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5214695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药物外渗的认识与处理(课堂PPT)(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静脉药物外渗/渗出的认识与处理,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 方志远,2,外渗/渗出的定义,输液外渗: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输液渗出: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液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3,美国INS药液渗出的分级,4,皮损的临床分期,5,药物渗出/外渗的原因,(1)药物因素,刺激性大的药物,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等理化因素,是引起药物外

2、渗的主要因素。,6,药物性质分类,7,(2)医技因素,静脉穿刺时血管选择不当; 静脉穿刺技术 缺乏责任心,(3)患者因素,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较细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输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于固定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皮肤松弛、静脉血管脆性增加、情绪易出现失控,可导致针头移位,发生药液外渗。,8,(4)疾病因素,患者血管的舒缩状态、静脉管壁痉挛、通透性改变等,均与药液外渗有关; 静脉压增高,如右心衰致静脉淤血、血液回流受阻,易发生外渗;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外周血管疾病如血管硬化,易发生外渗; 癌症患者反复接受化疗,静脉

3、脆弱,难以穿刺,是外渗的危险因素。 休克病危患者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 昏迷患者烦躁、感觉和知觉障碍,静脉输液时均易发生药物渗漏。,9,药物渗出/外渗的防护,(1)掌握药物的特性,注意输注的速度及浓度。,持续输入血管收缩药时,应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通道,每隔2-3 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输注高渗性药物时宜局部热敷,使血管的通畅性增高;输注刺激性大的药物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10,(2)正确选择静脉,规范穿刺操作。,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宜选择粗大静脉;抢救病人时避免选择循环较差下肢静脉;化疗、抢救时应使用静脉留置针。 避免在关节活动部位、血管易滑动部位进行穿刺

4、,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对躁动不安者应用静脉留置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了血管; 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11,(3)加强责任心,多巡视患者。,输液过程中患儿哭闹时,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尤其是危重患者,要多次检查输液部位; 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易引起组织坏死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 输注高危药物时,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患者及家属自我观察,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时及时报告。,12,1、非药物处理,停止输液。一旦发生药液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接2-5ml注射器尽量回抽出局部外渗的残液

5、,并保持一定负压再拔针。 抬高患肢。通过降低患肢毛细血管的流体静压力,减轻患肢渗液区的肿胀,促进渗漏药物的消散,一般主张渗漏后抬高患肢48h;鼓励适度的关节活动,预防软组织的粘连。,药物外渗的常规处理,13,挤压技术。用注射器针头在渗漏区域周边穿刺5-8个穿刺口,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挤压,对于解决由于渗漏引起的血管危象具有较好的疗效。 氯化钠溶液冲洗技术。洗必泰清洗渗漏区域,局部采用利多卡因浸润麻醉成功后,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应用透明质酸酶顺时针注射渗漏区域皮下组织,套管针横穿渗漏区域皮下组织,针头、针尾外露,拔除针芯,连接20ml注射器,边推注氯化钠溶液边拔除套管。相同方法沿6个不同的方向穿刺推注

6、氯化钠溶液,也可多次冲洗,推荐剂量为:新生儿20-60ml,儿童60-240ml,成人500ml以上。操作后抬高患肢,局部覆盖,这种方法在渗漏发生的数天之后采用也是有效的。,14,2、外敷及药物处理,15,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药液外渗:可以用热敷促进扩散吸收,或用95%酒精持续湿敷,50%硫酸镁湿敷(硫酸镁适用于因血管通透性高引起的外渗),肿胀很快就会消退。 组织刺激性药液外渗: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等,为了抑制药物在局部组织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h内进行,24h后热敷。,16,血管收缩药液外渗: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等,立即用山莨菪碱(654-2)药物热敷或一般热

7、敷,使患部局部组织血管扩张,促进药液的吸收,使肿胀的组织尽快恢复正常。654-2外敷时间一次不宜超过半小时(因为血管长时间过度扩张会反射性的收缩),每天3-4次。 注意:不能使用50%硫酸镁湿敷,因其是高渗液,可使细胞脱水,加重组织坏死。 高渗性药液外渗:如50葡萄糖、甘露醇、碳酸氢钠等,应给予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17,3、药物治疗, 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是一种能够降解透明质酸的生物酶,降解透明质酸可以降低皮层细胞外基质的粘度,促进渗漏药物的扩散与吸收,配制浓度为150 u/ml ,剂量1ml ,在渗漏发生后60min内皮下注射。 注射方法:推荐5点式注射法,即在渗漏区域边缘平均

