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23955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1.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医学)针刀培训讲稿(1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刀是什么样的? 理论-中医解剖、经络解剖、生物力学 /方法-闭合性手术 /部位-病灶松解 /手法-五字法 /目的-松解、活血、减压 /感觉-酸胀、放散、抓筋感 /术者-沉、紧、钝厚、硬、涩、突破感 /诊断-辩位论治 与针灸针有什么不同? 理论-经络 /方法-非手术疗法 /部位-穴位、阿是穴 /手法-捻转提插 /目的-理气 /感觉-酸胀、麻木、放射感/术者-沉、紧、涩 /诊断-辩证论治 与手术刀有什么不同? 理论-西医解剖/方法-开放性手术/部位-切除病变/手法-切开缝合/目的-切除病灶/感觉-无感觉/术者-直视/诊断-辨病,针刀的起源,1976年朱汉章教授发明针刀,针刀的发展史,从最初的四大

2、弟子到现在的十五万针刀医师,针刀医学的现状,流派众多(针具改良后又自成一派:传统针刀、神经触激术、刃针、超微针刀、钩针、齿钩针、小宽针等)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一片混乱、没有统一的规范及认识,针刀医学的基础理论,针刀医学的真谛:来源自然、尊重自然、恢复自然。,一针刀疗法: 闭合性手术疗法(盲术) 针刀的基本操作方法 1.双手持针法:以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托住针体,置于针体中上部,无名指及小指置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起支撑作用,左手拇指及食指捏住针体下部(距刀刃1cm左右)扶针。 2.单手持针法:右手食指及拇指捏住刀柄,中指置于针体中上部,无名指及小指扶针于针体下部(距刀刃1cm左右)。 3

3、.单手持针不扶针:4号:小指支持,3号:手腕支持,2号、1号:加一个拳头垫起支撑。,二针刀治疗手法内手法(内运动手法) 针刀治疗八法: 1.切开剥离法:将粘连组织切开(用刀为锐性剥离) 2.切割肌纤维法:将紧张挛缩的肌纤维切开、切断。 3.纵行疏通剥离法:针刀在肌纤维长轴上摆动(钝性分离) 4.横行疏通剥离法:针刀在肌纤维横轴上摆动(钝性分离) 5.通透剥离法:全层切割。 6.疤痕刮除法:铲剥骨面上的粘连。 7.铲磨削平法:铲切骨刺。 8.骨痂凿开法,纵 横 “五字法”二个方向、三种运动方式、六种手法 切 摆 铲 纵:纵行,与需治疗的组织长轴一致的为纵(神经、血管优先) 横:横行,与需治疗的组

4、织长轴垂直的为横(神经、血管优先) 切:上下提插针刀。 摆:以皮肤为支点弧形摆动针刀(刀刃摆动) 铲:将粘连组织从骨面上铲起。,1.纵切:纵行切割刀口线与肌纤维组织纵轴平行上下提插,松解剥离粘连的组织 纵向纵切:病灶长条形,刀口线排成-字 横向纵切:病灶较宽,刀口线呈三三字 2.横切:横行切割刀口线与肌纤维组织呈90垂直(多在纵切完后,刀口线调转90上下提插,以切断部分肌纤维。 纵向横切:刀口线排列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111 横向横切:刀口线排列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垂直1 1,3.纵摆:纵行摆动,针体在肌纤维长轴方向摆动。 4.横摆:横行摆动,针体在肌纤维垂直方向摆动。 5.纵铲:刀口线与肌纤维方

5、向垂直,铲切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111 6.横铲:与纵铲情况相反。,三针刀疗法操作步骤 1.体位: 坐位:颈椎反坐靠背椅(但易晕针),额头放在手臂上,头颈前屈,充分暴露治疗点。 卧位:多用于腰椎及膝关节。 2.定点:准确定治疗点是能否取得很好疗效的关键 如何判断病变的部位(辩位诊断),痛点与病灶的关系(痛点不等于病灶)局部有无条索、硬结、肿胀等情况(软组织异常改变处)称为阳性反应点。,三定线:确定刀口线方向 1.一般与肌(腱)纤维走行方向一致或平行(但神经、血管优先) 2.在脊柱两侧刀口线与脊柱的纵轴平行。 四定向 1.垂直于皮肤进针刀(局部) 2.垂直于骨面进针刀(枕骨骨面) 3.对准压痛点

