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期中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最新版-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196480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3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期中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最新版-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期中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最新版-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期中高三物理试卷分析(最新版-修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05 年期中高三物理试卷分析年期中高三物理试卷分析 浙江省温州中学浙江省温州中学 展阅5 年温州市重点中学 8 校联考的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试题立 意高,设问巧,语言简洁、流畅,灵活而不落俗套,新颖而不离基础,强调能力 而不脱离实际,有一定的难度,在整张卷中具有较好的区分度,给人一股清新的 感觉,物理试题共 12 道,其中客观题道,主观题道,满分分。 1、由于考试范围力学的限制,试题重视对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考查,在稳定性基础上求新、求变 1、由于考试范围力学的限制,试题重视对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的考查,在稳定性基础上求新、求变 试题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 知识点多, 覆盖面

2、广, 个物理题中内容涉及高 中物理力学的主干知识,重点考查了双基,注重对学科基础知识、重点知识、主 体知识的考核,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实质。很多 题目略做变化,就成了一道质量教高的新题,特别是第 25 题的设计体现了出卷 人独到的设计能力,考查了学生举一反三能力。 现随机抽样了两个考场共 53 份试卷的对错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各题考核的 情况如表一所示。由表一可知,试题易、中、较难比例合适,为4:43:53 (约为 : : ) ; 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题 是实验题,分三项

3、内容,一是仪器的读数方法,二是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 实验装置测重力加速度,考察学生对这一实验本质的把握和理解,蛮有新意的, 第三项是考查这个实验的掌握情况, 很好地体现了考试大纲中明确地对考生提出 的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表一表一 2 题 号 考查知识点 全 错 人 数 全错 比例 漏 选 或 部 分 错 人 数 漏选 或部 分错 比例 完 全 正 确 人 数 完全 正确 比例 平均 得分 得分 率 考 核 难 度 1 4 超重和失重5 0.09 4 7 0.13 2 41 0.77 4 5.04 0.84 0 易易 1 5 运动学 机械能18 0.33 9 003535 0.66 1

4、3.96 0.66 0 中中 1 6 弹力、连接体的平 衡问题 8 0.15 1 0045 0.84 9 5.095.09 0.84 9 易易 1 7 匀速圆周运动8 0.15 1 004545 0.84 9 5.09 0.84 9 易易 1 8 牛顿运动定律 整 体法 隔离法 15 0.28 3 9 0.17 0 29 0.54 7 0.54 7 3.79 0.63 2 中中 1 9 机械能 牛顿力学 的动态分析 8 0.15 1 22 0.41 5 23 0.43 4 3.853.85 0.64 1 中中 2 0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 的运动 动能定理 4 0.07 5 40 0.75 5 9

5、 9 0.17 0 3.28 0.54 7 中中 2 1 动量和能量7 0.13 2 0046 0.86 8 5.215.21 0.86 8 难难 2 2 电子螺旋测微器读 数 验证机械能守 恒定律的学生实验 1 0.01 9 44 0.83 0 8 0.15 1 0.15 1 9.67 0.56 9 0.56 9 难难 2 3 牛顿运动定律 运 动学 1 0.01 9 14 0.26 4 3838 0.71 7 13.81 0.86 3 易易 3 2 4 万有引力 天体运 动 0027 0.50 9 26 0.49 1 0.49 1 15.57 0.81 9 中中 2 5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

6、量 5 0.09 4 34 0.64 1 1414 0.26 5 11.21 0.56 0 难难 总平均总平均85.57 (说明:第 21 题前不久刚给学生做过,故得分率很高,而该题的难易程度 仍属难题) 2、试题较注重学科内综合,注重知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试题较注重学科内综合,注重知识应用、理论联系实际 试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体现理论指导实 践的思想, 强化了学科内的综合, 以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作为背景材料来设计试题, 是高考命题应用的一个既定方向,如第 14 题、第 17 题、第1 题、第 24 题均 与实际接轨,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都是高中力学中的主干知识,

7、通过问题的考查 引导学生从物理情景出发,通过必要的逻辑推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体现了对学 生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求考生将知识内化后应用到具体的问题,注重物理知识在 生活、 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要求考生有将实际问题转化成物理模型的能力。 如第 15 题、19 题、20 题、21 题、25 题等都考核学生学科内综合的能力。 3、试题突出考查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方法的运用,强调数学处理物理 问题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象法的巧解为考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试题突出考查了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物理方法的运用,强调数学处理物理 问题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图象法的巧解为考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试题突出对物理学的研究问题的思想

8、和方法的考查, 尤其强调运用物理的思 想和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物理解题的三大基本方法: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 学相结合的方法,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 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的方法, 在试题中有很好的体现;如试题第 20、21、23、25 题。试题给学生提供展示物 理思维过程的机会,体现拓展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变通性,使创新能力和基本素 质同步提高;如试题 19 题的运用多种观点分析的重球下落及压缩弹簧的动态过 程,试题第 21 题学生若能用 vt 图展示铅块在两种情况下的运动过程,结果就 一目了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试题第 23 题虽难度不大,多条件多方法,方 法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都是

9、高中力学中的主干知识, 是一道重视物理概念的好题, 学生思维异常活跃,运用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求解同样简便: 。02 21 mgssFsF02 21 mgttFtF 4 第9、0、题体现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查,第 19 题体现了对物理过程 的分析和应用,第 21、22 和 25 题体现了物理学的守恒思想。 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数学和物理学结合得非常紧密,物理问题的解决 离不开数学,强调运用多种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如第7 题较多地结合三角 函数的知识求解圆周问题,第 15 题和第 21 题都可以借助速度时间图象巧 解物理问题。 四、试卷中有待商榷的地方四、试卷中有待商榷的地方 1、考纲题目范围不

