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228532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贵族垄断的王官之学;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贵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学术界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但是,

2、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他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贵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诸予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

3、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强调“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儒学的形成离不开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

4、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学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儒学又最希望通过切近的血缘观念、家族伦理来建立维护社会关系、国家秩序、天下安泰的价值体系、文化理想。 因此可见,儒家的“经”与“子”各有自己的思想特点和文化功能。从文化的渊源与地位来说,“经”是文化根本,“予”不过是文化枝叶;从思想创新与建构来说,“

5、子”是思想主体,而“经”则不过是思想资源。和其他诸子学派比较而言,儒家很好地解决了文化传承和思想创新的结合。以这个观点来考察儒学,可以找到儒学能够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改编自朱汉民儒学的六经、诸子与传记)1下列对文章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代以来,学者们都认为诸子之学与西周王官之学存在渊源关系,诸子百家的主张皆出自王官之学。 B近代以来,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持怀疑态度的学者提出了诸子之学产生于解决现实问题需要的新看法。 C儒家那些杰出代表人物所著的包含强烈的社会忧患意识和务实的政治功利追求的代表著作都属儒家子学。 D相对于诸子百家,儒学能够取得最

6、大的成功是因为它最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又重视思想的创新与建构。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前两段对“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论”的辨析,为下文对儒学的论述提供了支撑。 B对于“诸子之学”的产生,作者没有简单倾向于诸子之学“出于王官”或“不出于王官”,而是提出了自己认为更合理的看法。 C文章在第段以儒学为例,证明了诸子百家之学的完整性取决于其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其他诸子之学真正结合的程度。 D文章对儒学的阐述从历史传承和现实关怀两个方面展开,表明儒家的“经与“子”各有特点,并阐明了两者间的关系。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7、 A关于诸子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定论,汉代以来为学者普遍认同的“诸子之学出于王官”,在后代受到了挑战。 B诸子百家的形成离不开对春秋时代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离不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C儒学在发展中致力于文化传承和积累自己的思想资源,这是其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华文明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重要原因。 D儒家的“经”是其文化根本,代表了儒家的文化传承,而“子”是其思想主体,代表了儒家的现实关怀,二者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学。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李清臣字邦直。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

8、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惊曰:“是必大吾门。”治平二年,试秘阁,欧阳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及廷对,或谓曰:“宜以五行传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声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得集贤校理。绍圣元年,廷试进士,清臣发策曰:“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赐土以柔远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贾之路不通。夫可则因,否则革,惟当之为贵,圣

9、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将张舆战没,章惇怒,议尽戮全军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诛吏士,异时亡将必举军降虏矣。”于是但诛牙兵十六辈。仆射韩忠彦与之有连,惟其言是听,出范纯礼、张舜民,不使吕希纯、刘安世入朝,皆其谋也。寻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赠金紫光禄大夫。清臣蚤以词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记,简重宏放,文体各成一家。为人宽洪,不忮害。尝为舒亶所劾,及在尚书,亶以赃抵罪,独申救之,曰:“亶信亡状,然谓之赃则不可。”起身穷约,以俭自持,至富贵不改。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 (选自宋史李清臣传,有删改)注濮:指濮王。常平:常平仓。常平之官,

10、简称“仓臣”,掌常平仓、免役、市易、坊场、河渡、水利等事。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B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C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D吾不之信/民间岂无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异者不止其异/止民之疾痛而已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除”等词。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

11、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司马光、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读书,其文备受好评。他七岁的时候就每天读好几千字书,不仅得到过考官欧阳修的肯定,而且还在早年凭借诗词文章被神宗赞赏。B李清臣的认识虽有局限性,却也体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他小时候就认为

12、当时佛寺火灾可能是因官吏害民,老天发出儆戒;为官后更认为善于消除灾异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C李清臣虑事周全,见识深远。金明寨失陷,主将阵亡,有人提出诛杀全军,他为杜绝不良影响,以理劝说,成功地使全军战士免于丧命。D李清臣追求利禄,终被陷害而死。他因为一心想当宰相而行为错谬,他勾结韩忠彦并出主意排挤范纯礼、吕希纯等人,最终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复词赋之选而士不知劝,罢常平之官而农不加富。(5分)(2) 然志在利禄,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谬,竟不如愿以死。(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 (宋)林逋 金谷

13、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注: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8.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词用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结合具体诗句进行赏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2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蜀道的开凿过程的句子是: , 。(2) 孟子主张教民的句子是:谨庠序之教

14、, , 。(3) 劝学中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4) 劝学中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 。(5) 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6) 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王运熙:平淡中自有丘壑 2月8日凌晨,著名文史专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运熙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所挚爱的研究,离开了他所牵挂的学生。 王运熙1926年出生在江苏省金山县,从小就爱好古典文学。后来,王运熙进入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成为陈子展的助手。陈子展治学兼通新旧文学,目光宽广,思路开阔。他在和王运熙谈话时,滔滔不绝,上起先秦汉魏,下逮现代的一些学者和作家。正是在这样一种名师云集、学术氛围浓厚的情形下,王运熙走上了他的治学之路。 从1978年到1996年退休,王运熙主持的语言文学所集中了多位学科带头人,下设6个研究室,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成为学术研究的重镇。语文所成立以后,一个重要的成就就是完成了三卷本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编写。 1983年到1996年,王运熙又在原有基础上与顾易生共同主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七卷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