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234833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课件)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敏感指标与护理质量管理,1,2,建立指标对管理的意义,3,管理的一般过程: P 1.给予目标制定计划 D 2.按计划行动 C 3.做行动过程的评估 A 4.通过评估结果的反馈改善行动,保障工作目标的实现。,4,有“目标”,需“谋定而后动”,宏观的、方向性的指引,针对具体的抓手,“指标”,5,围绕目标建立指标的过程,就是将目标“具体化”的过程。 指标是评估行动有效性时的判断标尺。 指标值的优劣可以直观判断行动有没有偏离指标。,6,指标在管理中的意义,指 标,目 标,行 动,评 估,具体化,指引,尺度,实现,改善,7,敏感指标的特点,8,指标的敏感度,指标值随着目标值变化的幅度越大,意味着指标越“

2、敏感”。,9,敏感指标的界定: 每当管理目标或管理结果发生微弱变化,都会在某个指标的指标值上看到明显的反应。 敏感指标的特点: 以点带面,管理者借助通过这个点上的变化了解到整个管理面上的异动,做到见微知著。,10,管理幅度: 受到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每个管理者能够关注的东西都是有限的。 为此,强调“重点管理”精神把握敏感指标,是重点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11,一个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往往反映在他(或她)能否开发和运用敏感指标来开展日常管理。,12,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筛选,13,护理敏感指令指标的筛选维度,护理工作的特点,质量管理的要求,敏感度的考量,14,体现护理工作的特点,1.体现护理工作的专业

3、性 如重症监护室患者各类感染的发生率 2.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文关怀 病人安全指标(如跌倒发生率和跌倒伤害发生率) 病人身心体验指标(如约束管理和疼痛管理),15,体现护理工作的特点,3.体现护理工作的“领导力” 与医生、医技人员、药剂人员及管理者产生交集时,护理人员对病人健康状态的“先知先觉”。,16,体现质量管控的原理,结 构,过 程,结 果,如反映护理人力数量和素质结构的指标:护患比或住院患者每24小时的平均护理时数等,如护理业务服务流程的关键节点:如约束具的使用频率、压疮风险评估的时间及对重点患者的处理,如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各类院内获得性感染和病人跌倒等涉及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4、17,体现高的敏感度,1.“短板”策略 往往从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的不良事件出发 2.关键节点和关键事件 护理过程指标,抓的是某项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关键节点 护理工作的结果,抓的是对病人健康危险大的事件,18,体现高的敏感度,3.当前条件的可测量和可改善 结构面的问题应当是管理者通过努力可以影响的。 过程和结构面的问题应当是护理工作者通过落实工作规范或者改善工作流程可以改变的。,19,应用敏感指标的原则,20,打通信息渠道,保障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有意“以数据说话”的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计算这些敏感性指标需要的数据从哪里来? 应当以什么样的方式采集数据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在现阶段的条件采

5、取什么样的方法获得信息? 立足未来,应当如何发展出服务于敏感性指标管理的信息系统?,21,关键问题:抓住时机尽快起步 并不是必须等到IT系统完备才开始应用敏感性指标。 强调信息的可靠性是必要的,但信息往往是“越用越准确”。,22,找出根源,驱动改善,质量改变了吗?,谁影响了质量?,什么因素影响了质量?,敏感指标,分支指标,深入调查指标,23,注重指标内涵,避免单看数值,1.对指标值本身考量 形成指标值的过程是采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过程。管理者看到指标后,说先应当考虑信息可靠性的程度。 2.对指标值影响因素的考量 管理事务中的指标与实验室中指标不同:实验室环境单纯,可以做到指标值只随干预条件改变而

6、改变。管理实务中的指标值有真实世界诸多因素的干扰。应用时,需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变化。,24,3.关注指标可能带来的负面激励 指标很多时候是“双刃剑”。(如医疗费用的管理),25,真实反馈,合理辅导,持续改进。,1.对质量指标的目标值做适当的分解: 让不同岗位的组织成员明确自己在不同的质量指标中的目标、任务及行为准则。 出现质量问题时可以循迹追踪,找到问题的根据,以便改进。 明确责任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出现质量问题时有人承担责任,而是便于让组织成员了解质量问题的根源,共同努力想办法改善。激发责任心,才能保障质量。,26,2.反馈应注意: 反馈方式和途径“无可无不可”,关键在于让被反馈者感受到这次交流真诚、出于公心,且获得努力的方向。 3.反馈的意义: 不论方式和模式,都应有计划、有安排; 都以提醒责任人注意自己的问题、辅导他(她)改善为目的的。,27,敏感性指标管理的良性循环,总而言之,管理者利用敏感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应当努力构建出一个良性的循环。 即管理者通过客观的数据信息了解和理解质量现况及动态变化,进而发现问题;将问题反馈给相应的责任人,并辅导其改善。一次又一次的分析、学习、对话和交流,使组织成员的素养提升,护理质量得到改善,管理者的目标也随之达成,而最终受益的为广大的患者。,28,敏感性指标管理的良性循环,29,THANKS,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