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14520377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 、我们的身体教学目标1、知道青少年时期,人的身体在不断生长变化。不同的人生长情况有差异。2、知道男、女生的生长情况有差异,女生从10岁开始,男生从12岁开始生长速度加快。3、能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科学预测自己今后的生长变化情况。4、能通过实际的测量来收集数据并分析数据,发现规律。5、乐于与同学合作,善于在交流中与同学分享研究成果。6、在测量和分析过程中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体重身高测量仪(或体重秤),皮尺,学生三、四年级体检表等。2、学生准备:近期全身照,三、四年级生长情况数据记录表等。教学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近两年来自己身体外部特征方面的数据

2、、照片或其他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1、导入,交流一年来的身体变化情况。2、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制作生长记录卡。(1)回顾四年级时对身体进行生长情况测量的项目和测量方法。(2)分小组进行合作测量,记录测量数据。(3)交流测量数据,分析自己的生长情况和主要特征。(4)制作身体生长记录卡。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上提供的图表完成自己的记录卡,也可以在科学笔记本上自我设计。3、搜集整理3年级的身体测量数据,研究自己的身体变化。(1)“我们测量了身高、体重等方面的数据后,通过研究数据就可以发现自己长高了,体重增加了。”引导学生从数据变化的角度来观察身体的变化。(2)提问:“你们有什么好的研究方法呢?”引导学

3、生设计表格,整理完成三、四、五年级身体生长数据记录表。(3)分析数据记录表,发现问题。4、比较分析男、女生生长情况的差异。(1)整理男、女生对比分析数据表。(2)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在两个时期内的生长情况有什么不同?(3)科学预测自己未来一年的身体变化。5、课外拓展。(1)继续搜集关于自己身体变化的数据、照片等资料,检验自己的预测是否科学准确。(2)查阅资料,了解五年级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 2 、林中的树教学目标1、植物所需的主要养料不是来自于土壤,而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2、解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同时释放出氧气。3、知道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

4、和细胞中的叶绿体。4、能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植物养料的来源作出假设,能根据已知结论进行推理。5、具有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尊重证据、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6、敢于提问,乐于交流。教学准备1、一盆天竺葵(或月季花),两张大小相同的黑色卡纸或锡箔纸(大小根据所选植物叶片的大小而定),曲别针。2、显微镜(每小组一台),用韭菜叶下表皮制作的植物细胞装片。3、光合作用挂图或多媒体资料。 第一课时一、问题导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如:动物要吃食物,植物靠什么生存呢?(学生可能给出许多答案:植物需要水,经常浇水植物就可以生存;植物需要养料;植物还需要阳光照射等。)出示单元主题图:走进树林,树木郁郁

5、葱葱,树木生长所需要的养料从哪里来呢?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二、了解海尔蒙的实验。(1)讲述:在300多年前,有一位科学家也思考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阅读海尔蒙的实验研究的故事。思考:海尔蒙是怎样猜测的?他的实验是怎样做的?从海尔蒙的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海尔蒙是怎样思考和实验的,以及怎样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海尔蒙的探究过程给你什么启示?根据海尔猛实验中的发现你什么进一步推测?(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结论进一步推理:海尔蒙在完成了实验之后,他推测植物生长的养料是从雨水中得到的,你同意

6、他的推测吗?在学生思考提出观点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陈述理由,重要的是学生在思考。)三、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1)演示实验:课前将一盆生长良好的天竺葵带进教室,选择一片生长良好的叶,用黑色的卡纸将这片叶正反两面严严实实地遮盖,然后将整株植物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2)讨论并推测:几天之后,叶片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让学生把自己的推测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下节课一起来观察实验结果,看谁的预测是正确的。)(3)课外活动:保护好教室里的实验植物。自己在家里和父母合作也做一做这个实验。 第二课时一、继续探究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的方法。(1)交流分析实验现象。请在家里做了实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和

7、发现。观察课堂实验的天竺葵叶发生了什么变化,看看自己在实验前的预测是否正确。讨论:这片叶子可能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与什么有关系呢?(期望学生能分析出问题的结论是不现实的,但是要引导学生从实验的过程中去寻找相关因素,让他们意识到变化是有原因的。)(2)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叶绿体。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讲解使用方法。分小组观察植物叶片细胞,并描述细胞的样子,指导学生认识叶片细胞中的绿色颗粒叫叶绿体。讲解: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最小单位。(3)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利用挂图或者多媒体资料,形象讲解光合作用的过程。交流并明确以下问题:植物在体内制造养料需要什么条件?植物主要用什么器官制造养料?植

8、物制造养料的原料是什么?植物制造养料的原料从哪里来?人们常说:植物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和水,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二、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意义。(1)讨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除了为自己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存提供了哪些物质?(2)交流分享讨论结果。三、总结与拓展。(1)小结本课学习的收获。(2)课外收集有关树木生长的资料。 3 、树木中的纹路教学目标1、知道树木的横截面上有年轮,观察年轮可以知道树木的年龄。2、知道树木的年轮可以告诉我们树木生长情况,年轮的变化可以反应树木生长的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信息。3、能对观察对象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4、能通过阅读教材提供的资