8、分5个注射点进行注射,每个注射部位30u(0.2ml),一般15-30min 后肿胀会明显减轻,也可增加剂量或加入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以减轻注射部位的疼痛问题。,18, 酚妥拉明: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主要用于缩血管药物渗漏引起的组织损害,增加血流供应及促进回流,减轻缺血、缺氧带来的组织损害。5-10mg 酚妥拉明稀释于10ml 氯化钠溶液局部注射,酚妥拉明的应用越早越好,最迟不超过渗漏事件发生后12h 。 特布他林:能够通过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拮抗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渗漏引起的血管收缩,缓解组织缺血、缺氧,在此类药物渗漏而酚妥拉明注射无效时,更为适用。为1mg

9、特布他林稀释到10ml 氯化钠溶液中局部注射。,19,4、局部封闭方法,常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形封闭。用2ml注射器针头在红肿皮肤的边缘呈点状或扇状封闭。以15-20进针为宜,先沿外渗局部的边缘打封闭,进针约1/2针头,无回血后边退边注射药物,封闭外渗区域周边及外渗局部区域。根据情况每天封闭1次,一般封闭3-5天。,5、局部水疱的处理,对多发性小水疱注意保持水疱的完整性,避免摩擦和热敷,可用碘伏外涂,保持局部清洁并提高局部肢体,待自然吸收;对直径大于2cm的大水疱,应在严格消毒后用5号细针头在水疱的边缘穿刺抽吸渗出液,使皮肤贴附,对皮肤破溃者局部碘伏外涂。,20,6、外科处理及其他措施,

10、一旦药物外渗保守疗法失效,溃疡形成,用0.9氯化钠清洗,无菌纱布浸透庆大霉素或1:5000呋喃西林敷于创面,严格无菌操作。严重的经久不愈的溃疡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处理。,21,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化疗药物分类(1),22,化疗药物分类(2),23,冷敷与热敷,注意:蒽环类及氮芥类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对植物碱类化疗药物, 如长春新碱、鬼臼类不宜使用冷敷。无论加热或冷却,均不建议直接接触皮肤操作,应先于皮肤表面覆盖一层干纱布作为保护屏障,再行热敷或冷敷。,24,药物封闭,据药物渗出范围作局部皮下封闭即由疼痛或肿胀区域行多点注射,目前临床中已很少应用。 生理盐水5ml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50mg 局部

11、封闭,分6-8 点局部皮下注射; 氟美松5mg利多卡因100mg局部封闭; 1%-2%普鲁卡因2ml氟美松5mg生理盐水2-4ml 局部封闭。,25,解毒剂的应用, 类固醇激素:蒽环霉素类、阿奇霉素类肿瘤化疗药物渗漏的患者在局部注射类固醇激素能够明显降低炎性介质的反应,减轻组织的损害。 碳酸氢钠:局部注射碳酸氢钠可以碱化组织微环境,通过改变pH值,降低阿奇霉素类药物的吸收,加速消除。 硫代硫酸钠:氮芥类药物的解毒剂,在小鼠实验中唯一被证实的氮芥类化疗药物解毒剂。,26,二甲亚砜:一种较为常用的溶剂,局部应用能够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和代谢产物的通透性,加速药物的排出。 透明质酸酶:通过其降解

12、产物透明质酸发挥作用,透明质酸可促进外渗药液的全身摄取减轻局部反应,透明质酸酶1500U溶于1mL生理盐水于损伤区域周围皮下注射,通常用于长春碱类或紫杉醇外渗处理。,27,右雷佐生:即右丙亚胺,为拓扑异构酶催化抑制剂,是唯一被批准用于治疗蒽环类静脉注射给药时的外漏的药物。 用法:在大静脉外渗损伤部位远离的区域中,通过静脉注射给予右丙亚胺,得滴注时间超过1 2 h;外渗出现6 h 后给予1 000 mg/ m2 ;24 h 后再给予1 000 mg/ m2右丙亚胺;48 小时后给予500 mg/ m2 。,28,脂肪乳药物外渗的处理,脂肪乳是临床常用静脉营养补充药,10%或20%的脂肪乳为高渗溶