6、的方向进针刀治疗。,五刺入 一快:快速穿透皮肤刺入皮下(0.4s)以减轻疼痛。 二慢:缓慢深入到病灶(不易产生副损伤易找到病灶) 六通过局部解剖以了解深部有多少层组织存在。 皮肤(突破感)进入皮下组织(正常无感觉,如刺到皮下悬韧带会产生刺痛,多稍退针,改变方向再进入)(突破感)突破深筋膜(以上三层为皮肤固有组织)浅肌层(肌丝收缩会致针刀偏斜,可先退出少许,调整方向再刺入)肌间筋膜(微突破感)中层肌(肌筋膜)深层肌骨膜(有阻挡感)安全层 落空感:空腔胸、腹、盆腔。 关节腔:进入时有明显的突破感,突破后出现落空感。,七病位:即病灶所在位置(强调安全、有效) 初级:进针较浅/中级:全层治疗/熟练:定

7、位治疗 3-4次/疗程,间隔7天在行下一疗程,同一部位必须3天以上再做治疗。 八 内手法:五字法 九出针刀:有无明显出血均需按压/功能检查:帮助功能恢复,减轻术后反应,检查有无术中损伤。 十术后护理 1.覆盖伤口,24h尽量不洗澡。 2要尽量改变以前的不良姿势:如休息姿势低枕仰卧。,十一。辅助治疗 1.外手法:目的放松紧张的肌肉增加疗效与针刀配合,纠正骨错位。 2.拔罐:出鲜红血时不拔,先压后拔以止住活动性出血后再拔,如出血颜色较深时可拔一下。 3.封闭:增加疗效,早期开展时可先封闭后针刀,熟练后可先针刀后封闭(药液4弥散好)成熟后仅做针刀治疗,炎症重时可以两者结合(炎症初期,只用封闭,病程后

8、期产生硬结时可以只用针刀)四肢、躯干部位可用曲安奈德及醋酸泼尼松等混悬液,但关节腔最好使用地塞米松而不用混悬液,利多卡因对无髓鞘神经有毒害作用,不能应用于蛛网膜下腔,最好用作星状神经节阻滞,不能打到血管,应用于头颈部最好量少些,以免引起头晕。,4.药物:以活血为主药物,四知堂痹通药酒/中药汤剂/可用20%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2天左右,可用扩张血管药:脉络宁、复发丹参等,亦可适当使用抗菌素。 5.牵引:术前牵引:去伪存真 术中牵引:a.固定b.增加针刀松解力度。 术后牵引:减轻术后反应,也可增加疗效。 6.针灸:先针灸后针刀:去伪存真。 先针刀后针灸:可消除残留症状。,针刀医学病因病理学 一

9、.病因 手术损伤、病理性损伤(针刀禁忌)、情伤、外邪(老寒腿)急慢性损伤的后期劳损 1.四大基础理论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 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 经络理论 闭合性手术理论,2.六大组成部分 针刀医学的病因病理学 针刀医学的影像学 针刀医学的诊断学 针刀医学的治疗学 针刀医学的手法学 针刀医学的护理学,二。病理 1.无菌性炎症学说指无细菌感染的非特异性炎症(宣蜇人) 实质 手术中看到的皮肤增厚、粗糙、皮下结节痛性结节(可以是脂肪疝)深筋膜增厚粘连浅层肌增粗、紊乱、粘连中层肌粘连骨膜增厚,出现肌化粘连,钙化,也可与上层组织粘连在一起(肌肉与肌肉,肌肉与筋膜,肌肉与神经、血管之间,肌肉与皮肤间可发

10、生粘连) 好发部位:运动量大的组织 运动幅度大的组织 功能重要的组织 运动频率大的组织 镜下观:纤维排列紊乱,增粗,缺血,苍白。,动物实验:切开损伤组织,无血液流出,先用针刀治疗后再切开,有大量鲜血涌出。 病理过程: 外伤血管破裂出血、血肿 水分被吸收 有形成分沉淀下来 纤维蛋白沉淀附着于相邻的组织细胞上组织间相互粘连功能障碍 纤维蛋白脱水回缩组织间隙变小组织结构致密卡压毛细血管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化学刺激 酸痛症状出现 卡压神经麻木症状出现,如卡压神经干,则放射到肢体的远端。 组织硬度增加硬结 血管未破漏出 吸收,2.动态平衡失调学说 内在:肌肉等组织不能在特定的运动轨迹上自由的完成相

11、应的动作(可致动态平衡失调) 外在:肢体运动不自由,功能不正常(外在表现反应内在实质) 通过抗阻力收缩试验阳性时,说明该肌肉肌腱损伤 3.骨质增生的病因病理 力平衡失调学说 正常的力存在:力对人体的影响是以应力的形式存在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分为拉应力、压应力、张应力。,应力对人体的影响 应力增大作用加大局部反应增加为减少应力作用,组织增生(以加强局部抗应力能力)(面积不变。力越大,应力越大。面积增大,力不变,应力减少)力增加应力增加对组织刺激增加组织反应增加增生程度加重,力平衡失调的原因 骨质增生的几种现象 1.肌肉末端(起止点、腱围)肌腱反复的慢性损伤(炎症反应)导致逐渐的肌化、

