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行政学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2354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事行政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人事行政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人事行政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人事行政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人事行政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事行政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事行政学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人事行政学,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第一章 绪 论,第一章,第一节,人事行政概述,绪论,第一章,第一节,一、人事行政的涵义, 所谓人事行政,是指国家机关为达成其职能、推行其工作,通过一定的人事机关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等,对其所任用的工作人员进行选拔、任用、培训、奖惩、考核、调配、工资福利、退职离休等方面的管理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研究国家机关人事管理的科学。,二、人事行政与人事管理的区别,1. 范围上: “人事行政”(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 国家机关内部 “人事

2、管理”(Personnel Management) ( Personnel Resource Management ) 包括国家机关以外的领域,第一章,第一节,2. 产生时间上: 人事管理: 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 人事行政: 在国家产生之后,公共管理实践的 现实需要,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章,第一节,3. 管理依据上: 人事行政: 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具有鲜明的政治 性和强制性 人事管理: 更多出于组织发展的需要,更具有灵 活性和自主性,三、 人事行政学研究的内容:,如何获得胜任的人员,如何使人力得到充分的运用,如何增强维护工作的意愿,第一章,第一节,四、研究人事行政学的目的,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3、出于社会方面的考虑,出于个人发展的考虑,出于管理科学化的考虑,第一章,第一节,五、人事行政的产生与发展,1. 人事行政的产生,人事行政的起源,人事行政的产生,第一章,第一节,2. 人事行政的发展,个人赡徇制,政党分赃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 人事行政的理论依据及实践,结构框图,管理过程 经验理论 权变理论 社会系统 系统管理 管理决策 管理科学 人性假设 需求层次 人际关系 行政管理 一般管理 科学管理,古典理论,行为理论,现代理论,中国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概述,雇员: 天生懒惰 工作是为了生活 回避责任 没有抱负 寻求安全,雇员: 天生勤奋 自我约束 勇于承担责任

4、 具有创造能力 有高层次的需求,人性假设:X理论 vs. Y理论,MG2-31,管理方法: 胡萝卜加大棒 专制式管理,管理方法: 尊重人 把人当作组织最宝贵的 资源 民主式管理,人性假设与管理方法,MG2-31,中国早期管理思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都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有些管理思想是先于西方几千年提出来的,有些管理思想至今还具有借鉴意义。 1、以民为本群体本位的管理着眼点 孔子的管理思想,是围绕“人”这个中心展开的,民本是其核心,贯穿(论语)的始终。 管理的着眼点在何处?西方古典理论认为是制度,是技术,如泰罗的科学管理就是“物本”管理的延续与典型。孔子却认为是“民”,

5、是“人”,是组织中的“群体”。,2、追求稳定孔子的管理目标 孔子心目中的管理最高境界是“仁”。所谓仁,“克已复礼为仁”,即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规范,符合社会尊卑贵贱秩序。治理国家就是要使国家符合这个伦理规范,以严格的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维护统治者的地位。,3、中庸之道通权变达的管理艺术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观点。从孔子的思想行为来看,中庸是追求卓越的法则。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的中庸思想反映出他对世界认识的“三分法”,即矛盾发展有三种可能性:过,中,不及。如表1所示。,不足项 中项 过度项 1 吝啬 慷慨 奢侈 2 麻木不仁 和蔼可亲 情感

6、夸张 3 怯懦 勇敢 匹夫之勇 4 无味 雅谑 滥谑 5 伪谦 诚恳 夸饰 6 下流 高尚 虚浮,表1 孔子的中庸思想三分法,4、德治言传身教的管理路线,(1)为政以德 怎样才能使被管理者达到组织的目标期望,一直是是疑未定的重大命题。答案多种多样,但归根结蒂不外乎德治、法制两条基本的管理路线。孔子,便是独亲德治、排斥法制的。 孔子在为政中说:“为政以德,譬似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治的主要手段是伦理道德规范。即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用以指导个人的行为以及人际关系。,(2)正己,“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不令不行”,这些都是孔子对德治的进

7、一步论述。 正己的途径是修已,修已是正己的前提。孔子认为修已有三个层次,一是做个有道德的人,二是使周围的人都能受到教化,三是使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修已是以组织的稳定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实践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正己涉及一系列内容: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自守。群而不党。,(3)仁爱,“仁爱”是孔子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的主要原则。“仁”是(论语)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概念,由于侧重点不同,“仁”有多种解释。从孔子思想体系来看,“仁”的基本含义是“爱人”。 “仁”的最高境界是“立已立人,达已达人”,这也是行仁的本质问题。 行仁要贯彻两个原则:忠和恕。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事,

