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赋税史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45220590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10.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赋税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国赋税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国赋税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国赋税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国赋税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赋税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赋税史课件(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赋税史,第一章 夏商周时期的赋税,第一节 我国早期赋税概述 一、赋税是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赋税作为一个经济范畴,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赋税的产生,同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一样,经历了一个长时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原始人群氏族公社 生产力发展社会大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分化国家出现赋税产生,二、奴隶社会国家赋税的作用,赋税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经济支柱,对国家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促进国家政权的巩固。 第二、维护奴隶主阶级王室 生活和百官俸禄需求。 第三、维护宗法统治。 第四、促进奴隶制经济的发 展和社会安定。 贝币,第二节 夏商西周的赋税收入 一、政治经济概况 二、赋税

2、收入 三代的赋税收入主要来源由田赋、工商杂税组成。 (一)田赋 夏商周三代前后1800余年,是我国劳役田租到实物田租为主要内容的赋税制度逐步形成的阶段。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中“贡、助、彻”,即三代的田赋制度。,1.夏代:“贡”法 夏代的农业税制,是指在土地国有制基础上,以每50亩土地为一个征收单位,授予一夫耕种,年终缴纳十分之一即五亩土地上的收获物给国家。土地出产什么,就向国家缴纳什么,构成国家的赋税收入。 禹杀防风泥塑,2、商代:“助”法 孟子:“助者,籍也”。郑玄注曰:“籍者,借也。借民力治公田,美恶取于此,不税民之所自治也。” 助法既包括

3、了田制、也包括了税制。田制方面,“商人始为井田之制,以六百三十亩之地,画为九区,区七十亩,中为公亩,其外八家各授一区”。税制方面,“借其(八家)力以助耕公田,而不复税其私田”。 商代的农业税制,是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劳力课征,将一井630亩土地分为70亩的方田九块,交给平民耕种。周围八块是平民私有耕地、收获物私有,中间一块为公田,由八个平民共同耕种,收获物全部归国家所有,形成国家的赋税来源。,助法与贡法相比: 一、从每夫耕种50亩到70亩,是因为青铜器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大大增加。 二、从税率上看,贡法征什一之税,助法八家共耕一公田,对统治者来说是纳了11强的税。

4、商“众人协田”牛骨刻辞 安阳出土,刻文:“(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即商王令众人进行协田活动的记载。协田,一般认为是指在土地上进行集体耕作。,2、西周:“彻”法 对于“彻”,史学界没有统一的说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解释: (1)“打通”,即打破公田与私田的固定界限,将一井九百亩土地平分为九块交由平民耕种,在耕作季节统一经营,至收获时才把十分之一的田地划为当年的公田,其上全部农产品便成为税物。 (2)“通力合作”,即耕种时由八家农民合作,收获时不论公田私田都计亩征收、按实际总产量征收十分之一的实物。,彻法与助法相比: 一、授田面积由每夫70亩到100亩,意味着劳动生产水平的进一

5、步提高; 二、授田方式上彻法不再强调保留公田,这是税法的一种进步,更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赋税收入的增加。 总之,从助法到彻法是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转变的具体形式,为春秋时期赋税改革、即废除井田制和走向履亩而税的完全实物田租制度打下了基础。,(二)工商杂税 1、关市税 絘布、总布、质布、罚布、廛布 2、山泽税 三、赋税支出 祭祀支出;王室费用; 农业水利事业及其他 四、三代的财税管理 (一)分官任职的财税机构 (二)财务制度 预决算制度 ; 会计制度 五、我国早期赋税的特点,第三节 春秋时期的财税制度改革 一、改革的原因和背景 二、改革的内容 (一)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BC658年,齐

6、桓公任用管仲改革 1、“均地分力”“相地而衰征” 2、“薄赋敛” 3、“官山海” 管仲像 管仲像,(二)鲁国的“初税亩” 公元前594年,鲁国对田赋制度进行变革,推行“初税亩”,又称“履亩而税”,这是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田赋的开始。 所谓“初税亩”,即不分私田、公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缴纳土地税的一种田赋制度。征收办法是“公田之法,十取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其一。”意思是在助法彻法下税率为1/10,实行履亩而税的初税亩税率为1/5。 “初税亩”不仅开辟了新税源,使国家赋税收入大为增加,更为重要的是, 它对生产关系的变革起 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奴隶制财税制度 向封建财税制度演变。 三、

7、改革的意义,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财税制度改革 一、改革的原因 二、改革的内容 (一)魏国的改革 BC406年,魏文侯任用李悝改革 1、“尽地力之教” 2、平籴法 (二)楚国的改革 BC390年,楚悼王任用吴起改革 1、“损有余、补不足” 2、“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 吴起像,BC356年、BC350年,秦孝公先后两次任用商鞅进行变法 。 1、推行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和垦荒 2、奖励军功, 废除贵族世禄制 3、鼓励分居立户, 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业 4、废井田、开阡陌 5、统一度量衡 商鞅像 三、改革的意义,第二章 秦汉时期的赋税,第一节 秦代的财税制度 “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8、 董仲舒 一、田租 二、口赋 三、赋税支出 军事支出、 皇室费用、 俸禄支出、 建筑工程支出 秦皇像,第二节 西汉时期的财税制度 一、西汉初财税制度 (一)政治经济背景 (二)轻徭薄赋、无为治国 1、田租 征收原则:“量吏禄,度官用, 以赋于民” 征收数量:“十五而税一” “三十而税一” 征收方法 2、人头税 主要为口赋和算赋 刘邦像,(1)口赋:是对未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又叫口钱,规定凡714岁未成年人,不论男女,每人每年缴20钱,充作皇室收入。 (2)算赋:是向成人征收的人头税,始于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凡成年男女1556岁具有劳动力者,每人每年向国家缴纳120钱,称为“一算”,作为战备

