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21980 上传时间:2017-10-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阅读提高班第一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语文阅读提高班第一讲一、字词过关。nin dao mo shng xn tin wng sh gn xi xi jio z rn lo lao gui zhng jng xng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想想下列句子的意思,再分别造句。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人们常用、 等词语来比喻教师,因为它们和教师一样都有 的精神。文中的小诗“ , , 。三、按要求填空(一)根据要求写成语(各写四个)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 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 3、八字成语: (2)赞美老师的名言: (3)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4)关于老师的比喻: (5)我想对老师说: 2写人文章知识要点(一): 1、 弄清写

2、的人是谁? 2、 读懂文中主人公有怎样的特点或精神品质。 3、 结合文中关于人物动作、外貌、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感受人物的个性特点、精神品质、体会作者这样写的意图。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1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五官容貌、身材形态、衣着打扮、举止风度。 作用: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作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3行动描写:通过语言文字表现人物自身在矛盾斗争中的行动, 作用: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 4语

3、言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往往表现在对话中。 作用:展示人物心理、表现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5动作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把人物的形象塑3造得个性鲜明、突出、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是( )A.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B.十年栽活一棵树,一百年教育好一个人。2.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样的八字成语你还知

4、道有哪些?请写出两三个。3.这段话中哪些词句表现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4.请你谈谈对“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这句话的理解。5.将赞美老师的诗句补充完整。(1) ,蜡炬成灰泪始干。(2)酿得百花成蜜后, 。4学费 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 97.5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的 50元钱已被手心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说:“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

5、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 “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还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记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语。猛然间,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屋。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愕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篮子走了出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成绩不是最好的吗?”他一把搂住母亲, “呜呜”地哭了。他到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感到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服的学生站在门口。 “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

6、,掏出 50元钱放在红布上。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书,看着这 50元钱和一篮鸡蛋愕然无语!1.第自然段中加点的“盯”和“攥”两个动作分别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2.第自然段中能体现母亲理解儿子良苦用心的一句话是: 3. “ 他一把搂住母亲, “呜呜”地哭了”一句中“呜呜地哭了”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54.第自然段在“啊”的后面连用“!?” ,其作用是: 5.文章结尾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复杂的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么说?碗我们山村的孩子们吃饭都是用一种粗瓷大碗,叫海碗。盛上一碗饭,夹一些菜放在饭上,一齐涌到村口的小场上来

7、吃。我们有的坐在石板上,有的坐在木墩(dn)上,有的干脆蹲在那儿。大伙儿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可热闹呢。大家还可以自愿地你吃点我的菜,我吃点你的菜,结果一顿饭吃了好几种菜,比在家里吃强多了。我们端着碗出场的第一个“节目”是猜菜:大家把手里的碗举得高高的,让对方猜,猜不着,就吃对方一口菜;猜着了,就让对方吃一口菜。小小的手儿,要举起那么大个碗,是要有一点点技术的。弄不好,碗打破了,饭吃不成还要挨一顿打。可尽管这样,这个“节目”却从未中断过。有一次猜菜,我的碗打破了。我吓哭了。隔壁一个比我大两岁的小姐姐,忽然把自己的碗给了我,自己抬起破碗回家去了。不一会儿,我们就听到她妈妈的骂声:“打破碗了?你死去

8、了!”接着是“啪”的一巴掌。这一巴掌好像打在我的心上。我端着碗默默地回家去,饭也没吃完。妈妈以为我病了,泡了一碗红糖茶给我喝。我把茶端到屋后给正在屋檐下哽(gng)咽(y)的小姐姐喝。小姐姐喝了一口,笑了,一眨眼,两滴亮晶晶的泪珠落进了碗里。后来我读大学了,回家看她。她已经结了婚,生了个漂亮的小女孩,跟她小时候一模一样。当我们说起这打破碗的故事时,她回忆说:“你妈打起人来比我妈厉害,你又小,我怕你受不了”她说得很平静,我心里却像倒海翻江一般。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在下面画横线。端着碗(zhe zhu zho zho) 猜不着(zhe zhu zho zho)2在文中用“”把文章分为三段,写

9、出各段段意。第一段: 第二段: 6第三段: 3小姐姐为什么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拾起破碗回家去?4第四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了人物的外表。从这外表你知道小姐姐会想些什么?5第五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正确答案后的括号里画“”。表示省略了的话。( ) 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7答案:一、略2、1.语文老师用她娓娓动听的声音给孩子们朗读朱自清的春。这部电影太精彩了,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2.园丁 蜡烛 奉献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三、(一)根据要求写成语。1、形容口才好的成语有: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出口成章、语惊四座2、形容人才学出众的成语:才高八斗、 学富

10、五车、才华横溢、满腹经纶 博古通今3、八字成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二)赞美老师的名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三)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 杜甫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西汉 刘向(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 观书有感(四)关于老师的比喻:1、老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老师是白帆,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彼岸

11、;老师是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航程。2、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五)我想对老师说:1、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作出的奉献! 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82、您用知识的甘露,浇灌我们理想的花朵; 您用心灵的清泉,孕育我们情操的美果。踏遍心田的每一角,踩透心灵的每一寸,满是对您的敬意与感激。3、有人说,师恩如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瀚,无法估量。 在我心中,您是“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答案:1.A2.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我仍然像 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

12、他行礼。4.这句话肯定了老师对我文学的启蒙,是老师带领自己走进文学的殿堂,同时,也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以及对老师的敬佩。5.春蚕到死丝方尽。 为谁辛苦为谁甜。答案:学费1.他盯着黑板,看的出神,那刺眼的数字宣告他不能继续上学,他心里很着急。他攥着 50元钱,心中挣扎着,不知道怎么办。表现了他渴望上学又上不起学,心里悲酸和难过。2.猛然间,她问:“是不是钱不够?”3.因为母亲对自己的支持而感动,也因为自己能继续求学而激动。4.让读者强烈感受到老师在面对这一篮白生生的鸡蛋时心中所产生的疑惑、惊奇、震撼。5.言之有理即可。碗1Zh e zho 1分段:第一段:(12)写我们山村的孩子喜欢聚到一块吃饭、猜菜。第二段:(34)写“我”猜菜时打了碗,一位小姐姐把她的碗给了“我”,自己却挨了打。“我”很感激。第三段:(56)写多年后,“我”和小姐姐谈起了这件事,我很激动。93因为她知道“我”妈打起人来比她妈厉害,怕“我”受不了。4小姐姐会想:我为你挨了打,你用红糖茶给我喝,我满足了。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