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239431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课标培训(王松梅)ppt课件(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修订 看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应对,理念:“变”与“不变”,实践:“教”与“会教”,现实:“考”与“不考”,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王松梅,.,时代的发展 理念的转变,.,理念:“变”与“不变”,坚持“不变”的是什么? “变”的突出体现在哪些方面?,.,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以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巩固和深化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地理课程的特点,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能力为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地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修订工作的基本思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修订,涉及上亿学生的学习,是一件

2、大事。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新举措,一经确定并为广大师生所认可、实施,就不应轻易推翻,必须坚持、巩固和深化。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就是秉承这样的思路开展的坚持原来课程标准基本设计的“几个不变”。,.,坚持“几个不变”,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不变; 坚持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变; 坚持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 坚持“选择认识区域的1-4-5-5方案”不变; 坚持构建“有用”“开放”课程等基本理念不变; 坚持突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不变; 坚持绝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不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3、四大部分组成,各部分内部的内容结构、体例结构也基本保持不变。(只是 “实施建议”部分的“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和“四、教材编写建议”的位置进行了互换。),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不变,.,第一部分 前 言 课程性质 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地球与地图等4大块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建议,坚持课程标准文本的框架结构不变,.,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保持不变,仍然由“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四大块组成。课程内

4、容的体系结构框图稍作调整,使之更加清晰、醒目(框图的位置也由“内容标准”移至“设计思路”部分)。,坚持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变,.,坚持课程内容的体系结构不变,.,“内容标准”以表格和条目为主的呈现方式不变。“内容标准”以行为动词(以学生为主体)的表述方式也不变。 部分“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和行为动词作进一步的修饰(对照实验区的意见,逐条审核所有“内容标准”)。,坚持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坚持内容标准呈现方式和表述方式不变,(一)地球和地球仪,.,修订内容的侧重点,提升“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的时代性、前瞻性 增强“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的明确性、可操作性 强调“实施建议”部分

5、的适应性、实用性,.,1.对“前言”部分进行修改和调整。“课程性质”重新进行改写,对“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进行精简或归并。 2.对课程目标进行调整、精简。新增“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等意识养成的课程目标。,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3.对一些教师认为表述得不够清晰的课程内容标准加以修订,对部分课程内容标准的文字表述以及行为动词的选用作了必要的修饰。 适当补充和增加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新成果和国家最新发展战略的新内容。,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4.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出发,删除或调整部分过难、过繁的课程内容标准。

6、对“活动建议”进行删减,重新调整表述方法。 5.对乡土地理部分的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进行梳理和重新调整。 6.删除所有的教学案例和评价案例,对“评价建议”部分重新调整进行改写。,课程标准主要修改的方面,.,导入语,改革背景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价值功能,.,两个重要的关键词 “兼文兼理” “基础性”必修,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区域性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感知地域空间 把握区域特征,.,案例: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一、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比较俄罗斯、加

7、拿大、巴西、中国四国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比较日本、蒙古、中国三个国家的海陆位置。,.,综合性 地理环境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成的复杂系统。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初步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 整体把握地理特征 综合分析地理环境诸要素作用 全面分析地理问题,.,案例:关于我国青藏地区的学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拉萨有“日光城”的美誉 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等) 低温,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空气稀薄,缺氧 日温差大 高寒草原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藏袍、酥油、糌粑

8、交通不便,青藏铁路,.,“学科”与“科学”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科”虽然取材于“科学”,但学科区别于科学在于两个特点:一是基础性,二是教育性。,“课程性质”部分原先主要着力表述的综合性(整体性)和地域性(差异性),实际上阐述的是地理学(地理科学)的特质,而对基础教育的地理课程(地理学科)性质的阐述相对薄弱。,.,思想性 地理课程突出当今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阐明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关注全球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育内容。,.,生活性 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

9、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关注生活 关注生产,.,案例:在生活中学用地图,在旅游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参观项目 确定它们的方位,设计合理的旅行路线 根据图中的比例尺,大致估算行走距离及所需时间,.,实践性 地理课程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包括图表绘制、学具制作、实验、演示、野外观察、社会调查和乡土地理考察等,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案例:制作简易地球仪,.,课程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等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其形成的地理背景,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10、。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 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有用的地理 对生活有用 对终身发展有用 开放的地理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 课程形态的开放性 课程实施的开放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分为四大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其中,“地球与地图”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地理成因问题。 地

11、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例如,世界地理的自然部分只列出气候要素,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归入“认识区域”的相关内容之中。 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除本标准规定的少量区域外,其他区域均由教材编写者和教师选择。本标准只列出区域的基本地理要素和学习区域地理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以及必选区域的数量。 乡土地理既可作为独立学习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进行以环境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设计思路,.,“课程内容”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降低了部分内容标准的要求,调整(删除或新增)部分内容

12、标准 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发展变化的基础规律和趋势 。(P5课程目标)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P7新增) 对活动建议进行全面的调整。删去或调整了一些较难操作的活动建议 第三种情况是对一些要求不够明确或不够全面、不好理解把握(容易出现偏差)的内容标准进行了修订或补充,并在文字表述方面进行精炼和润饰。,.,修订后的内容标准与现行的内容标准比较,.,“活动建议”变动较大(调整与归并),减少了活动数量,突出了活动方式与活动主题。,修订前共有 58条活动建议,修订后改变了表述方式,只宏观地建议采用: 如:“地理观测”、“动手制作”、“拼图游戏”、 “模拟演示”、“参观体

13、验”、“讨论辩论”、 “角色扮演”、“学习交流”、“知识竞赛”、 “地理调查”等等。 具体的活动建议举例减少到了 24条,.,理解与准确把握内容标准很重要,.,举例或结合实例等约占30%,行为动词与能力结构,.,实践:“教”与“会教”,明确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 强化地理教学的目标意识 重视地理学科的工具使用,.,明确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上 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上 在科学观念的培养上 在公民意识的培养上 在日常生活方面 在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地理教师的学科素养 落后于时代的教学观 教学方法重演绎、轻归纳,.,强化地理教学的目标意识,什么是课程目标 教育目标

14、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 怎样落实课程目标,.,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下面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总目标是一个宏观的、综合的目标,不能机械、教条地加以肢解。 修改后的课程目标在体例上也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保持衔接和一致。,.,三方面表述的目标,知识与技能:基础性目标 学什么 过程与方法:发展性目标 怎么学 情感态度价值观:终极目标 为什么,.,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

15、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初步认识人口、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2.了解家乡、中国和世界的地理概貌,了解家乡与祖国、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3.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4. 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掌握获取地理信息并利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表达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掌握简单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积累丰富的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归纳地理特征,理解地理规律。 2.

16、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概念和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3.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善于发现地理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4.运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表达、交流地理学习的体会、想法和成果。,.,过程 学生体验地理科学探究的过程。 方法 地理科学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案例:纬线和纬度,纬线 1.读图(或看PPT,或展示地球仪),说明纬线的概念。观察,得出纬线的特点。 2.从赤道到两极,纬线长度的变化有何规律?结论:由赤道向两极不断缩短,赤道最长,两极点为零。,.,纬度 1.读图(或看PPT,或展示地球仪),观察赤道,得出赤道的意义。 2.纬度的划分 读图(或看PPT,或展示地球仪),说明纬度的划分,并标注北纬和南纬。 重要的纬线; 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案例:纬线和纬度,.,情感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