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4667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创建生态文明村 建设和谐新农村(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创建生态文明村建设和谐新农村去年以来,*县积极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从*农村实际、农村生活、农民需要出发,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了创建生态文明村镇活动。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经济快步发展,群众文明素质显著提升,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创建活动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抓手。一、立足实际,精心策划,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县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面积1443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86,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的山区建设,治水整地、植树造林,形成了“山顶青松戴帽、山腰花果梨桃、山脚绿水缠绕”的立体生态环境,全

2、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9.2%,呈现出“春天一山花、夏天一山绿、秋天一山果、四季有景观”的生态效果,成为全县人民的一笔宝贵财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立足这一实际,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生态建县战略,进一步加大了造林绿化、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成为*的一个品牌和优势,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旅游实验示范基地,农民也在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多元。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座座新瓦房盖起来,一批批小康楼建起来,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农村的整体环境却不尽人意,陈规陋习积重难返。有的村庄规划建起了新房,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

3、脚泥”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有的村内柴草乱垛,垃圾乱堆,禽畜乱跑,污水乱倒;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温饱问题已总体解决、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这个“临界点”上,农民对改变陈旧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如何在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新课题。在深入调研、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县决定把创建生态文明村镇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以“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精神充实、环境良好、生态优化”为目标,通过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通过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通过发展农村生态

4、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一经提出就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一场以全面建设绿色、文明、富裕、和谐新农村的运动在全县农村广泛展开。二、科学规划,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创建工作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人文地理条件、工作基础的不平衡,和创建工作本身所涉及内容的多样性,决定着创建工作必须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对此,我们坚持抓规划、抓示范、抓投入,推动创建工作顺利进行。一是抓好规划实施。县文明委出台了关于开展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的意见,制定了详细的生态文明村镇建设“八化”标准和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阶段实施、分层次推进和注重实效的原则,针对农村的群众基础、经

5、济实力、干部素质状况确立了示范、普及和过渡三类标准,按试点、全面建设和重点提高三步实施。确定,力争到2020年底在每个乡镇抓出12个达到示范标准的村;2020年使全县80%以上的村建成示范标准的生态文明村,使全县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开始逐步使全县农村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加强对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的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文明委主任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文明委各主任实行了包乡镇、包村责任制,各成员单位落实了工作分工,定期组织有关单位和创建村召开调度会,对创建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各乡镇、村也普遍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摸底子,搞规划,定方案,本着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针,组织创建活动。每个乡镇先抓出35个试点村,再逐步推开。到目前,全县已经完成60个生态文明村的创建试点,取得了良好成效,为全面建设积累了经验。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经验/事迹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