9、基金、国家购置车马兵器之用。 具有着鲜明的政策性,体现着国家的经济政策、人口政策和少数民族政策,较为充分地发挥了赋税的调节功能:其一,为限制商贾牟取暴利,贯彻重农抑商政策,对商贾每人每年征收两算,即240钱。其二,为保证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对商贾地主蓄养奴婢者课以重税,每人每年两算。其三,鼓励生育,对晚婚者加重征收算赋。规定女子1530岁不结婚,划分五等,每三年为一等,每高一等加征一算,指30岁加至五算,每年纳税600钱。第四,对少数民族有特殊规定,如对武陵蛮夷(湘西、鄂西少数民族),每年成人输麻布一匹,对儿童每口收麻布两丈。 (3)更赋:对按规定应该服役而未能服役者所征收的代役钱。更卒不

10、亲自服役,纳钱2000;戍卒不服役三日者,纳钱300。除去代役使用外尚有余额,成为国家赋税收入。,汉初财税制度的主要特征 “轻田租、重人税” 背景:汉书食货志:“今夫五口之家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分析:田租税率1/30。田租100石1/303.33石,即3.33303.3360文 人税口赋22040文 算赋2120240文 更赋20003002300文 口赋算赋更赋2580文 影响: 积极方面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武帝时府库余财“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反映出当时经济繁荣、中央政府赋税收入非常充裕。 消极方面一是加剧了土地兼并,使地权逐渐集中,土地占有关系开始走向不均衡

11、;二是为逃避沉重的人税负担,百姓争相脱籍,或沦为依附地主的徒附、或成为流民饿死道路、或啸聚山林为盗。,二、汉武帝时期的财税制度改革 (一)政治经济背景 (二)汉武帝的财税改革 1、租和赋 2、国家专卖 盐业: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始,将盐业收入拨归大农令以充实国库、并设立大农丞进行管理。在全国28个郡、36县设立盐官。具体办法是,在盐区内实行民制官营,政府招募百姓,提供生产工具牢盆和生活费用,各自分头制盐,所出产品须按规定价格出售给国家,统一运输贩卖。 铁业:公元前117年,国家开始垄断铁业的生产和流通,在全国委派铁官,分布于40个郡48个县,产铁地区置铁官、不产铁地区置小铁官。具体管理开

12、矿、冶炼和制造铁器,制成铁器后由官府负责收购、发运和售卖。 酒业及铸币,3、均输平准 (1)均输:各郡国只需将应输贡物就地缴送当地均输署,即算完成任务,收到贡物后的均输官则需将贡物分类,连同均输官本身就近就产地采购的中央需用之优质轻便物品,一并组织雇用人员运往京师;凡京师不需要的贡品,均输官必须自行负责运往卖价高的地方出售,销售收入上缴中央赋税。 (2)平准:在京师设立平准机构,把各地运来的贡物统一调配,以贡物和国家所属机构生产的手工业产品销售所得为本钱,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在物价上涨时大量抛售商品,在物价下跌时则购进商品,以此平衡物价。 汉张骞使西域图,4、工商杂税 (1)缗钱税 公元前119

13、年,朝廷颁布了算缗和告缗令,开征缗钱税。 缗钱税也称算缗钱,是对工商业者手中积存的缗钱及货物征收的财产税。 规定凡商人、手工作坊主、高利贷者,都是缗钱税的纳税人。征收方法是:商人,按规定自行向官府申报钱财及货物总值,经查验无误后,按财物数值总额,每2000钱征税一算,税率为6;从事高利贷、或放债取息者,每2000钱征一算,手工业作坊主,其储积待卖的物品,按其产品价值每4000钱征税一算,税率为3。 (2)车船税 车船税是对车、船所有者征收的财产税。元光六年(前129年)开征,征税对象是商人,和除官吏、三老、北边骑士以外的其他车船所有者。征收办法是:对商人拥有的轺车,每辆年征税两算;其他人拥有的

14、轺车,每辆年征税一算。对五丈以上的大型船,年征一算。,汉武帝时期财税改革评价 积极作用:充实国家赋税、增强国力,巩固中央政权,为抗击匈奴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统一币制,稳定货币流通秩序,对汉代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积极意义。 消极作用:盐铁专卖制度下存在一系列质量、价格和服务问题,如铁产品品种规格单一、质次价高、不适农用;食盐“价格极高、民或淡食”,不能满足百姓需求,还加重了百姓消费负担。缗钱、车船税造成社会财富多用于消耗而非储存、商品供应紧张物价上涨等。 汉彩绘陶乐舞杂技俑,三、昭宣时期与民休息 四、王莽复古改制 (一)王田制 (二)五均六筦 (三)币制 第三节 东汉时期财税制度 第

15、四节 两汉其他工商杂税 汉玉马首,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赋税,第一节 曹魏的租调制 一、内容 汉献帝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魏王曹操颁布抑兼并令(又称田租户调令),宣布实行财税改革,取消汉代财税制度,建立适应战时需要的定额税制租调制。 令曰:“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郡国守相明检察之,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即规定每亩土地交纳租谷四升,叫做田租;每户人家交纳绢二匹、绵二斤,叫做户调。除此之外,官吏不得另行摊派,增加农民负担。,二、原因 三、意义 (一)将亩租由按比例征收改为定量征收,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负担,刺激其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对于恢复统治区域内社会经济有积极作用。 (二)将人税由按丁口征收改为按户征收,客观上鼓励人口繁衍,有利于增加劳动力,进而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三)将货币税改为实物税,适应币值不稳定的战时需要,免去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