12、纤维化钙盐沉着骨化骨刺形成(附着点拉应力增加肌肉劳损粘连肌肉有效伸展程度下降肌肉末端、腱围组织损伤。 2.骨膜增生(增殖) 肌肉韧带附着点拉应力增加(因肌肉痉挛、紧张造成)对骨膜产生刺激骨膜反应增生骨刺形成。 3.血肿(外伤)骨膜下血肿骨膜增生骨刺形成 4.错位:由于关节周围组织损伤(不对称性损伤-牵拉所致)关节面力平衡失调。,力平衡失调对人体的影响 慢性软组织损伤动态平衡失调骨关节错位正常生理力线发生改变力平衡失调关节面各个部位应力发生改变骨膜细胞增殖快或慢钙质增加或减少骨刺产生或骨质疏松。 骨刺与疼痛的关系 传统观点:骨刺直接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骨刺使刺周软组织产生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骨

13、刺与刺周软组织产生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针刀观点:软组织损伤炎症刺激产生疼痛 力平衡失调骨刺形成 从而得出骨刺并不是引起疼痛的根本原因,而是作为一种结果而存在。 经络理论。 闭合性手术理论(放到各章节中讲)。,针刀治疗作用原理。 作用 刀刃的作用切法(锐性剥离法) 切开硬结法纵切 切断纤维法横切 切开减压法放射状切 筋膜松解十字切 铲切骨面推切 改善血液循环通透切割 针体的作用摆法钝性剥离法 针灸针的作用,目的 改善微循环 a.形成人工窦道重建侧支循环。外伤性局部性骨化性肌炎(软硬结合部) b.减低病灶内压血液流向恢复顺畅。 c.松解组织粘连恢复血管形态。 解除卡压血管、神经。提高痛阈,阻

14、断传导(可破坏小神经末梢),可切断一些神经血管束。 消除炎症 理气针灸针作用 调整动态平衡,力平衡。,定点越准酸胀越明显。治疗越到位酸胀越明显疗效越好。酸胀越明显病情越重。酸胀减轻病情开始减轻。 如何选择针刀内手法(原则) 硬切 软摆 深切 浅摆 囊切 肌摆 小切 大摆 骨尖切(只切不摆) 神经、血管只摆不切,如何进行辩位论治 熟悉常用的解剖(体表定位、立体解剖、动态解剖、精细解剖) 一问:问疼痛麻木、功能障碍和其他情况(仔细) 二看:看病容体态(排外其他相关疾病) 三查:各项实验室检查及专科检查,出凝血时间。 四按:按阳性反应点。(关键)阳性反应点:压痛,软组织异常反应改变,骨性改变,按压有

15、硬结。 运动痛是肌肉痛 静止痛是韧带、筋膜痛。,针刀疗法的注意事项 如何判断针刀是否到位 根据:首先问患者:酸胀感、抓筋感、放散感、说不清楚感。 其次术者:沉、紧、硬、涩、钝厚难以通过感。 二种感觉缺一不可 如何判断是否到达骨面 板状骨:缓慢深入,直达骨面。 管状骨:摆动深入,找到骨面(应与骨轴线垂直摆) 针刀疗法的适应证 慢性软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疾病。脊柱区带的相关疾病。,针刀治疗的禁忌证 凡有出血倾向者(血友病、出血性紫癜) 凡有发热的病人 有严重内脏器官功能不全者 高血压危象(可治疗颈性高血压) 恶性肿瘤 脑部疾患反应到运动系统 不明原因(诊断不明),针刀治疗的不良反应 晕针:躺下仰卧去枕

16、,屈髋屈膝下压喝水、吃东西输液(高糖) 如何防止:解决病人的恐惧心理、进食后再做治疗、卧位治疗、青壮年易晕针、早发现早治疗。 出血:臀部易出血,出针后应当必须按压(臀部重压)了解有无其他特殊疾病,休息15-20分钟再走。 神经损伤:在神经经过的地方不宜打麻药。若有痛麻放射感:一停二退三改四进 气胸:放到各论中讲。 椎管血肿。,目前我们针刀治疗思路。(整体治疗思路),腰椎入手(腰三、腰4、5及腰5骶1棘间韧带) 向下(臀上皮神经、髋关节囊) 向上(胸7、颈7胸1棘间韧带、天宗穴、肩胛提肌、颈椎棘间韧带、头夹肌、项韧带),分部治疗,颈椎病,1.正常的颈椎应当是什么样? 2.什么叫自然?(以小孩子的颈椎举例) 3.为什么会出现颈椎病?(分析我们的颈椎每天都在做什么?),颈椎病,一定义:由于椎体退变、间盘变性、椎周软组织挫伤引起的临床表现。 二分型:颈型颈椎病:最早、颈部酸痛不适。 神经根型:上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