9、料进行学习。5、具有参与科学探究的积极性,愿意与人合作。教学准备一块有明显纹路的木版,每组三种不同的树的横截面,观察记录表,有关年轮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带纹路的木版,提问:你们从木板上看到了什么?这些纹路从哪儿来?你还在哪儿看到过树木中的纹路?我们把树木中的这种纹路叫什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交流学生已知经验的过程,通过交流导入新的探究过程。)二、观察树干横截面,激发学生发现问题。(1)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一块用树干锯成的横截面,学生分组观察。要求小组在观察中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和疑问。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个记录表发给小组,也可以让学生直接记录在科学笔记本上。(2)交流发现,提出

10、问题。三、观察其他树的横截面。(1)给每个小组再提供两块树的横截面,小组观察:有什么新发现?你还有什么疑问?(2)交流与质疑。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随堂板书,引导学生整理问题:看一看,这些问题中,哪些我们可以在刚才的观察中找到答案?哪些可以同学们互相解答?把已经解决的问题做上标记。然后给剩下的问题进行分类。四、了解年轮的形成。(1)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思考: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年轮跟树木的生长情况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段资料中又解决了哪些疑问?(2)交流。(3)为学生补充一些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五、了解更多的来自年轮的信息。(1)观察年轮图,估算树的年龄。(五年级的学生一般都知道通过数年轮的圈数

11、可以知道树的年龄,如果只是简单地去数数意义就不大了,因此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怎么数、为什么数出圈数就是树的年龄。)(2)观察:同一个年轮的宽窄都是一致的吗?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一样吗?(3)讨论:同一个年轮的宽窄不同,不同年轮的宽窄、颜色不一致可能与什么有关?(4)记录讨论结果并交流。(5)你还知道年轮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六、课外拓展。(1)继续观察伐木留下的树桩或者锯下的树干截面上的年轮。(2)收集有关树木年轮的资料,读一读,把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交流。 4 、蘑菇教学目标1、知道蘑菇是真菌类生物,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另一类生物。2、认识蘑菇的特点,知道有的蘑菇可以食用,有的蘑菇有

12、毒。3、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点,知道细菌对人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4、能通过观察发现蘑菇的特点,比较蘑菇和动植物的异同。5、能通过调查活动了解生活中的食用菌。6、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能辨证看待身边的事物。教学准备1、收集关于蘑菇、细菌、病毒的挂图或视频资料。2、供学生观察用的构造完整的蘑菇(每组1种),放大镜、小刀、白纸等。3、生活中常见的真菌类生物:木耳、银耳、平菇、金针菇、香菇等。 第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蘑菇的资料。一、导入。(1)教师可以采取实物导入的方式:看一看,实验桌上放着什么?在自然界中,哪些地方会生长蘑菇?(2)利用教材插图或挂图等引导学生小结蘑菇的生活环境。(3)提问:你还知

13、道关于蘑菇的哪些知识?二、观察蘑菇。(1)观察一个完整的蘑菇。教师指导学生运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式全面、细致地观察。(2)用小刀把蘑菇纵向切开,用放大镜观察切开的菌盖、菌盖上的菌褶、菌柄。(3)交流,描述观察发现:从整体看,蘑菇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有什么特点,我有什么重大发现等。(4)整理观察到的蘑菇的特点并记录下来。三、认识蘑菇属于真菌。(1)小组研讨:蘑菇与动物和植物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引导学生从外部形态特点、获取营养的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2)交流,整理意见。(3)讲解:蘑菇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它属于真菌。(4)你还知道哪些是真菌生物?(5)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四、认识食

14、用菌和毒菌。(1)提问:吃过蘑菇吗?我们平时吃哪些蘑菇?所有的蘑菇都可以吃吗?(2)观察教材插图(或实物、挂图),认识常见的食用菌和毒菌。(3)学生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有关食用菌和毒菌的知识。(可以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五、课外调查:小组或者独立调查: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食用菌?要求学生记录食用菌的名称、颜色、形状,还可以了解它的主要营养成分等。 第二课时一、了解细菌和病毒。(1)猜一猜。教师展示一幅细菌或病毒的彩图,这是什么?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猜?(2)交流学生了解的细菌和病毒的知识。(3)观察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的细菌和病毒的照片。谈一谈:看了之后有什么想法?(如果不知道它们是细菌和病毒

15、,我们也许会认为它们很美丽,但当我们明白了它们是什么之后,我们可能觉得它们很可怕。)(4)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你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病毒也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5)小结:细菌和病毒也是生物,它们因为十分微小,用肉眼看不见,被称为微生物。现在,你知道生物家族有哪些成员?二、展示食用菌调查成果。(1)小组交流、展示。(2)小组选择代表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3)制作食用菌名片。(为一种自己感兴趣的食用菌设计一张名片,内容包括:名称、特点、外形图、主要食用价值等。)(4)名片展示与评价。 5 、林中的鸟教学目标1、认识更多生活在林中的鸟。2、知道常见的鸟的翅、喙、爪的特点,知道这些外形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是相适应的。3、能仔细观察鸟的外形,并能分析外形与它的习性及生活环境的关系。4、能在观察的同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有做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5、能积极地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