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54230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课件(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实践新课程 感受反思新成果,江苏省高邮中学 黄桂君,一、认真学习课标、钻研 教材、执行要求,实践表明: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难掌握,就是对教材的教学深度不知道如何把握(往往容易走老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许多老师对课程标准学习不够,对它的理解不到位(实事求是的讲也很难到位),所以容易错位(讲偏了)或越位(拓宽加深),为了帮助我们准确、适度地把握课标提出的目标、内容和要求,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出现各种偏差,确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顺利进行,根据我省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省厅特组织研制出台了要求每个模块或专题设置“课程目标”、“学习要求”、“教学建议”三个栏目,去年还根

2、据省“五严规定”的有关要求对其中的“学习要求”进行了一些修订内容详细,指导性强,不管新教师还是老教师,教某章节时,都要先认真地对照课标主要是要求(高三还有考试说明),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再认真地学习、研究一遍,所有的例、习题都必须做一遍(例题要在看其解答之前做一下),感受教材编写的意图;看看教材编写专家们的相关指导系列文章或新课程有关培训的系列讲座等,了解他们的建议这是最起码的要求,也是顺利进行教材实验的一个基本条件,然后再准备教学设计等,二、教材实验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 (下面几个方面的体验与感受,时刻提醒 着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 理念 课程标准有

3、10个基本理念,6个具体目标,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定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评价者;学生是在教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参与学习者;师生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强调反思,强调合作,如教材中随处可见的思考、阅读、链接、问题探究等等,有的不仅是要求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的,也是要求老师阅读思考探究的,如思考:“你还能通过其他途径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吗?”(必修2);“尝试用其他方法证明正弦定理”(必修5)阅读:小孩子的“发现”(选修2-2);圆锥曲线起源(选修2-1)链接: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叠加(必修4),探究拓展:若为锐角(单位

4、为弧度),试利用单位圆及三角函数线,比较,sin, tan之间的大小关系(必修4);“(操作题)折叠圆、矩形,观察这些折痕围成的轮廓,它是什么曲线?”(选修2-1)问题探究:“将一个半径R为的篮球放在地面上,被阳光斜照留下的影子是椭圆如果将光源换成点光源,那么影子可能是抛物线吗?”等,关注了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需求,主体行为(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能力的培养,2. 教材编写的教学内容追求直观化和精简化,著名华裔数学家项武义提出,基础数学教学改革应追求返璞归真的理念,应当直观化和精简化华东师大张奠宙教授指出:教师要淡化对教材的崇拜,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将课本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如(1

5、)“抽样方法(必修3)”简单明了 (2)“cos(-)(必修4)与余弦定理(必修5)” 的向量推导精简化 (3)借助计算机或计算器 “探索对数的运算性质(必修1)、研究函数y=Asin(x+) 的图像(必修4)等”直观化等等,3.情境设计新颖,实际应用广泛,教科书最引人注目的是每一章、几乎每一节的导入,“入口浅,寓意深”,问题情境创设恰当,符合学生的实际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给人以亲切感,把学生引导到教科书中来 既重视讲数学思维和逻辑,又重视讲数学的实际应用,数学应用题几乎充满了整个教材,4. 例题有很强的典型性、示范性,习题 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例习题的选择精致,有传统的经典题,也吸收了优秀的高

6、考试题等例题后面有练习;习题与复习题分为“感受理解、思考运用、探究拓展”等几个层次供我们不同学校、不同层次的班级选择,如(必修2 P.74)例2 已知三角形的顶点是 A(-5,0),B(3,-3),C(0,2),试求这个三角形三边 所在直线的方程(传统题),(必修1 P.95)复习题30:已知过原点O的直线与函数y=log8x的图象交于A,B两点,分别过 A,B作y轴的平行线与函数 y=log2x图象交于C,D两点 (1)试利用相似形的知识,证明O,C,D在同一条直线上; (2)当BC/x轴时,求A点的坐标.(高考题),其中许多习题成了一些高考试题的来源,如2010年江苏高考题最为典型的是17

