝观念的批判。上帝观念亦非天赋,落后部落和文明中国皆不存在上帝观念,且 基督徒对上帝观念理解不同。 观念的两个来源:感觉和内省观念的两个来源:感觉和内省 经验论基本原则:一切知识皆源于经验或,凡在理智之中的,无不先在感觉之中。 “白板说”:人心如白板,其上观念皆来自经验。 观念来源(经验):外在感觉经验和内在反省经验。 感觉:感官对外界物象刺激的感受,如色、声、味等。外在经验,对象为外物。 反省:对心理活动的注意。内在经验,以心灵为对象。 关系:感觉得到观念在先,反省得到观念在后,心灵需以感觉经验为基础方能反省。 9 / 30 两种观念两种观念 一,简单观念:由经验直接得到的,被动。 二,复杂观念:简单观念的抽象(实体)、组合(样式)和比较(关系)。 1)实体 : 简单观念的组合体,也是它们依附的基质,具独立存在性。分为简单实体观 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