8、也不要强加给别人。,(4)信,“信”是孔子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春秋时期,诸侯兼并,人心唯乱,背信弃义、食言而肥的事时有发生,社会出现了“信用危机”,所以孔子提倡以“信”来缓解矛盾。信也成了中国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孔子认为,没有信,社会或组织契约就难以维系,社会或组织就难以稳定:日本著名企业家土光敏夫曾经说:“真正有活力的组织,是内部相互依赖的组织”。 孔子认为管理者只有自身做到诚信,才能使民众诚信;其次,管理者必须真正具备诚信的品德,随时随地注意践诺,把诚信作为座右铭时刻不忘。 “信”的观念发展到今天,已经是经营管理的一个核心概念。,5、举贤育才孔子的人才管理思想,(1)举贤 举贤的

9、第一步是要识才,知人知面难知心,识人最难。在这个问题上,孔子提出了人才标准、考察人才的方法以及考察中应遵循的原则。 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 孔子说君子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2)育才 孔子认为育才的首要任务是帮助组织成员建立学习习惯,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不断的学习,仁、知、信、直、刚等各种美德就会变形走样,6、正名孔子的组织管理思想,正名,语出论语子路,子路问孔子,如果去治理卫,应该先做什么事情?孔子回答说:“必也正名乎!”。名即名分,是人的身份、地位、权力、财富的标志,表现着社会尊卑贵贱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孔子把“正名”看作管理社会的头等大事,其目的在于维护等级制

10、度。“名”也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概念,如名不正言不顺,如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挟天子以令诸侯。,1-2-2 无为而治老子的管理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著名的经典文献。老子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地位显赫,尼采说老子“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 老子是部讲哲理的书,又涉及广泛的管理领域;既有科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也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1、何为道:管理原则的不懈追求,“道法自然”。管理也是一个自然过程,要按照事物的自然法则进行管理。 老子开篇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2. 以人为本的管理,老子和孔子一样,认为管理归根结底是管理人的问题,必须以人

11、为本。老子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在人性假设问题上,同孔子一样不依主观判断去抽象地认识人性。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见素抱朴”的,外表单纯而内在朴实,人的不良习气是后天形成的。老子的人性观也决定他反对以法制路线来管理,倾向于软性管理、德治路线。老子说:“重积德,则无不克”,重视德治,没有什么事办不到。 一切工作最终都是由人来完成,把职工看作朋友与上帝,还是看作敌人与魔鬼,值得每位管理者深思。,3. 无为而治 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 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要去干扰事物的自然发展,而是要顺其自然。 4.软性管理 无为的管理模式 老子说,最好的统治者,

12、人们不知道有他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们亲近他、赞扬他;更次的统治者,人们畏惧他;最差的统治者,人们轻蔑他。 老子认为,在管理领域,狡诈不如法制,法制不如德治,德治不如无为而治。 5. 负阴而抱阳 老子的辩证管理思维 6.柔弱胜刚强 老子的竞争谋略,1.2.3 法治天下韩非子的管理思想,法家的先驱都是身居要职的政治家,有长期政治管理的实践经验,其思想就是从政管理的设想,是已经或计划在国政中实施的东西。和老子、孔子不同,他们的思想是典型的管理思想。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说:“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 在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治国实践中,法家思想举足轻重。所以,古代

13、中国管理又被称作“外儒内法”。,1. 事异备变韩非子的变革管理思想,韩非管理思想的根本点是事异备变,实事求是。 韩非说:“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古今的习俗风气不一样,管理措施也就不一样。 当然,韩非也提出“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要不要革新,归根结蒂要看,旧有的管理是不是还可行,切不切合现在的实际。而韩非就是根据这个原则,对他当时所处的社会与尧禹治天下的社会作了对比,进而发现他所处的社会,百姓之间起了争夺,剩余产品的出现促使了人群的分化,仁义的管理已经不适用了,只有以法治国才能使国家稳定、富强。,2. 乱世重典务法不务德的管理路线,韩非说:“为治者,不务德而务法”,这是他分析当时社会

14、状况而得的结论。韩非主张极端专制的中央集权,所以他非常重视制度的作用,而不重视人的因素;重视法理而不重视人情。他只相信制度与法。,3.治吏不治民 韩非子的分级管理体制,韩非主张建立分级管理、逐级监督、形名参同的管理体制。韩非倾向于建立中央集权,国君是国家的最高负责人,这是相对于战国时代诸侯割据的现象提出的,是历史的进步。 治吏不治民是高层管理的重点。,1.2.4 兵法经营孙子兵法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被国外誉为“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其作者孙武,字长卿,也称孙武子,后人尊称他为“兵圣”。 孙子兵法现存十三篇,即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事

15、、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1. 未战庙算,以道为首战略计划思想,“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计篇,2.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信息管理思想,“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3.因敌制胜,践墨随敌 灵活管理思想,“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孙子虚实篇 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军事管理无常势,企业管理无常形。“动态管理”“灵活管理”是必然要求。所谓践墨随敌,就是说选择作战方向,制定作战方针,直至实施作战计划都应随改变化,随敌行止。,4.上兵伐谋,出奇制胜 市场竞争谋略,“兵者,诡道也。” 孙子计篇 孙子谋攻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5. 治众如治寡 组织管理思想,“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孙子势篇 孙子论述治理组织,管理人数不论多与少,道理只有一个,就是靠“分数”,即按一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