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21728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10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因此明太祖时设立(C)A尚书省B枢密使C殿阁大学士D军机处解析:朱元璋废丞相后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故设殿阁大学士,帮助自己处理政事,故C正确;尚书省是唐朝三省之一,故A错误;枢密使是宋代中央军事机关,故B错误;军机处是清朝机构,故D错误。2明太祖废丞相后的事实表明:没有大臣的辅弼,皇权体系是不能正常运行的,为此,明太祖欲寻求一种既可以防止大臣专权,又足以充分辅佐皇权的丞相替代机构。

2、由此可知,明初(A)A国家中枢行政体系遭到破坏B皇权体系受到了制度化制约C内阁参与决策呈现出合法化D丞相制度最终得到变相复兴3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尤其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权倾朝野。这些制度的形成主要说明了(A)A君主专制的加强B中央集权的加强C监察制度的削弱D防范官员的腐败解析:材料“西汉时,形成了内朝的尚书组织与外朝的三公九卿一起管理政务及分工又相互制约的双轨行政管理体制制度”到“明朝时形成了内阁制度”反映了中枢权力机关的变化,从三公九卿制到内阁制度表明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故A项正确;材料

3、反映的是中枢权力的变化,没有反映出中央集权和监察制度的变化,故B、C两项排除;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4万历初年,内阁首府张居正当权时,“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了。这件事反映的是(D)A张居正擅权专恣B明朝中期宰相制度“借尸还魂”C明朝中期,六部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D内阁设立后,地位提高,权力日益增大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明朝内阁制的掌握和理解。根据所学,明朝废除宰相后,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手,但它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也始终未能正式统率六部。但到了明朝中后期,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故选D。5“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涌现出了如

4、王振、刘瑾、魏忠贤等臭名昭著的宦官。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B)A明太祖废丞相B君主专制的加强C内阁的设立受到司礼监牵制D小农经济解析:据材料“明朝的内治,差不多始终为宦官把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宦官专权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明太祖废丞相与宦官专权没有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内阁的设立是皇权加强的产物,司礼监也是为皇权服务的,内阁与司礼监的关系显然不是宦官专权的根源,故C项错误;小农经济与宦官专权之间也没有因果关系,故D项错误。6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A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B均能独立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

5、地方政务7王昶军机处题名记云:“本朝谕旨诰命,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材料说明军机处(B)A成为内阁的协理机构B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C掌握军政要务决策权D与其他中枢机构分权制衡解析:原文大意是:本朝皇帝的命令,只有军机处拟定的上谕是最重要的。上谕有两种:一种是明发的,交给内阁,然后再交给各个部门和科室;另一种是寄信,要交给兵部,用马传递。内外臣子们所奏请的事情,经过军机处讨论、处理的也采用以上处理方法。内阁和翰林院如果有不对的地方

6、,要交到军机处审定。材料信息表明军机处并不是内阁的协理机构,故A错误;军机处能协助皇帝处理内政外交,故B正确;军机要务决策权仍在皇帝手里,故C说法错误;军机处不受其他机构的制衡,故D说法错误。8由君主私臣演变为正式的政务官,由负责君主日常生活起居发展为执掌部分国政,从内廷供奉待诏变成执掌军国机密,辅政制度正是沿着这样的发展路线而变化的。这反映出中国古代辅政制度的特点是(B)A权力不断被转移和分散B围绕君权强化而发展变化C辅政大臣逐渐虚君擅权D相权与君权矛盾不断加深解析:辅政制度辅佐的是皇帝,辅政者地位的提高其实是随着君权强化而提高的,即选项B符合题意,正确;权力是不断地集中而非分散,选项A不符

7、合题意,排除;中国古代不是虚君,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没涉及相权与君权矛盾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9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D)A秦朝的太尉B唐朝的中书省C宋朝的通判D清朝的军机处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该机构只能将所接到的命令写成文字传达下去,自己是没有一点权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符合的应该是清朝的军机处,因为其职能就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D项。A项掌握军事权力;B、C两项都与传达无关。10雍正四年(1726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

8、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B)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性11清代的地方行政体制可分为内地和边疆两种类型。内地除京畿和直隶外,均设省管理,按省、道、府、县四级政制进行划分,省的最高军政长官是总督和巡抚,有很大权限。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不同办法进行管理。这反映了(C)A督抚权力较大,弱化了中央对基层的控制B地方权力结构清晰C循其俗,施其政,统一多民族国家最终形成D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基本形成12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

9、,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B)A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D“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中国,皇权居于权力的最高峰,然而实际上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无疑使朱元璋坚定了解决君相之争的决心。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他绝不允许人们染指

10、皇权。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把亲密盟友提到了高级职位上,驱逐他认为不大会支持他的人。朱元璋杀胡惟庸,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将在我国实行了至少一千五百年的宰相制度正式废除。作为数代沿用不移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宰相制度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摘编自牟珊珊浅谈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材料二: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

11、职衙门”名目,竟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材料三: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朱元璋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宰相制度”?(10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2、(10分)(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内阁制度的发展结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中央官制的变化发展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这一发展趋势的实质是什么?(8分)答案:(1)原因:宰相位高权重;元朝权臣乱政的教训;权力欲望导致的猜忌;胡惟庸的专权跋扈。理解:君主政务繁多;统领百官的需要。(2)特点:拥有一定的议政权;是皇帝侍从顾问(始终是非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作用:减轻皇帝的政务负担;制衡六部权力;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3)结果:军机处制度。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实质: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然而实际上的行政

13、权力掌握在官僚政治系统手中,官僚政治系统的核心是宰相,负责处理全国的一切政务”“近在咫尺的元代权臣乱政”“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而且对大臣十分猜忌”“胡惟庸的权力增长”概括;第二小问,从宰相作为百官之首和皇帝处理政务最重要的助手等方面说明其存在的必要性。(2)从材料“内阁是有议政权的”“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竟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中可以概括出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从材料“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解除君主政务负担”中可以概括出明代内阁制度的作用。(3)第一小问由“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

14、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军机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内阁和军机处是皇帝的辅助机构,没有决策权,皇权逐渐强化并达到顶峰。第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质是封建制度的衰落。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初一海内,仍元制,设中书省,综理机务。行之一纪,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遂设四辅官。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宰辅年表一材料二: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直庐始设于乾清门外西偏,继迁于门内,与南书房邻,复于隆宗门西供夜直者食宿。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

15、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1)材料一记录的是哪个皇帝的所作所为?“其人亦无所表见”说明此时大学士地位如何?(6分)(2)材料二中的“无公署无专官”反映了军机处的什么特点?(4分)(3)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明朝大学士与清朝军机大臣在职能上有何相同之处?这种局面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哪些突出危害?(14分)答案:(1)皇帝:明太祖。地位:此时殿阁大学士的地位不高,很少参决政事,一切大事均由皇帝主持。(2)特点:军机处不是常设机构,而是临时性的办事机构。(3)相同之处:明朝内阁大学士和清朝军机大臣都充当皇帝的侍从顾问,协助皇帝草拟圣旨,并传达给有关部门执行,不能真正决策。危害:明清皇帝独断军国大政,形成绝对君主专制,皇帝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束缚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极大地阻碍了社会进步,使中国日益落后于西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从废除丞相制度、军机处的设置及其特点、内阁和军机处的异同等方面来分析。(1)从材料“初一海内,仍元制”“革中书省,归其政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