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242159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考点对接精品1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考点对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考点阐释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1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 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

2、和体现主旨的作用.,(1)比喻.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化为有形.例如写“愁”:李后主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江水写愁,则使人想见愁意之漫长. (2)夸张.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3)拟人.把

3、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如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4)对比.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如梅尧臣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全诗通过陶者和富家的强烈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2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

4、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1)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以梅自喻,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2)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

5、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赵师秀的约客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3)烘托.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画面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4)动和静.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5)虚和实.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以使作品结

6、构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如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中前两句泛说西湖六月的风光自有特色,是虚写;后两句描写满湖莲叶荷花在朝阳的辉映下,无边无际的碧绿和艳红和谐地搭配着,是实写.全诗虚实相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6)借景抒情.即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7)对照.又称对比,就是把对立的事物(或景,或境,或

7、人,或情),前后相叙,以增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比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的一、二句中,霜天、残月是冷色,江枫、渔火是暖色,这是色彩的对照.这一对照营造出了一种孤寂的意境,从而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真题回放 (2011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琅玡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1)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解析】本诗共四句,除第三句不是直接描摹画面外,其他三句都描绘了优美的画

8、面.可以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概括.这些画面写出了琅玡溪的幽静美好.联系注释中的写作背景,相较于钩心斗角的仕途给作者带来的厌恶之感,作者在琅玡溪忘却仕途烦恼,醉心山水,表达了一种闲适之情.,【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溪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玡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 答:_ 【解析】“不知溪源来远近”一句,眼前幽静的溪水为实写,而形成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并不知道,本句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雪消融,琅玡溪不断壮大,一路远行,一路欢歌,此为虚写.“但见流出山中花”一句,山花随溪水流出是实

9、写;而本句又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山深之处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景象,此为虚写.此两句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地写出了琅玡溪的诱人景色. 【答案】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丰富了画面的内涵.,(2011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 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注】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10、答: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每句诗的意思,诗的第一句写画中景,烟雨、归雁,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醒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景.,有力地突出了诗人思乡之切和画境之真.解答时要突出“由画境到真景,再到画境”的思路的内容. 【答案】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

11、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_ 【解析】这首诗在内容上写作者夸张地以假当真,看似不合常理.但从表现效果看很有艺术品位,作者正是通过这一点来表现惠崇画作的高明和自己思乡之情的,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分析时,要能通过表面现象,看到其中的“高明之处”,并加以分析. 【答案】不恰当.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