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双基训练金卷试题(二)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198599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双基训练金卷试题(二)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双基训练金卷试题(二)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上册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双基训练金卷试题(二)教师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0-2021 学年必修上册高一上学期第九单元双基训练 金卷 历历史史(二)(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第卷卷(选择题)(选择题) 本卷共本卷共 2424 个小题,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

2、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其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 倒退是在() A三大改造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十年建设时期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是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 退的时期,故 B 项正确;A 项是建立时期,排除;C 项是不断发展时期,排除;D 项是进一步完善时 期,排除。 21949 年 9 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

3、主义国 家,这是因为()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 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BCD 【答案】D 【解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的基础上,1949 年 9 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 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故正确。三大改造是在 1956 年,排除。故选

4、 D 项。 3 下图是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代表步入大会会场的历史场景。 该会议 () A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决定开展土地改革 C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D准备实施一化三改造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在 1949 年 9 月召开的, 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故 A 项正确;土地改革从 1947 年就在解放区 开展,故 B 项错误;C 项是在 1953 年提出的,排除;D 项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排除。 4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

5、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度D为三大改造奠定物质基础 【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规定实际上是发展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建设对原料、粮食、资 金的需求,故 A 项正确;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自己的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故 B 项错误;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与三大改造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做法相矛盾,故 C、D 两 项错误。 5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财政支出庞大,人民政府不得不多发纸币,这就势必刺激物价上涨。这时 投机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一方面拒绝使用人民币,从事银元

6、的投机买卖;一方面大量囤积居 奇,导致物价上涨。上海的粮食、棉纱等产品有时每天以 20%30%的幅度猛涨。为了走出这一 困境,新中国政府开展了() A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运动B“三反”“五反”运动 C土地改革、互助合作运动D“银元之战”“米棉之战”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 2 【答案】D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物价飞涨,政府开展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 故选 D 项。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 “一五”计划时期,苏联援建的工程进入实际施工的共有 150 项:军工企业 44 个,冶金业 20 个, 化工业 7 个,机械加工 24 个,能源

7、52 个,轻工医药 3 个。这些项目的建设()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针形成 B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彻底改变了工业布局的不合理性 D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体系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提及“一五”计划建设的 150 个项目涵盖了重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等,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故选 B 项;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方 针形成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和美苏冷战的形势,排除 A 项;C 项中的“彻 底改变”一词不妥,排除;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确立是在 1956 年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 D 项。 71953 年 10 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

8、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 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 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这一政策的实施() A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 B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 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模仿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53 年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统购统销的范围 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 年国家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 先发展重工业,通过统购统销的方式,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选 A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统购 统销在于加强政府

9、对于经济的调控能力,变革的是生产关系而非生产力,排除 B 项;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排除 C 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是为了确保战争的胜利,而统购统销是为工业化提供资金,实现工业化,排除 D 项。 8 “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摆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 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摆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 主要摆在后方地区。由此可见, “一五”计划期间的企业布局() A着眼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 B推动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C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迅速恢复 D避免了重工业投资的盲目性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布局考虑资源条件和巩固国防需要,着眼于国 民经济发展的实际,故选 A 项;根据材料“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主要摆在后方地区” 可知是出于军事上巩固国防的需要,排除 B 项;1952 年,社会生产迅速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除 C 项;“一五”计划期间的企业布局未涉及工业结构,排除 D 项。 9万隆会议唤醒了亚非人民的“亚非意识” ,会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可以平衡大 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基于这一思想,第二年,埃及、印度和南斯拉夫三国正式 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由此可见,万隆会议() A唤醒了亚非新独立民族国

11、家的自主意识 B通过了非集团、不结盟的自主外交政策 C符合亚非国家保持独立发展经济的需要 D为不结盟运动提供理论基础,是其起源 【答案】D 【解析】结合材料的意思,可以看出题目考查的是万隆会议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而非万隆会议 本身的意义,故排除 A、C 两项;B 项不符合史实;万隆会议上,亚非领导人阐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 作可以平衡大国力量,进而维护世界和平的思想,蕴含了不与美苏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的想法, 这一点成为不结盟运动的理论基础,基于此才有第二年三国提出不结盟的主张,所以说,万隆会议 成为不结盟运动的起源,故选 D 项。 10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数据表,主要反映了() 项目

12、 钢 产量 原煤 产量 发电量 机床 产量 食品 加工 纺织 粮食 产量 棉花 产量 年增 长率 60%1970%3520%354%870% 750% 370% 470% A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时期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答案】A 3 【解析】根据图表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发展较快,轻工业 发展较慢,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11954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

13、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 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D中共八大召开 【答案】C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于 1953 年开始实行,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题干表述主体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经济计划无直接关系,故 A 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间为 1956 年,同题干时间“1954 年”不符,故 B 项错误;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至此,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但仍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故 C 项正确;中共八

14、大于 1956 年召开,同题干时间“1954 年” 不符,故 D 项错误。 1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过在两年多的时间内,2 600 万人浩浩荡荡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 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过在两年多的时间内,2 600 万人浩浩荡荡从城市 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可知,这是国民经济政策调整的影响,故选 C 项。 131958 年 4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 煤炭、石油等 7 种商品

15、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 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 A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B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C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可知,该规定赋予 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故选 C 项。 1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 “一五”计划的超 额完成,标志着我国() A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大转变 C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D初步奠

16、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故 D 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营经济,故 A 项错误;“一五”计划并未实现我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故 B 项错误; “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重工业,并未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故 C 项错误。 15下图是 19521965 年我国人均 GDP 增长率折线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531954 年经济出现衰退,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负面影响 B19541956 年经济持续发展,说明中共八大的经济决策正确 C19581961 年经济出现波折,因为生产关系滞后于生产力水平 D19611964 年经济不断发展,反映国民经济的调整卓有成效 【答案】D 【解析】“大跃进”运动开始于 1958 年,A 项错误;中共八大在 1956 年召开,B 项错误;人民 公社化运动开始于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水平,C 项错误;19591961 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后,开始纠正农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