13、液,性状较黏稠,静脉滴注有一定阻力需要缓慢滴注,输注时间较长。 渗漏特点: 吸收困难: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可造成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肪栓子 毒性作用:脂肪乳糜在脂肪酶作用下可水解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具有损害血管内皮及细胞毒性作用,会引起皮肤胀痛、红肿、渗出、水肿甚至出血、坏死及纤维性变等。,29,1、及时发现药液外渗 在输注脂肪乳剂过程中,一旦发现药液外渗应立即停药。断开输液器,保留穿刺输液的头皮针头,然后接无菌注射器尽可能抽吸渗到血管外的药液后迅速拔针,压迫针眼2-3min。 2、较少药液外渗的处理 药液渗出面积约2-3cm2者,尽量抽吸血管外渗出药液后,立即硫酸镁局部冷湿

14、敷,或局部用酒精擦敷皮肤部位,扩张血管,抑制血中脂肪栓水解为游离脂肪酸。渗出药液较少者,可自行吸收痊愈。,30,3、较多药液外渗的处理 药液外渗范围较大者(超过2-3cm2),尽量抽吸外渗药液。 渗出部位多处注射透明质酸酶,促使皮下局部渗出液扩散加快而利于吸收;可将透明质酸150-300u加入0.25%普鲁卡因注射液10-15ml中,局部封闭以促进弥散、吸收;,31,50%酒精加云南白药外敷:将适量酒精加入云南白药调成稀糊状,将粘有云南白药敷料的纱布贴于外渗皮肤处,面积超过外渗皮肤2-3cm,再用保鲜膜覆盖,防止酒精挥发。每日换药2次,注意观察局部皮肤颜色,直至症状完全缓解。 季德胜蛇药加硫酸

15、镁外敷: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外渗处皮肤,再将季德胜蛇药碾成粉加硫酸镁注射液调匀成糊状,涂敷于外渗处皮肤上,面积超过外渗边缘2-3cm,厚1-2mm,再用清洁纱布包裹,每隔4h换药1次。,32,4、局部组织坏死的处理 药液外渗范围大,或合并糖尿病或肢体偏瘫时,应用上述方法无效且局部皮肤发黑溃烂者,应立即清除坏死组织,有脓性分泌物时可用双氧水棉球擦拭,无菌生理盐水棉球反复清洗创面后,再用庆大霉素、654-2、适量正规胰岛素等药物纱条覆盖创面,无菌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直至新生肉芽组织形成创面愈合。如创面较大难以愈合者可行植皮术。,33,碘对比剂外渗的处理,CT增强扫描是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碘对

16、比剂是不可缺少的造影剂。增强检查时,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外周静脉团注,注射压力大,速率快(一般为3-4ml/s),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大,很容易导致对比剂外渗。 药物特点:高浓度、高渗透压、高粘滞度 高危人群:长期化疗、老年及糖尿病患者血管硬化、肥胖、小儿等。 外渗后果:轻者可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疼痛,严重者可发生皮肤坏死、溃疡,甚至导致筋膜间隔综合征等。,34,1、对比剂血管外渗的预防 穿刺血管选择: 选择粗直有弹性、易于固定的血管:手背静脉,前臂浅静脉和肘正中静脉。 要避开关节静脉窦、血管分叉等处。 老年或长期化疗血管损伤严重患者,可选锁骨下静脉置管或颈外静脉穿刺。 将套管全部送进血管并固定好,以免快速注射引起套管针移动,造成外渗。 穿刺方法改进: 套管针软管,针尖较粗,可提高注射速度降低注射压力,可避免压力引起外渗。一般采用大角度直刺法进针,对穿刺部位的组织损伤小,同时避免反复来回穿刺血管,并妥善固定穿刺针头部位。,35,2、对比剂血管外渗的处理 注药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立即停止高压注射。拔针前尽量回抽外渗液,用棉签按压穿刺部位,避免血液外渗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