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200862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40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最新版-修订)(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 年下学期 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 必修四1 窦娥冤窦娥冤 教学目的:教学目的: 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 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时数:教学时数: 3 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介绍关汉卿: 介绍元杂剧: 指导阅读指导阅读 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阅读课文。 提问式阐述 : 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2、。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 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 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 ; 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 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 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 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 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 的特点分不开的。 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 10 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提问:根据 10 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 的要求)

3、 明确 : 10 个曲牌有 3 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分析第 1 层。齐读第 1 层两支曲子。 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 : 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 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 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 2、3 两个层次。 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2009-2010 年下学期 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 必修四2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4、 阅读分析第 2 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体会第 3 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复习检查 学生背诵滚绣球。 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研究阅读 提问 : 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 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 : 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 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 (原文略) 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阅读快活三鲍

5、老儿。 提问 : 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 么作用呢? 明确 : 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 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 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已阅读第 3 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 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 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 1 层对天地的指

6、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 :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 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 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 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归纳主题归纳主题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 把窦娥冤(第三折)改写成话剧 课堂讨论:怎样把窦娥冤改写成话剧? 讨论:舞台布景 参考:a时间:三伏的某一天,即立秋后的某一天(三伏,在窦娥冤中指末伏。立 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的午时。b地点

7、:楚州山阳市曹(元代没有楚州,关汉 卿是借用元代以前的地名, 楚州在唐宋时期为今江苏淮安。 市曹 : 市中通衙, (元史 刑法二) : “而后斩于市曹。” ), 十字街中树一杆八尺长的旗枪, 以显示威严 ; 街的两旁挤满看众, 四周排列着刀斧手。 讨论:剧情改写 参考 : a.对窦娥冤的剧情进行较大的整事。第三折的剧情宜集中于刑场上,对窦娥 2009-2010 年下学期 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 必修四3 赴刑场路上的情节只能改成在刑场上通过人物对白或独白表现出来。b要把窦娥的唱词改 成对白或独白。c要把元代白话改成现代白话。 引导学生将两种剧种进行比较 参考 : 话剧比杂剧情节要集

8、中些,结构要坚凑些,而元杂剧由于有大量的唱词,抒情意 味比话剧强烈些。 雷雨雷雨 【教学目的】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难点: 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 揭露。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词语补释词语补释: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曹禺, 雷雨简介: 雷雨标题的意义: 雷雨这个剧名,既指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高潮和结局又发生在雷雨之 夜 ; 又指剧中人物雷雨般的性格,象征渴求自由,冲决封建罗网的

9、迫切心情。同时,作者以 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 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人物关系: 节选部分结构: 节选自第二幕,主要写周朴园与鲁家母子的对话,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 第一层: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揭露周朴园的罪恶,诉说自己的遭遇。写他们过去 的矛盾 第二层:通过周朴园态度的变化, 暴露他的伪善面目, 表现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阶级本色。 写他们现在的矛盾 第二部分: 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见面。 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周朴园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阶级的

10、反抗斗争。 分段依据: 第一部分从家庭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园;第二部分从社会生活方面来揭露周朴 园。 为了使周鲁两家三十年的新仇旧恨集中在一幕戏中得到反映,作者灵活地运用了“回顾”的方 法,把历史和现实,过去和现在紧紧联系起来了,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分析: 1.周朴园 从他们的意外遭遇,这一场谈话来看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 地道道的伪君子。 2009-2010 年下学期 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 必修四4 这些性格特点, 在鲁大海同周朴园的面对面的斗争中进一步地揭露出来

11、。 鲁侍萍与周朴 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 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2.侍萍 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3.鲁大海 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反抗精神、坚强不屈 的性格)斗争中显出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小结: 一、结构紧凑集中: 作者灵活运用“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推动剧情的发展。在侍萍同周朴园相认的过程中, 通过侍萍“回顾”过去的遭遇,巧妙地交代了三十年前的事。这样,既揭露了周朴园罪恶的历 史,又用过去

12、的矛盾推动了现在的矛盾,进而暴露了周朴园伪君子的丑恶面目。又如在侍萍 和周萍母子相见的的情节中,穿插了周朴园和鲁大海父子之间的冲突,使父子、母子、兄弟 都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遇, 从而反映了劳资之间的阶级对立, 使剧作产生了深广的社会意义。 三人对话,各依自己的性格发展,构成紧凑的戏剧冲突。 二、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集中: (三一律,戏剧创作的特点) 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 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帮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使女的四凤;鲁大 海代表工作来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 相遇

13、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 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都是由人物对 话表现出来的。 三、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雷雨中,人物的语言不仅符合人物的身分,而且随着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 变化,作者在用词和语气的处理上,也都相应有所变化。 剧中人因出身、地位、经历、个性不同,所以他们的说话口气,措词风格也不同。 周朴园盛气凌人,侍萍抑郁平缓,鲁大海直截了当。 四、舞台说明的作用: 1.周家客厅的布景设计: 2.人物的服装: 3.人物动作: 4.表情: 5.人物的上下场: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周记虚伪、自

14、私、冷酷、残忍的周朴园 要求: 根据雷雨中的情节,改写成记叙文,围绕周朴园的有关的事实叙述,其中最足以 体现周朴园的个性化的语言可引用。 2009-2010 年下学期 高一 228、2312 班 朱茁萱 必修四5 长亭送别长亭送别 学习目的学习目的 1.理解课文的主旨。 2.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点。 3.理解本文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古代诗词和民间口语为一体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学习过程 一、回答元曲的文学常识一、回答元曲的文学常识. 二、作家以及写作背景二、作家以及写作背景. 三、课文导学:三、课文导学: 1、正音 筵席( ) 松了金钏( ) 面靥( ) 衰草凄迷( ) 栖息( ) 劳燕分飞(

15、) 余荫( ) 蜗角虚名( ) 2、释义 劳燕分飞:古乐府:东飞伯劳西飞燕,后世多指夫妻别离 蜗角虚名 蝇头微利:形容微不足道的虚名小利 举案齐眉:后汉梁鸿的妻子孟光给丈夫上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高举至眉前以示恭敬,后形 容夫妻相敬 3、长亭意象,长亭是古代设在大道旁边为送别饯行而用的亭子,古语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 亭的说法,所以叫十里长亭.即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场面,因此,“长亭”成为一个 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等。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4、同学们熟读课文. 四、分析课文四、分析课文 1、

16、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写凄凉的暮秋景象引出莺莺的离愁别恨。这首曲子化用了范 仲淹的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 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依据苏幕遮回答问题: 、本首词作者运用的抒情方式是(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上阙作者的观察景物的视角是( )( ),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怎样理解“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 2、结构层次: 本折戏共几个人物,刻画了几个场面。 人物角色:夫人,长老(即下文的洁) ,旦,末,红娘 3、由四个紧密衔接的场面组成: 赴亭惜别(送别途中)表现莺莺为离别而愁苦怨恨之情。 长亭饯别刻画莺莺、张生二人缠绵依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