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99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217108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9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9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9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9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9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9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A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B禹建立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C大禹功绩卓著,在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D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解析:大禹治水体现了古代原始社会人尽其力的公有制的高度集中特征,而夏禹戴冠冕意味着奴隶制度的产生,氏族制度的瓦解,因此,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原始社会被奴隶制王朝所取代,故D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图二的信息,排除;中国历史上的首位帝王是秦始皇,故B项错误;C项只是表面现象,体现不出实质,排除。

2、2在商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商朝时(C)A祭祀是唯一的政治活动B对外战争是唯一的政治活动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政治地位最高解析:“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是指商朝时国家的重大事情是祭祀与对外战争,国家的重大政治生活与祭祀等具有神秘色彩的活动相结合,使得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因此C项正确;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史实不符。3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注:周武王之子,西周第二代国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这说明西周初年(D)A分封邦国众多 B天子与封臣关系平等C靠盟约维系宗法关系D尚未形成高度集权解析

3、:周成王与周公、大公(姜太公,名尚)本是君臣关系,却与之建立盟约,说明周天子尚未形成高度集权。A项与题干没有关系;天子与封臣关系平等不符合史实;靠盟约只是加强关系,并不是维系宗法关系。4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D)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解析:从材料中可见商鞅原叫卫鞅,受封于商地,而得姓商,故又名商鞅,说明“商”姓来源于封地。5“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C)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D西周形成中央

4、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解析:材料中的“贵族色彩”“共主”“地方分权体制”等信息反映了西周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分封制,故选C。A项符合商王统治的特点,B、D两项中“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属于秦朝的政治特征。6“封”,甲骨文作,形似一株树,作划疆分界之意,于其右旁加“邑”,即成金文“邦”字。“国”,甲骨文作,从戈守口,像人持戈“保家卫国”。这几个字的古字形揭示出诸侯国的职责是(B)A分封亲属,明辨亲疏B划定疆界,驻军守土C征收租税,保家卫国D和谐族权,拱卫王室解析:由“划疆分界”“从戈守口,像人持戈保家卫国”等信息分析可知,本题选B。其他选项与材料不符。7“烽火戏诸侯”讲

5、述的是西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而“举烽火”,于是“诸侯悉至”,发现受到戏弄的故事。这表明(B)A诸侯有随时朝觐天子的义务B受封诸侯有义务拱卫王室C幽王荒淫遭遇诸侯联合反叛D周王室衰微面临诸侯攻伐解析:“举烽火”“诸侯悉至”体现的是诸侯履行保卫王室的义务,与朝觐天子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诸侯赶来救援,而非联合反叛或攻伐,故C、D两项错误。8周制同姓百世不通婚,这样,各国间同姓多是兄弟,异姓多是甥舅,彼此都有血缘关系,可以增加相互间的联系。如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这说明西周实行同姓不婚的实质是(C)A加强周天子同诸侯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合作B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C通过血

6、缘宗法关系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D确立长幼有序的宗法理念解析:由“同姓不婚”可知,这并非为了保持周王室血统的纯正性,B项错误;由“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伯父叔父,称异姓诸侯为伯舅叔舅”分析可知,周天子依靠血缘关系的扩展和宗法继承规则,使得诸侯国大都控制在与周天子有着密切血缘关系的人手中,进而强化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因此C项正确;A、D两项并非实质。9“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D)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宗族权力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

7、继承与分配问题,稳定统治秩序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问题,稳定统治秩序。10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D)A财产B地位C信仰D血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的理解。维系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血缘。11清人全祖望说:“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这说明宗法制旨在(B)A强化专制集权B巩固宗族团结C稳定统治秩序D维护社会和谐解析:据材料“宗祠之礼,则所以维四世之服之穷,五世之姓之杀,六世之属之竭,昭穆虽远,犹不至视

8、若路人者,宗祠之力也”得出宗法制旨在巩固宗族团结,故B项正确。12白寿彝曾对西周政治制度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A家国同构B神权政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解析:“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表明的是家国同构的特点,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神权”“等级森严”,故B、C两项错误;中央集权与西周不符,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8分,第14题24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初年,周族人口有七八万,被征服地区人口为100万至200万。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使得土地供给看起来几

9、乎是无限的,这就为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封建制的长期实施提供了客观条件。儒家的理想中有没有民主自由材料二:周朝受封的姬姓王孙公子和姻亲贵族以中央王朝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为后盾,走上新开拓的广袤土地,代表周天子直接统治其他民族地区,并履行其“以藩屏周”的使命。周初的分封,一定程度上摧毁了中原地区原有的氏族部落壁垒,将中央王朝的统治伸展到了中原各地,也将周人的文化传播到了中原地区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序幕,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西周初期推行分封制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1

10、6分)答案:(1)西周初期地域广阔,而人力资源不足;宗法制为分封制的实行提供了基础。(2)扩展了西周的疆域;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统治;推动了西周文化向中原地区的传播;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匮乏”“无限”“基础”等信息概括出原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新开拓的”“直接统治”“文化传播”等信息说明作用。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西周宗法制度示意

11、图(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10分)(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14分)答案:(1)宗法观念。宗法制度。(2)凡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等级阶层: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人名中的“敬先”“孝祖”“茂宗”等可以看出,古人对祖、宗的敬重,明显反映了宗法观念,这主要受商周时期宗法制的影响。第(2)问,结合分封制、宗法制的相关内容回答。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