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2020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207663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2020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2020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2020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2020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2020年五年级上册数学梯形的面积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梯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62 、63 页梯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的, 这部分知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生 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转的 思想,具备了初步的归纳、对比和推理的数学活动经验,对梯形面积公 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启发。本节课内容共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推导梯形 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是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梯形面积,解决实 际问题。通过观察新旧图形的内在联系得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正

2、确计算梯形的 面积; 2、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 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关键: 怎样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找 到转化后图形与梯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2 一、课前复习 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分别计算它们的面积。先说出计算 公式,再列式计算。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片,堤坝横截面是什么形状的 ( 课件出示图 ) ? 你会计算这个堤坝横截面的

3、面积吗?(大多数学生会否定) 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梯形的面积, 相信学习完这节课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 题:梯形的面积 ( 在实际情景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受 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 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动力。) 同学们,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呢? (这样是为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做好了铺垫。因为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 推导过程与梯形有许多相似之处,有了前几节课的基础,学生推导出梯 形面积公式就并不困难。) 二、探究新知 联系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4、, 猜一猜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怎样 的。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都与底和高有关,学生可以大 胆猜测,然后探究验证。桌上的学具里放有直角梯形、一般梯形等若 干个,有完全一样的,也有不一样的。然后分组探究。具体做法: 自选学具。(每个小组发梯形图片和探究表各一份) 研究报告单 3 转 化 成 哪 种 已 学 过 的图形 我们这组把梯形转化成()形 怎 样 转 化 ( 转 化 过 程) (文字、 画 图 表 示 均可。) 我们是这样做的:( ) 转 化 后 的 图 形 与 梯 形 有 什 么 关系 我们发现:转化后的()形的底等于梯形的 (),高等于梯形的(),面积等于 () 提出要求:

5、做一做:利用手中的学具,选择你所需要的梯形,或拼、或剪转化成一个以 前我们所学的图形。 想一想: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所转化成的图形与原来梯形有什么联系? 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尝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小组合作,操作、观察、交流、填表,教师参与讨论。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天空,顺其天性, 自然调动已有的 数学策略,突破教材以导为主的限制, 以学生活动为主。 凡是学生能想到、做到、 说到的教师不限制、 不替代、不暗示,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才智自己想办 法解决问题的思维空间, 在这里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剪拼一个梯形,摆 拼两个梯形, 使学生通过尝试失败成功的亲

6、身体验,主动发现公式, 注 重了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而有效地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本节的难点。】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借助课件演示) 4 a、学生可能从以上梯形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 一个长方形。 他们可能得出以下结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 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高等于梯形的高。 每个梯 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学生还可能会有以下做法。 b、沿梯形的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 c、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d、沿等腰梯形的一个顶点做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e、沿梯形中位线的两端点分别

7、向下做高,剪拼成一个长方形 f 、从梯形的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对学生以上的做法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只要学生能把以上意思基本说出 来,再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互补,使结论更加完善。 ( 其中第一种方法重点解决,其他方法学生汇报几种算几种不做一一详解。) 归纳公式。根据探究表的结论,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如果用字母 S表示面积, 用 a 和 b 表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用 h 表示高,那么上 面的公式用字母表示: S(ab)h2 【设计意图: 对多种方法各抒己见, 在交流的过程中互补知识缺陷,学生在猜想 操作争辩演示叛变互补

8、的过程中深刻的理解梯形面积的推导,纠正学 生的错误猜想,巩固正确的推导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尝试计算 a、计算一个一般梯形的面积。( 回到课堂开始出现的堤坝横截面的面积。) b、梯形面积计算帮我们完成很多伟大的壮举,介绍三峡水电站工程。 出示例题: (1)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如下图),求它的面积。 (2)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下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5 (3) 科技小组制作飞机模型, 机翼的平面图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组成的(如 下图),它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 运用公式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通过练习既 能巩固公式, 又有

9、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 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应用于生活, 同时感受祖国伟大的壮举, 从而产生爱国 主义情怀。】 2、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主要是再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回忆过程 中更清晰地认识到这节课到底学了什么, 通过谈感想,谈收获, 学生间互相补充, 共同完善,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 梯形面积 = (上底+ 下底)高 2 S=(a+b)h2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 62 、 63 页 梯形的面积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部分, 它是在

10、学生已经认识了梯形的特征,并且学会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的 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通过出示学具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公式 应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 实际问题 构建知识体系完成教学目标。 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推导方法 是对前面所学的几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的拓展和延伸。通过 6 本课时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以及各种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的认识,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为今后学好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 程,他们完全有能力利用的所学的方法进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 导; 因此, 我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完成这一

11、探索过程。对于个别学困生, 我则通过参与他们的讨论,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 供给学生几种不同形状的梯形去探究,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 般的归纳过程。有了操作和讨论作铺垫, 公式的推导也就水到渠成了, 所以,让他们自己归纳公式。在“ 操作、观察、分析、讨论、概括、 归纳” 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学生亲历了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具体操作时,因我理念不到位,素质有待提高, 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环节。分析如下: 突出体现了两个亮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允许学生在学具中 任意选择不同的梯形,或拼摆、或割补成已学图形,让学生自己在操 作的过程中去观察、探索、

12、发现、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获取数学知 识。2、设计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想、说、拼、议、评、 等过程中复习旧知,学习新知。这些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在上课时也显示出几点缺陷,1、学生汇报时我没有注意让学生对两 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行作重点理解,因而在引导公 式时学生理解有难度, 我才又在投影下重合两个梯形,让学生体会梯 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造成学生失败后再补救的 7 局面。2、 公式的推导形式单一, 造成这一现象源于学具准备不科学。 或教师引导不到位。 3、学生用字母代数推导公式时,我不注意先设 定图形的那一部分分别用哪个字母表示,而是直接让学生生硬的套用, 显示出教师上课的随意性。 以上种种说明我的教学理念还很滞后,有 待于更新、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