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521962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嫩江一中九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5 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怄气(u) 窥望(gu)聒噪(gu)怨怅(chng)B麾军(hu) 鸡肋(li)趱行(zn)谮害(zn)C拙病(zhu) 作揖(q)名讳(hu)桑梓(z)D害臊(so) 憔悴(jio)胡诌(zhu)啐在脸上(cu)2、找出错别字,然后改正(写在下边的横线上)( 3 分)电视连续剧我亲爱的祖国以史诗的手法展现了中国科学家和教育家波澜状阔的奋斗史,全剧自始至终洋溢着中华儿女的拳拳报国心,殷殷赤子情,这在方学桐冲破美国当局的重重阻绕,屹然回国的情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2、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科学家们去破解。B面对凤凰古城美轮美奂的富人宅第、旧时城楼和风雨桥,游客们无不肃然起敬。C每逢税务大检查,总有一些不法商人随机应变,弄虚作假,妄图躲过应有的惩罚。D诸暨五泄风景区内,五个依山而下的瀑布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其中尤以第五瀑最为壮观,给人鹤立鸡群的感觉。4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农村的道路像一些遗弃的绳子, ,永远不会有人想起来把它弄直;河流始终妄图躲开人类, ;树林是淡青的,它们已由自然繁殖生长改为人工种植, 。 被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把它

3、随便地扔在田野上 村庄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踩住它 却总是在某个拐弯处被村庄踩住 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不再能藏匿住任何一个童话了 任何一个童话也不能藏匿在这些本已归顺人类的植物中了A B C D5对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宋江上山后,一度使梁山出现了全盛局面。108 将的大聚义,三败高俅,并于晁盖死后,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水浒传)B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明代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2C善良风趣的农村老妇人刘姥姥曾三次进入荣国府,期间她在餐桌上的一席话“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令众人捧腹大笑。(红楼梦)D“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说的是诸葛

4、亮,此诗所涉及的情节是定三分隆中决策。(三国演义)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B灯月交映、水波粼粼,珠江的夜景令人心旷神怡。 C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是能否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7仿写句子(2 分)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只鸟的树林, 。8根据要求补写诗文名句。(每空 1 分,共 10 分)(1)山光悦鸟性, 。 (2)浊酒一杯家万里, 。羌管悠悠霜满地。(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4)酒困路长惟欲睡, 。(5)鸡声茅店月, 。(6) 、 江城密州出猎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为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7)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形象地表现愁苦之情的句子是“ ,”。(8)八百里分麾下炙 , ,沙场秋点兵。二、综合学习及探究(5 分)学校举办以“生活处处有语文 ”为主题的 “语文活动周”,你和班里的同学参加以下几个板块的活动: 社会语文环境需要保护和净化。同学们寻找生活中使用语文不规范的例子,在校园网上发布,如: “ 即来之,则安之。 ” (出版物) “招聘启示” (街头广告) (1)请对这两个例子进行“ 语文纠错”。(2 分)名著有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学习语文要

6、多读名著。活动中,同学们读名著、谈名著蔚然成风。(2)写出水浒中最值得你期待的一个精彩故事,并说明理由。3三、阅读:(共 50 分)阅读一:曹刿论战(9-14 题,共 12 分)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

7、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分)(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0.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A. 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 小大之狱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C. 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 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1.用现代

8、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4 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2、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 分)13、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2 分)阅读二:从维熙的秋赋,完成第 1417 题。(12 分)人生如同一丝游云,一片落叶;云与天宇的相栖是短暂的,叶与树相依是匆匆的。惟其短促,人生四季的秋时,才有了特殊的音韵。果实 成熟了,在枝杈间露出了迷人的色泽;但是那美丽的瞬 间十分短暂,随着叶片的坠落,它告别母体的时刻已然来 临。那是一种 忧伤的别离,无论是醉红了脸的高粱,还是白了头冠的芦苇,它们从萌芽

9、到吐穗,都经历春夏季节的风吹雨打,待到生命璀璨到极致的时刻,它们便到了与母体生离死 别的日子。树若有知,是感伤的。果实 如若有情,也是恋栈的。4但是自然界的别离无论是游云告别天空, 还是果实坠 离母树,在感 伤的别离中,还蕴藏着再一次聚会的希望。 记得儿时听过的童谣中, 对自然界的生命循 环,就有如下的描述:“长生不死狗尾草,草籽随风满天飘;可爱鲜红大蜜桃,为它送情把核抛。 ”草籽被风吹到四面八方,桃核被人们抛向新的地域,它们在秋天虽然死了形体与灵肉,但到来年春时,那桃核又从大地上萌发出树苗,各种草木 历经枯黄以后,再一次轮回生长,萌芽、拔 节、开花,果实便在来年秋日,又一次眩目于枝头,因而那

