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3426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242 大小:1.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59编号产业经济学 南开大学商学院课件(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杨玉武,南开大学商学院,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于1892年出版的产业经济学著作。 美国经济学会直到1941年才承认产业组织学识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 “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这两个术语是同义词,他们所涉及的是关于企业及其所处产业的理论和经验性研究”,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产业分析的需要,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资源与各种用途,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学也必然要不断

2、发展和变化。 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个量分析到总量分析到产业分析的过程。,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个量分析,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经济分析,他以单个经济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厂商如何将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配与其准备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或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与其准备消费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总量分析,所谓总量分析又称为宏观经济分析,他以国民经济中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支出、银行信贷总额、货币发行量、物价水平、外汇收支等总量的变动及其相关

3、之间的关系。总量分析从国民收入循环着手,分析情形成及分配;考察国民收入支出与国民收入来源之间的均衡以及由于不均衡所带来的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分析,所谓产业分析,就是根据某一特征而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即产业、产业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以揭示产业发展演化的规律。,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分析的特点,产业分析的经济对象及非纯粹的经济个量,又非国民经济的总量,而是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与发展。 产业分析比静态的各量分析和总量分析跟偏重于动态的分析,更偏重于各产业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及其对经济发

4、展带来的作用。 产业分析较之于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更具实用性,产业经济理论更多地是通过统计分析而得出来的。 产业分析也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均衡问题,关注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内部,各种具体的生产和具体的需求之间,中间需求与中间供给,最终需求与最终供给以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均衡。是深入之社会再生产过程内的一种分析。,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产业政策的实践,产业政策是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 古代帝王的产业发展政策: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盐茶等的专营等。 现代产业政策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重建和复兴;一批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5、。 法国于1947年开始实行指导性计划;印度和韩国于1950年颁布本国的产业政策;东欧、中国采取重工业优先发展政策。,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19451950年,由于日本当时主要是将生产和生活水平从大幅度的下跌中恢复过来,当时的产业政策的目的在于恢复生产,主要是以煤炭和钢铁两个恢复生产困难的工业部门为对象,采取倾斜式生产。 10511955年,由于战后剧烈的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国际贸易有所发展,此时的产业政策的中心目的在于企业合理化,对一些传统工业,如钢铁、煤炭、电力进行合理化整治,对新兴工业进行扶持。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政策的总的目的在

6、于提高增长率,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实现充分就业,电子、机械以及消费品工业成为发展的重点。 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业政策变得十分广泛,包括为应对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而试图建立新的产业秩序的政策,对现有一些茶叶设备投资进行干预的政策,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能源政策等等。,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切领域。 狭义的产业

7、专门智工业或成为制造业内部的各种工业部门或行业,如冶金、造船、汽车、电子、机械等部门,这些工业部门或行业也是有一些具有相同生产技术特点或产业特点的企业组合而成的。 产业从本质上说是一些具有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集合。,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既不是宏观的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微观经济的单个经济体,而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领域 具体而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发展的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产业发展

8、产业结构 产业关联 产业组织 产业政策,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发展,产业是具有同类特征的企业的集合,它有着与单个企业发展不同的发展规律。 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产业政策等问题 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成熟、然后走向衰退、淘汰的各个阶段需要具备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产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就是产业间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从经济发展的眼光看产业联系,包括产业之间的资源占用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产业结构

9、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的研究都会对现实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关联,产业关联就是产业之间的联系。 产业关联更偏重于产业间的中间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具体、量化关系。 投入产出法是其重要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可以认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特征。 产业关联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也是产业关联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产业组织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关系构成和构成方式。 产业组织领域内的产业是指以同一商品市场为特征的企业集合。 产业内企业的关系本质

10、上可以分为垄断与竞争关系。 研究产业内企业的关系:一方面是要考虑什么样的企业关系才能使企业具有活力,企业的效率最高,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另一方面是如何规范这些关系,使全社会资源配置更为有效、经济效益更好。,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 对产业政策的研究,主要应研究产业政策的体系、目标,研究产业政策设计的约束和影响因素,研究产业政策的实施,研究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以及研究产业政策如何与其他经济政策的配合和产业政策随产业发展状态变化而转换等问题。 产业政策类型广泛,包括产业进入政策、产业退出政策、产业转移政策、产业资源配置政

11、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竞争政策、产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等等。,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围示意图,企业,产业,部门,国民经济,产业内,产业间细分,产业间粗分,产业政策研究,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产业联系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垄断价格理论 一般均衡理论,部门结构理论 国民收入理论,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有利于统一经济学科体系的建立 有利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沟通 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

12、学科建设,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重要意义 改善政府形象的有重要作用 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二章 产业形成与发展,第一节 产业的形成与分类 第二节 产业的发展历程,第一节 产业的形成与分类,一、产业的含义 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 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一、产业的含义,产业是社会分工的

13、产物 产业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 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 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 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拓展 产业从本质上说是具有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集合。,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关联方式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际标准分类法 两大部类分类法 农轻重分类法 生产要素分类法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 技术关联分类法(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

14、 原料关联分类法(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关联方式分类法,用途关联分类法(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 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罗斯托指出,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主导产业的特征: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

15、能够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战略关联分类法先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这类产业往往对国民经济起引导作用,但未必起着支撑作用。,战略关联分类法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 这类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但未必起着引导作用。 先导产业 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战略关联分类法重点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

16、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重点产业的概念比较模糊,缺乏科学性。他可以包括: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瓶颈产业、基础产业等等。,战略关联分类法先行产业,狭义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了先导产业和狭义的先行产业。,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 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 第二阶段:以机械大工业迅速发展为标志 第三阶段: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进入非物质生产部门,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次产业划分的标准和范围,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