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225527 上传时间:2020-09-1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高考生物第7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李仕才考纲要求全国卷五年考题1.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013卷T31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014卷T32,2013卷T32考点一| 基因突变及与性状的关系(对应学生用书第130页)识记基础梳理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突变成。(3)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呢?能(填“能”或“不能”)。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3发生时间主要发

2、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类型: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5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下,请尝试连线。物理因素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化学因素 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生物因素 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答案cab6结果:可产生新的基因:(1)若发生在配子中:可遗传给后代。(2)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7特点(1)下图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一个特点:不定向性。(2)紫外线能改变核酸的碱基,即可使不同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的特点。(3)基因突变的其他特点还有:普遍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8意义(1)新基因产生的途径。(2)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3)生物进化的原始

3、材料。教材边角知识必修2P81“学科交叉”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即杂合体)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因为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獗的地区。,请根据这一事实表述突变基因对当地人生存的影响。_【提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刀型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面。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子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子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1判断正误(1)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1突变为B2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或碱基对的插入造成的。()(2)积聚在甲状腺

4、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提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属于体细胞,体细胞基因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3)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提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基因突变。(4)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5)在诱导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6)用激光、射线处理青霉菌可提高突变率。()(7)病毒、大肠杆菌及动植物都可发生基因突变。()(8)基因突变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提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

5、进化的方向。2据图思考已知A和a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如图为某个体细胞分裂图像,请根据图像分析:(1)请判断各细胞的变异类型:_,_,_。(2)上述3个突变细胞中,对子代性状影响最大的可能是_(填标号),原因是_。答案(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2)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异常配子,突变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理解深化探究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规律类型影响范围对氨基酸的影响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增添或缺失3个碱基小增添或缺失位置增加或缺失1个氨基酸对应的序列2请补充完善基因突变不一定

6、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1)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上。(2)_。(3)_。【提示】(2)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3)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运用考向对练考向1基因突变的实质、特点及意义1(2016海南高考)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C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碱基增

7、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2用亚硝酸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基因上一个腺嘌呤(A)经脱氨基作用变成了次黄嘌呤(I),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碱基对发生替换B该突变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后,含有原基因的DNA分子占1/4C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突变性状对该生物的生存是否有害,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B这种基因突变属于人工诱变,人工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因A变为I后,I不能与T配对,故突变后的DNA分子中一个AT碱基对被替换。因为只有一条链上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故突变后的DNA分子连续复制两

8、次后,有1/2的DNA分子仍含有原基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对该生物生存有害还是有利,取决于能否适应环境。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2018银川市高三二模)如图中,a、b、c表示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3个基因,m、n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一定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Bm

9、、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会导致基因突变C若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D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表达C该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不一定控制生物的三种性状,可能是三个基因控制同一性状,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m、n片段中碱基对发生变化不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若a中有一个碱基对被替换,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其控制合成的肽链可能不变,C正确;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a、b、c均可在细胞核中复制及转录,而翻译发生在细胞质中,D错误。考向2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3昆虫附肢可分为基节、中节和梢节,各节中有数量不等的刚毛。研究发现,a、b、c三个基因与不同节段的发育有关

10、,a、b、c为野生型基因,a、b、c为突变型基因。如图为不同基因型个体发育到同一阶段的表现型。据图分析,下列推论不合理的是()Aa仅影响梢节的发育B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C基节的发育受到b与c的影响D中节的发育受到a与c的影响A分析题图,可知a影响梢节和中节的发育,A错误;b仅影响基节的发育,B正确;无a基因不影响基节的发育,基节的发育受到b与c的影响,C正确;无b基因不影响中节的发育,中节的发育受到a与c的影响,D正确。4(2018衡水中学高三调考)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编码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遗传病,该突变基因相应的mRNA的长度不变,但合成的肽链缩短使通道蛋白结构异常而

11、导致的遗传病。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导学号:67110057】A翻译的肽链缩短说明编码的基因一定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B突变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发生改变C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D该病可能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翻译的肽链缩短也可能是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或增添,导致mRNA中提前出现终止密码,A错误,D正确;突变不会导致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改变,B错误;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结构蛋白,该病例说明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考点二| 基因重组及与基因突变的比较(对应学

12、生用书第132页)识记基础梳理1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发生时间及类型如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两者都发生了基因重组。(1)发生时间写出相应细胞所处的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形成四分体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类型: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3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4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2)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有利于生物进化。5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比较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变异本质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时间通常在有丝分裂间

13、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发生范围所有生物(普遍性)主要指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产生结果产生新基因产生新基因型生物变异根本来源重要来源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提供丰富的材料生物多样性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1原核生物不存在基因重组。()【提示】原核生物不会发生有性生殖意义上的基因重组,但将外源基因通过载体导入原核生物,会发生基因重组。2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一对同源染色体存在基因重组。()3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提示】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4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可获得抗虫矮秆小麦。()5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