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36044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3.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内文言文阅读总复习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5、伤仲永,1.出处:选自 2.作者 : ,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 3.字词句 A.字音: 环谒 ( ) 泯( ) 称( ) 日扳( ) B. 词义: (1)古今异义: 是: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古: 今:,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北宋,此、这,判断动词,二、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邑人 。 2.贤于材人远矣。,“扳”同“攀”,牵、引,“材”同“才”,才能,稍稍宾客其父 古: 今: 复到舅家 古: 今: 泯然众人 古: 今:,渐渐,慢慢地,稍微。,再,又。,重复,往复。,普通人。,常指大家,许多人,或 :或以钱币乞之 古: 今: 文理 : 古: 今: (2)一词

2、多义: 自 : 闻:,有的人,或者、或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并自为其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余闻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自己,从,听说,名声,其: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 名:并自为其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就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这,他的,名字(名词),说出(动词),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客人,完成,从事,做,重点虚词 邑人奇之 之 仲永之通悟 卒之为众人 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或以钱币乞之 于 环谒于邑人 贤于材人远也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舅家见之,代词,代仲永,结构助词,可译作“的”

3、,补音助词,无实义。,介词,把,介词,用,到,介词,介词, 被,忽啼求之,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比,介词,在,然 :父利其然也 泯然众人矣 于 :贤于材人远也 于厅事之东北角 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卒之为众人 (3)词语活用 忽啼求之 父异焉稍稍宾客其父,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动词,作为,成为,(啼,哭着,动词作状语。),(异,对感到奇怪,形容词作动词。),(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父利其然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4)重点词语翻译: 世隶耕 不能称前时之闻 通悟 收族彼其 泯然 贤于材人 C.重点句子翻译: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a.不使学。,(认为有利,

4、作动词。),(日,每天,作状语 ),属于,相当,通达聪慧,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他,消失,超过,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不让方仲永学习。,b.还自扬州。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我)从扬州回来,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

5、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之成为普通人就完了吗?,本文的中心:,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原因是“其父利其

6、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二、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即变化)经历有哪几个阶段?,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有作诗才能,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十二三矣,会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又七年泯然众人矣”。,闻,见,闻,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

7、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译 文,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他,(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

8、他已经)才能完全消失,成为普通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译 文,10.木兰诗,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主题归纳,通假字,1、对镜帖花黄 2、出门看火伴,帖:通“贴”,

9、粘贴,贴上。,火:通“伙”,伙伴。,一词多义,1、东市买骏马 愿为市鞍马 2、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市:名词,集市。,市:动词,买,帖:文书。,帖:通“贴”,贴上。,古今异义词,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今义: 2、策勋十二转 古义: 今义: 3、赏赐百千强 古义: 今义:,只。,但是。,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转过。,多,有余。,与“差”相对。,解释红色的词,1、昨夜见军帖 对镜帖花黄。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木兰不用尚书郎。 5、出门看火伴。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真相。(成语),文告,通“贴

10、”贴上,战争,度,记功,不愿做,通“伙”,伙伴,动弹,眯着眼,一定要注意下面词句意思及互文修辞:,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过关越山,飞速而行。,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 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从军缘由 出征前的准备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征战沙场 凯旋辞官 家人迎接 木兰改装,详写,1(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 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2(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详写女儿情态 略写英雄气慨,详写,略写,详写,略写,

11、详写,详写,征途之遥 生活之苦 战斗之多 时间之长 战况之烈,勇敢坚强的 英雄气慨,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表征途中呼唤自己亲人倍加思念的句子是: 表花木兰征战前积极做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表花木兰恢复女装后欢快心情的句子是: 面对伙伴的惊讶表现出自豪快活的语句是:,根据要求写出句子:,不闻爷娘唤女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市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订,脱我战时袍, 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

12、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

13、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

14、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分辨。雄雌两兔一起并排跑,怎能分辨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15.孙权劝学,1.出处:选自 这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 ,共294卷,记述了 至 共1362年的史实。 2.作者: (朝代)史学家、文学家 ,字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五代,北宋,司马光,君实,一、重点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见往事耳 5.及鲁肃过寻阳 6.即更刮目相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当权、当道),(事务),(研究),(了解),(到),(擦擦眼),(认清事物),四、重点虚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见往事耳

15、4.及鲁肃过寻阳 5.结友而别 6.但当涉猎 7.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待,(介词,用),( “邪”通“耶”,语气词。 ),(语气词,表示限止,罢了、而已),(到了的时候),(连词,表顺承),(粗略地阅读 ),(才干和谋略),(重新),)史学家、文学家 ,字 。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古: 今: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 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 今:,只,转折连词 ,但是,研究,治理,当时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学位,4、蒙乃始就学,古义:开始从事。今义:常用做副词或连词。,历史,过去的事,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以: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

16、见: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于厅事之东北角。,用,与“为”译为“认为,当权,应当,了解,认清,识别,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的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孙权劝学,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