7、题测量电视塔高的三角应用题,源于苏教版数学必修5第11页习题第3题(求东方明珠电视塔的高度)与第92页习题第11题(从离地高1.5cm处观赏墙画,求离墙多远时视角最大)的整合加工,5. 教学参考书别具一格,指导性强,如将相应的教材内容镶嵌其中,教学要求写在周边,指导简明扼要,每章后面还给出了“本章参考答案”(有的习题还给出多种解法很详细)每章都给出一个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教材教学内容组织的主要呈现形式:问题情境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时刻提醒着我在备课时、在课堂上不要穿新鞋走老路,三、值得讨论、思考的问题,1. 追求高考数学考试分数及升学率,影响了课标精神、教材理念、教学要求

8、的贯切和落实,如(1)赶进度,3年的内容两年教完(文科一年半讲完),周课时的安排对比课程计划已面目全非,拿出大量时间进行高考复习;,(2)“注入式”教学在高中年级经久不衰,时不时的陷入“概念例题练习习题”的教学模式,概念教学一带而过,然后就是拼命的讲题目;(3)不注重基本概念,不注重对数学本质的揭示,对数学概念等本质问题的理解一知半解,缺少体验;(4)强调大运动量的机械重复训练,注重解题技巧、题型方法的归类等应试技能,而不重视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等,2. 有教材,还需要每节课都编写教学案或导 学案,以及使用众多的教辅资料吗?,过去一直只有教案一说,10多年之前出现了学案,一体化教学案,现在又出现

9、了导学案,“活动单”等说法教材已经将课本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做得很好了,而我们还要再另搞一套导学案,以至于现在学生上课都不需要课本了,丢掉或忽视了教材,无论山东杜郎口中学的“预学导航”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还是如皋的“活动单导学”模式,都强调课前的预习我个人以为概念性强且概念较多的课、实际应用问题课、习题讲评课等学生可以提前预习一下;而有“发现规律”内容的课就不应要求学生预习,我一般不提倡预习,甚至反对数学新授课要求学生预习因为这些知识预习后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和问题意识的培养,否则有不少时间是在做秀,3.重视课标、教材,但不崇拜课标、教材,不能说课改的所有理念

10、都正确,实验教材完美无缺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常遇到问题:(1)初高中内容“衔接不够”的问题;(2)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问题;(3)各模块间的呼应(如必修模块顺序的设置14523等)及与学生学习实际的问题;(4)选修、学生兴趣与高考的矛盾问题;(如今年高考试题中的16(2)求“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18(1)求“点P的轨迹”以及第(3)问中的求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等引起了大家对于教材、课标、要求、说明相互间关系的讨论)(5)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实际的问题等.,你可以大胆的对教材提出问题,要用自己的 观点,不要人云亦云如三角函数的诱导公 式、直线的斜率、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角 与距

11、离、归纳推理等,应选择什么样的教 学策略更有效最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 体?如有不少老师认为老教材先讲直线的倾 斜角后讲斜率比新教材先讲直线的斜率后讲 倾斜角编排好!其实,通过省青年教师优秀 课评比等活动,我们不是发现效果也很好吗?,我们践行: (1)“以学论教,少教多学”; (2) “教师要主导但不要主宰; 学生要主动但不要盲动”等理念 我们坚信: (1)过程好了结果不会差 (包括考试成绩); (2)学生主动了结果会更好!,建议大家学习一下李善良老师在课程教材教法2010年10期上的文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实验与思考该文是对我省2005年高中数学实施课改以来全面、客观、具体的总结,对进一步深化课改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还有石志群老师在中学数学月刊2010年7、8期上连载的文章充分突出学科本质 有效测试数学素养江苏省2010年高考数学试卷评析),欢迎批评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