10、落叶与落果抒写的秋韵,是一首 “长相思,永不离”的恋歌。人类 与大自然相比,感情的天秤是倾斜的。母 亲从分娩后代那天起,便盼望着儿女们快快长大,期望着男儿成为挺拔 伟岸的山,女儿成 为碧波粼粼娟秀的河; 岂不知儿女们长大一天,她们就接近了秋日一天,待儿女们像燕子出巢,飞向天南地北的时日,秋色也就染白了她们的发鬓。我走在街上,每每见到白发染鬓的老人,我 总是联想起果 实坠地的老树,想起那飞絮已去的芦苇。她们空了枝头,死了当年曾有过的美丽,像是天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云霞,像是枯树在田野四向飘零的落叶,但是不同于云霞和落叶的是,大自然永远不知疲惫地周而复始,而人类自身,则无一例外地都要回归到天宇的尽

11、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是白雪覆盖着的荒原,如同是一张无限大的冰床,他们静静地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在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之后,丛立在他们面前的,不是再生一次或几次的美丽轮回,而是生者 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这就是人类自身一首永恒的秋赋,如果也把它谱成一首歌,那该叫做“长相思,永 别离”。我不知道莫扎特的安魂曲是不是写在秋天,但其中的每个音符旋律,都充满了秋色的悲凉。惟其人生如流萤般的短促,人类才更加珍惜生命自身。中国文化格言中,有 许多是警示人们热爱生命的。比如:“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生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曹孟德当年在江涛滚滚的赤壁横槊赋诗时,吟唱出“对

12、酒当歌,人生几何 ”的感叹;但是同是这个曹孟德,也写出了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章。这些格言和诗章,都是激励人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以不负来去匆匆的人生。14文题“秋赋”有什么深刻含义?(2 分)15第段中说“那儿是寂寞的冬季而是生者为悼念死者而树起的墓碑”,其中“休眠在那银色的梦幻里”的意思是 。“咀嚼着往昔的春时夏日的欢乐”是指 。(4 分) 16请选出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文章结构双线贯串。以“秋色”为明线,先写自然之秋,再写人生之秋,秋色贯串全文;以“秋情”为暗线,从秋情之感伤、悲凉到秋情之豪放,人生之奋。B文章巧妙运用联想的方法:由眼前

13、景,想到秋色;由秋之美,想到离别;由自然界,想到人类;由白发老人,想到自然;由人生悲凉,想到珍惜生命。5C文章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作者睹物思人,感慨物是人非,抒发了造化弄人的悲凉之感。D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升华主题。将生命的有限与无限进行对比,让自己的生命“从有限向无限延伸”,从而升华了文章主题。17“横看成岭侧成峰”,相同的景物,不一样的抒怀。请从下面三个借秋抒怀的句子中任选两句,具体说说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 分)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C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阅读三:阅读下面

14、语段,完成 1823 题。 (13 分)瑞士是个富国。可是有谁知道 150 年前的瑞士,还穷得叮当响,壮年人都卖身去国外当兵。18 世纪末,大教育家裴斯塔洛齐为了改变瑞士贫困落后的状况,提倡“手脑并用”,叫人们不要光动脑不动手,要精练技术。从此这个国家照此行事,重视和推行了教育与实际相结合的制度,于是在工业精密工艺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使国家富裕起来。瑞士儿童六岁之前要接受学前教育,从六岁起每个学生必须接受九年强制性的普通教育。之后,有 12-14的学生进入正规的高级中学或教师训练学校,作为以后进入大学校门的台阶。另有 16的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职业训练后,进入社会工作。有 70左右的学生计入带有职业学校性质的普通高级中学或高级职业学校,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去挑选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课程,让学生能深入地掌握一门技术,同时也提供更多的进入大专院校的机会。瑞士大专院校为数不多,但学科门类齐全,有一所人文大学、一所师范大学、七所州立大学、二所联邦理工学院、三十七所工艺学院和职业专修学院,还有几所神学院。另外,为工作中的职工也提供了深造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