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军队特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47378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眼军队特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着眼军队特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着眼军队特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着眼军队特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着眼军队特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着眼军队特点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党的一项战略任务。军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既要着眼于党的作风建设的普遍性要求,又要着眼于军队作为党绝对领导下执行政治任务武装集团的特殊性要求,把握自身特点,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一作风是战斗力的外在表现,良好的作风出战斗力。我军是由中华民族优秀分子组成的战斗群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各级指挥员始终是部队的一面旗帜,他们不畏艰险,身先士卒,英勇善战,不怕牺牲,以自身良好的作风带出了一支支打不烂、拖不垮的钢铁部队。许世友将军在谈到部队作风时说过:“兵好兵孬看干部,有带头冲的官,就有不怕死的兵。部队好的作风,是靠打仗打出来的,是

2、靠指挥员带出来的。”这句朴素的话语实际上揭示了军事斗争的内在规律。领导干部处于部队建设的要害位置,始终是治军作战的关键所在,只有以率先垂范的过硬作风带动部队,才能赢得官兵的信赖、拥护,才能形成“千人同心、动静如身”的凝聚力、战斗力。有人说,和平年代部队战斗力难以评估,其实,领导干部的作风本身,就是战斗力构成的一条重要标准。作风就是本色,良好的作风是永葆政治本色的根本保证。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如同一面镜子,映衬着我军的性质,彰显着我军的宗旨,体现着我军的本色。朱德同志曾经说过:成千上万的军队,成千上万带枪的人,他们是谁呢?他们都是“人民”!作为从人民中走出来的军队领导干部,始终牢记着自己的本色,时

3、刻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从土地革命时期的方志敏、刘志丹,到抗战时期的左权、杨靖宇,再到新时期的苏宁、杨业功,一个个英雄的名字,激励着我军各级领导干部用牺牲奉献书写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人民军队的崇高宗旨。人民群众正是从一个个军人特别是军队领导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优良作风中认识我党我军的。因此,加强军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筑牢拒腐防变根基、永葆我军政治本色的内在要求。作风就是“生命线”,良好的作风是最好的思想政治工作。透过我军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我们会清晰地发现,我军政治工作之所以具有

4、强大的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军队有一支言行一致的领导干部队伍。在革命斗争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把言教与身教高度统一起来,他们党性坚强,公道正派,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以过硬的作风带领部队完成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战斗任务。正是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赢得了广大官兵的信任,官兵又把对领导干部的信任转化为对党的信任,熔铸起“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旺盛的战斗精神。二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一刻也离不开优良作风的支撑。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军队建设的发展,对军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看,牺牲奉献是军人职业

5、的固有属性,领导干部的作风里高扬着牺牲奉献的主旋律。军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战时要敢于牺牲生命,誓死保卫祖国;平时要与艰苦为伴,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奉献。既然我们选择了军旅之路,就要甘于牺牲奉献。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淡化了牺牲奉献精神,甚至利用手中职权谋取私利,这是与军人的职业道德背道而驰的。“夫勤劳之师,将必先己”。军队各级领导干部在军队现代化建设中负有特殊的责任与使命,其作风优劣将对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从现代战争的残酷性看,领导干部的作风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战争是人类社会的特殊实践活动,打仗是实打实、硬碰硬的较量。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进攻与防守、前方与后方融为一体,战争的破坏性、对抗性更强,容不得半点水分。军队领导干部必须遵循治军打仗规律,一切从部队建设实际出发搞建设、谋发展。如果平时形式主义盛行,战时必然付出血的代价。领导干部作为军队建设的中坚和骨干,其作风如何,平时直接关系到部队的建设与发展,战时则直接关系到部队能不能打得赢。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