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225530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19编号儿童文学导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文学教程课程介绍儿童文学教程课程介绍 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培养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知识、文学史轮廓及文学史 观的认知, 激发学生热爱幼儿文学的情感, 丰富阅读幼儿文学的经验, 培养鉴赏、 表现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及初步创编的能力, 为幼儿园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适应现代学前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 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手段和方法: 本课程以“自由、合作、探究”为原则,以理论基础为指导,以作品鉴赏为 基础,以写作训练为提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发扬合作精神,自 主探索研究。 本课程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 讲授”

2、 的学习模式, 形成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 具有儿童文学创编、 讲演的能力, 具有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为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 助力。 学时:学时: 共 36 学时,2 学时/周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成绩(30%)。期中平时成绩由课堂成绩(40%)与 课外书面作业成绩(30%)组成。 教材及参考用书:教材及参考用书: 自选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章 走进儿童文学走进儿童文学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当代儿童文学的概念、分类和特征。 (二)技能目标 培养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文学

3、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儿 童、热爱儿童,情感世界更为细腻、深沉、丰富。 二、学习重点:二、学习重点: 理解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和新媒介文化对当代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影响。 三、课前预习任务三、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课前导学案学生课前导学案): 1、请围绕如下问题预习本单元内容,并为下节课堂问答做准备: (1)依照读者年龄段的标准,儿童文学可划分哪三种子类型,它们各有什 么样的主要特征? (2)儿童文学包含哪些主要的文体? (3)为什么说儿童文学的文体是历史建构的产物? (4)对儿童文学来说,文体的划分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价值? (5)如何理解商业文化、消费文化和新媒介文

4、化对当代儿童文学艺术发展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各小组选取本章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做展示。 3.请各位同学通过研读课本或网上查阅资料在组内和小组间研讨,如仍有疑问 请求教师帮助解决。 四、课堂学习四、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学、导入(10 分钟) 课堂问答(可采用抢答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前的预习内容回答,老师要做出 短评) (1)依照读者年龄段的标准,儿童文学可划分哪三种子类型,它们各有什 么样的主要特征? (2)儿童文学包含哪些主要的文体? (3)为什么说儿童文学的文体是历史建构的产物? (4)对儿童文学来说,文体的划分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和价值? (二)合

5、作探究讨论(小组讨论与探究各组问题,得出简易答案)(10-15 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就各自不明白的地方做进一步的讨论,共同解决。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归纳。期间,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予以点拨。 (三)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答疑,最后,老师给出相应的科学的 答案,边解惑、边讲解重难点,边讲边练)(1015 分钟) 1、各小组代表做展示。教师对展示进行点评并组织各小组互相点评。 2、各小组展示所归纳的小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或组织小组间研讨。 (四)归纳小结(35 分钟) 教师通过更多的作家作品使学生对儿童文学做进一步的认识, 对重难点做归纳式 解释。

6、 (五)达标测评(35 分钟) 采用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后任务、课后作业(23 分钟) 请按照下列要求预习第二章节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1)什么是儿童观,你是如何理解的。 (2)现代儿童观与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之间有着什么关联? (3)什么是关于儿童的“本质观”和“建构观”?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观念 的积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 (4)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在童年精神、表现题材和艺术手法上获得 了怎样的进展和突破,又存在着哪些需要警惕的现象? (5)课外阅读卢梭的爱弥儿,谈谈他的儿童观以及你对他的儿童观的 评价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

7、案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章 儿童观的意义儿童观的意义 一、一、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儿童观的意义。 (二)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儿童文学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儿 童、热爱儿童,情感世界更为细腻、深沉、丰富。 二、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在童年精神、表现题材和艺术手法上获得了怎 样的进展和突破,又存在着哪些需要警惕的现象? 三、三、 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课前导学案学生课前导学案): 1.请围绕如下问题预习本单元内容,并为下节课堂问答做准

8、备: (1)什么是儿童观,你是如何理解的。 (2)现代儿童观与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之间有着什么关联? (3)什么是关于儿童的“本质观”和“建构观”?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观念 的积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 (4)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在童年精神、表现题材和艺术手法上获得 了怎样的进展和突破,又存在着哪些需要警惕的现象? (5)课外阅读卢梭的爱弥儿,谈谈他的儿童观以及你对他的儿童观的 评价 2.各小组选取本章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做展示。 3.请各位同学通过研读课本或网上查阅资料在组内和小组间研讨,如仍有疑问 请求教师帮助解决。 四、四、 课堂学习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课堂

