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毛概思考题答案(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20098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3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毛概思考题答案(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毛概思考题答案(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毛概思考题答案(最新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答:(1)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 成的时代背景。 (2)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历史产物。 (3)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 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人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 了思想理论条件。 如何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答 :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包含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等内容。 毛泽东

2、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的 精髓是实事求是。 如何科学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 :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 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 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 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找到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 度的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

3、变革。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 毛泽东思想, 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 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 想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 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第二章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答: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 革命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区别新旧 两种不同范畴的民

4、主主义革命, 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 资产阶级手中。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 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 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 线, 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一战线时,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 基本策略。 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 必须建立和发展人

5、民的革命武装力量, 坚持党指 挥枪的原则。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 是保证领导权的坚 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政治纲领 :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 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文化纲领 :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人民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6、答:(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中最具独创性的 理论。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实践的开始。毛从理论上分析认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最基本原因 ; 良 好的群众基础、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是红色政权产生和存在的主客观条件。 (3)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武装斗争的战略基地;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土地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4)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在内部没有

7、民主,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没有和平斗争的条件,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土地问题,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而中国革命的敌人又占 据中心城市,革命只能在农村发动集聚力量,最后夺取政权。 (5)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有重要意义: 第一,在实践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被证明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惟一正确道路。 第二,在理论上,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第三,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 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

8、关系?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 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 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究其本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推翻的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仍存在, 生产资料私有制也没有废除, 而社会主义社会 的基础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社会。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

9、时期的总路线? 答: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造”为核心内容的总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 是以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为主体 ; 二是以解放生产力、实现三大改造为两翼。工业化是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 ; 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 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辩证 的统一关系。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特点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的方针。其实质是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所有制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答 :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实现以社会

10、主义工业化 为主体,完成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是党 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明确要求。 实践证明, 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 的方针,对于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都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 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进行和平改造。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无论是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所有

11、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 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者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 同时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并把对资本主义企业的改 造和对资本家个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进行。对资本家实行团结、教育和改造的方针,不仅稳 定了资本家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认识,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而且将几十万资本家改造 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干部。这不仅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而 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总之, 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

12、以解决的矛盾问题。 如何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答: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 20 世纪中国又一 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中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越过漫长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阶 段,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为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以其与社会化大生产一致性和能够在经济落后条件下尽可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为发 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今天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 都离不开选择并且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

13、二,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 人, 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 因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 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 力量, 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为其他相对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独 立、 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 对这些国

14、家的人民也是一个巨 大的鼓舞。 第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 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答:(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 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

15、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 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做了理论准备。 (4)明了方向.中共八大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又提出一些重要的新思想,如“可以消灭了资 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 (5)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6)进行整风和提出建设“六又”政治局面等思想,是中共八大路线的继续和发展,是党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 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答: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

16、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 义。 第五章 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 : 1、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 以此为立论的基础, 以这种时代眼 光和世界历史眼光思考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中国的发展思路, 从而形成一系列新的思想观 点。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 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