10、够清楚。试卷中考到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以及谈论匀强电场都 超过了考试范围,故这两题的答题情况与试题难度是不相符合的。 2、试题第 24 题的题目设计不够严谨,与卫星发射的实际有出入,如大气是不可 忽略的,若要忽略在题目中要有所交代,该题第 2 问的第二小题的解答提供的标 准答案存在争议(略) 。 五、分析我校学生考试情况五、分析我校学生考试情况 由于试卷漏卷的问题造成平均分的参考价值有所降低, 但仍能看出整体各班 的学生物理方面的掌握情况和发展是均衡的,属正常范围内的波动,尽管这个段 扩班最厉害,理科班有 15 个,但并没有出现学习能力特别差的班级,与历史同 期的高三学生相比,在概念、规律的掌握上

11、并不逊色;当然,在本次考试中出现 了这样一些个别现象:如个别平行班间物理分数拉开较大,最高的 92.6,最低的 为 84.3,相差 8 分之多;同个任课老师任教的两个班级相差较大,如罗纯一老师 任教的高三(11)班 91.1,而高三(12)班 86.4,相差近 5 分,王宝言老师任教 的 9 班、罗纯一老师任教的 11 班从高二开始,物理成绩稳步上升,郭振勇高三 接手的 10 班物理成绩进步显著,向学生调查,学生回答说是得益与老师教给他 们好的系统的物理复习方法以及严格的要求(必须完成一定量的练习,老师及时 的监督检查)还有他们的人格魅力使他们越来越喜欢物理,这些都值得其他老师 学习和借鉴的;

1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考试中,年轻的徐海龙老师任教的两个捐 资班在成绩上还胜过平行班,从某种程度上说明,现在除(1) 、 (2)班外,其余 各班在物理方面差异还是很小的,属于同一条水平线。 六、学生答题错误的归因分析六、学生答题错误的归因分析 根据试卷的抽样调查反映出学生作错的原因主要有: 5 1、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缺乏兴趣,有很严重的畏难情绪,在 心理上就“矮人一截” ,这种情况在女生中较普遍,还有部分原因是部分学生由 于知识上出现明显的漏洞,而物理尤其讲究知识的相互联系,上下衔接,常常是 一个知识点的缺陷造成无法把一个较综合的问题继续下去。 2、试卷大部分错误缘于知识点落实不

13、到位,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掌握浮 在表面,对待问题不求甚解,平时缺乏知识点的梳理和分类、总结,未能在头脑 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这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尽管做了大量的习题,但对不 同的题型和错题缺乏必要的分析、整理、归类,小结,不能正确建立物理图景, 运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所以学习很刻苦,但学习效果并不好,我把这类学生称 为“勤奋的偷懒者” ,他们急需的是做“有用功” ,对知识进行大量细致而深入整 理的工作。 3、不会复习,或者说复习效果不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多女生 虽然上课非常认真,课后也很刻苦,笔记记得详尽完备,但“消化、吸收”能力 不好,往往只停留在一个题目或一种类型,学

14、习效率低下,被动学习,不会举一 反三,临考前也不知道该怎么复习,更遑论什么方法、系统性等,单元测验还可 以, 一旦大考面对一个题目脑海里却一片空白, 甚至不知道这道题属于哪块内容。 4、 由于本次是学生第一次参加理科综合考试, 在时间、 学科的分配上很没有经验, 或临场经验不足,假以一定的考试训练,相信会有明显的改观。 5、平时学习拖拖拉拉,学习习惯不好,解题速度低下也是造成部分学生考不好 的原因,在有限的时间里不仅要完成习题的解答,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验算、较 对,这需要统筹地安排时间,提高速度,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时间不够,来不及 完成所有的题目,可见提高速度是高三复习的关键,平时要加强速度的

15、训练。 5、个别学生的错误是粗心、不仔细,或者解题不规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七、对今后的高考复习的启示七、对今后的高考复习的启示 经过这次考试,班级平均分呈现的现状、从试卷的常见错误暴露出的问题、 以及一些教师的出色的教学方法,更坚定了我们原来对高考复习的认识和理解, 在下半学期,我们将继续保留好的传统的做法,把各章节分配到个人,发挥集体 的力量,把优秀教师的好点子、好做法在其他班级里推广,我们将做到: (1) 、备课与上课的具体做法是:一个原则、二个感觉。) 、备课与上课的具体做法是:一个原则、二个感觉。 6 根据近年高考试题展示出的这样一种回归基础、返璞归真的态势,强化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

16、能,考查的着眼点大都是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高三复习中 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以教材为本,制订计划,合理安排,通过归纳、类比、 图表、知识结构图等形式,深刻领会各物理概念、原理、定律的成立背景、推导 过程、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和使用范围等。因此在第一轮主要落实基本概念、定 律、基本方法、基础能力等方面,务必重视课本内容,要“细与实” ,不放过每 一个知识点,切实弄懂弄通,熟练其运用,注重基本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可在每 章复习结束后对各知识点进行回顾、分类、整理,形成资料丰富、内容翔实的复 习笔记。 “原则”是:推陈出新,夯实基础,形成网络,培养能力。“原则”是:推陈出新,夯实基础,形成网络,培养能力。 1、以教材为本,结合考纲,全面理解每一个知识点的内涵,结合班级的实 际情况,适当地扩展、延伸,增加新意。要在知识点的讲授上、课堂教学方法上 都要有所变化,有所创新。 2、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 要把考纲印发给学生,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基础知识, 本章本节哪些是基础的,哪些是高层次要求的, (考纲中都有标注) ,做到心中有 数,量力而行。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每一个基础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