9、教学过程) (一)导学、导入(10 分钟) 课堂问答(可采用抢答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前的预习内容回答,老师要做出 短评) (1)什么是儿童观,你是如何理解的。 (2)现代儿童观与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之间有着什么关联? (3)什么是关于儿童的“本质观”和“建构观”?如何正确理解这两种观念 的积极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补关系? (4)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儿童文学在童年精神、表现题材和艺术手法上获得 了怎样的进展和突破,又存在着哪些需要警惕的现象? (二)合作探究讨论(小组讨论与探究各组问题,得出简易答案)(10-15 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就各自不明白的地方做进一步的讨论,共同解决。对

10、不能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归纳。期间,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予以点拨。 (三)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答疑,最后,老师给出相应的科学的 答案,边解惑、边讲解重难点,边讲边练)(1015 分钟) 1、各小组代表做展示。教师对展示进行点评并组织各小组互相点评。 2、各小组展示所归纳的小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或组织小组间研讨。 (四)归纳小结(35 分钟) 教师通过更多的作家作品使学生对儿童文学做进一步的认识, 对重难点做归纳式 解释。 (五)达标测评(35 分钟) 采用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后任务、课后作业(23 分钟) 请按照下列要求预习第

11、二章节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1.如何理解儿童文学与儿童文化的总体关系?请举例谈谈儿童文学中几种典 型的儿童文化书写及其意义。 2.如何看待儿童漫画、影视和电子游戏与儿童文学之间的关系? 3.当代视像化进程中的儿童文化生产给儿童文学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和挑 战?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 第十章第十章 儿歌与儿童诗儿歌与儿童诗 一、一、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儿歌的的基本特征; 掌握儿歌的几种形式及特点; (二)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儿歌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更深刻的

12、理解儿 童、热爱儿童,情感世界更为细腻、深沉、丰富。 二、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儿歌的特征和特殊艺术形式 三、三、 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课前导学案学生课前导学案): 1.请围绕如下问题预习本单元内容,并为下节课堂问答做准备: (1)什么是儿歌,你是如何理解的。 (2)儿歌的功能或作用是什么? (3)中国传统儿歌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每种形式的儿歌的特点? 2.各小组选取本章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做展示。 3.请各位同学通过研读课本或网上查阅资料在组内和小组间研讨,如仍有疑问 请求教师帮助解决。 四、四、 课堂学习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学、导入

13、(10 分钟) 课堂问答(可采用抢答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前的预习内容回答,老师要做出 短评) (1)什么是儿歌,你是如何理解的。 (2)儿歌的功能或作用是什么? (3)中国传统儿歌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每种形式的儿歌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讨论(小组讨论与探究各组问题,得出简易答案)(10-15 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就各自不明白的地方做进一步的讨论,共同解决。对 不能解决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归纳。期间,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予以点拨。 (三)展示(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答疑,最后,老师给出相应的科学的 答案,边解惑、边讲解重难点,边讲边练)(1015 分钟) 1、各小组代表做展示。教师对展

14、示进行点评并组织各小组互相点评。 2、各小组展示所归纳的小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对有关问题进行解答 或组织小组间研讨。 (四)归纳小结(35 分钟) 教师通过更多的作家作品使学生对儿童文学做进一步的认识, 对重难点做归纳式 解释。 (五)达标测评(35 分钟) 采用小组内互评、小组间互评和教师测评相结合的方式。 (六)课后任务、课后作业(23 分钟) 请按照下列要求预习下一章节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1.与传统儿歌相比,创作儿歌具有什么样的艺术特征? 2.结合作品实例,谈谈如何判断创作儿歌作品的艺术优劣。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 儿童文学教程导学案 第十章第十章 儿歌与儿童诗儿歌与

15、儿童诗 (二二) 一、一、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儿歌的的基本特征; 掌握儿歌的几种形式及特点; (二)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儿歌鉴赏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体验,加深对艺术和生活的理解,更深刻的理解儿 童、热爱儿童,情感世界更为细腻、深沉、丰富。 二、二、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 儿歌的特征和特殊艺术形式 三、三、 课前预习任务课前预习任务 (学生课前导学案学生课前导学案): 1.请围绕如下问题预习本单元内容,并为下节课堂问答做准备: (1)中国传统儿歌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每种形式的儿歌的特点? (2)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3)如何写好儿童诗? |(4)学会鉴赏儿童诗 2.各小组选取本章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做展示。 3.请各位同学通过研读课本或网上查阅资料在组内和小组间研讨,如仍有疑问 请求教师帮助解决。 四、四、 课堂学习课堂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学、导入(10 分钟) 课堂问答(可采用抢答形式,教师对学生的课前的预习内容回答,老师要做出 短评) (1)中国传统儿歌有哪几种常见的形式?每种形式的儿歌的特点? (2)儿童诗与儿歌的异同? (3)如何写好儿童诗? |(4)学会鉴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