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196171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3.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最新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根据澄迈县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 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建设美好新海南”大研讨大行动活动实施方 案 的要求, 结合我县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我局以“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这一课题开展了调 研和讨论,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美丽乡村建设基本概况 2013-2015 年,我县以褔桥带、罗美带、永美带等三条美 丽乡村带为重点,全面推进县镇两级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建 设了 19 个县级美丽乡村和 29 个镇级美丽乡村。根据 五年 实施计划 , 我县 71 个行政村列入名单, 其中, 2016 年已建成 19 个美丽乡村,2017 年计

2、划建设 30 个美丽乡村。其中农业部把 敦茶村、罗驿村、龙坡村列为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海南省 将敦茶村、罗驿村和美朗村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大 美村等 15 个村落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美朗村被评为海 南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我县被全国新农村建设中心评为“中国 美丽乡村建设典范县”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我县 7 个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我县全域旅游建设夯 实了基础,积极推动落实省委刘赐贵书记提出的“日月同辉满 天星”建设目标,对我县加强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工程等有着 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编制与实际建设中产生的矛盾。一是责任主体 不清。我县的

3、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规划编制由县住建局负责,建 设指导由县农委办负责,建设主体由各镇政府负责,三者平时 工作难以衔接。二是土地私有化突出。由于村庄闲置土地已被 农户占用,编制规划时建设项目的选址因为与农户之间发生矛 盾,致使项目落地有难度,有些美丽乡村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土 地问题无法协商而再三调整规划,影响了建设周期和进度。有 些项目最终无法落地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二)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显著。一是规划编制和设计时 间周期短,规划和设计单位没有深入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人文 地理等情况,致使在编制规划时定位不准确,使得美丽乡村带 主题不突出,未能充分发挥连片成带的聚集效应。二是原来村 庄自然生态环境和基

4、础设施较差,规划的重点主要放在基础设 施的建设和硬化、绿化上,没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 千篇一律的特色品牌,缺少风貌特色。三是“空心村”和荒废 破败房屋不易拆除,农村危房改造效果也不显著,有新居无新 貌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村干部思想认识 不到位,组织能力欠缺,村集体经济薄弱,不能有效地调动群 众主动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导致“干部在干,群众在看” 、 “干 部干得一身汗,群众还说风凉话” ,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 “等靠要” 思想严重。 美丽乡村建设中, 等上级部门安排、 靠县、 镇组织实施,要上级拨款,主动作为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四)资金整合不到位

5、。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不能单靠政府 的投入,而应整合各部门的涉农资金统筹投入,但在实际操作 中难度较大。一是“应整尽整”较难。一些涉农部门的项目在 实施地点、开工地点、开工时间、操作程序等方面都有具体的 要求,无法把项目和资金整合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统筹使用。二 是社会融资困难。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多美丽 乡村还处在边远地区,无法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引进社会 资金的注入、企业投资都要考虑成本和效益回报,帮扶、捐赠、 捐建以及其他社会投入资金量非常有限。 (五)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投入不大、后劲不足。我县绝 大多数美丽乡村都是基础型的建设,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主要 是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和

6、公共服务,直接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 较少,甚至没有。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业、旅游等 产业项目投资回报期长,较难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目前,特色 小镇、美丽乡村建设大多依赖政府财政投入,企业投入相对较 少。一方面是投资总量有限,只能优先满足环境整治和基础设 施配套;另一方面是产业发展类投资较大,我县农村大多集体 经济薄弱,合作社不发达,农民收入低,相对发达地区的多渠 道投入有明显差距。 (六)后期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资金链中断。美丽乡村 建设按照“千村百镇”工程规划,今后几年乃至一个时期,美 丽乡村建设的数量越来越大。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目前仍处于建 设阶段,但普遍的现象是重建设,轻管理,随着建设

7、的数量增 多和时间的后移,所需后期管护费用也不断增多。后期管护费 用包括公共服务设施的电费、维修费;农村清洁化工程日常保 洁、 清运费 ; 农村饮水、 公共道路、 亮化绿化日常管理维修费用 ; 污水管网维修及日常处理费用等, 都是后期管护的常态化开支, 预计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需投入 20 万元以上, 才能基本保证各 项设施正常运转,功能正常发挥。但目前我县还没有这笔费用 的投入,后期管护举步艰难。 (七)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县被国家列 入传统古村落保护村庄不少,传统古村落中心区已划是保护红 线,有些传统古村落已打造成美丽乡村。目前的现实是,农户 所居住的房屋由于建成年代已久, 部

8、分已形成危房, 按照规定, 中心区房屋修复只能修旧如旧,不能大拆大建,更不能建设不 同风格的现代楼房。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传统古村落里 的大部分群众不愿再继续居住在这些瓦房里,而是选择建设平 顶房或楼房,这样就造成了政策规定与农户意愿方面的矛盾。 三、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编制要切实可行和突出特色。 在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时,一是要深入调研,充分挖掘当地 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二是要有足够规划编制时间,提前进行 谋划,越详细越好;三是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和意愿;四是 定位要准确,主题要突出,把美丽乡村打造成“一村一品、一 村一韵、一村一景”的特色品牌。 (二) 引导教育群众

9、, 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和政策,增强群众通过美丽 乡村建设来改变人居环境、增加收入,构建和谐生活的美好愿 望;二是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村为主”工作机制,如在规 划编制、项目安排、建设实施、管护机制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 意愿。三是建设内容能让群众定的尽量让群众定,项目工程能 让群众干的尽量让群众干,工作监督能让群众参与的尽量让群 众参与,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主动参与。 (三)改变资金投入方式,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共建共赢。 一是政府加以指导,统筹各部门涉农资金,各部门在编制部门 工作计划时, 尽量向美丽乡村倾斜或同步建设, 各类建设项目、 资金优先安排

10、,切实提高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发挥有限 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带动作用,充分撬动社会资本, 减轻财政负担;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投融资平台和 筹资渠道,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三是加大政策引导扶持,研 究制订一套既符合国家政策,又能有效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鼓 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政策,按照刘赐贵 书记“海南将引导侯鸟到农村去,美丽乡村将是海南要打 造的鸟巢 ,让侯鸟老人宜居宜养”的思路,支持和鼓励 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四)加大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和集体经 济收入。建设美丽乡村的目的是通过改善人居环境,激发农民 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省、

11、县要加大产业类 项目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主导产业,特色产业、 品牌产业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二是制定出台一些有效促进村级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和文件,健立健全扶持村级集体经济 发展的政策措施等。 (五)把后期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一是结合村庄人口 数量,按照人口数量和建设项目的实际编制后期管护预算,纳 入县财政预算,给予资金支持;二是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解 决有钱办事的问题。 (六) 调整传统古村落村庄建设规划。 在村庄规划调整时, 村庄规划用地方面适当向传统古村落村庄倾斜,重新规划传统 古村落新村址或在原村庄边界适当扩大规划范围,让传统村落 村庄居民有所选择,解决保护与发展相矛盾的问

12、题。 (七)将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与旅游度假区、景区、产业 园区相结合,通过项目化实现农业发展方式上的转变。完善基 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 1. 启动澄迈永瑞国家现代热带农业公园建设, 加速一二三 产业融合,全力推进瑞溪现代农业公园小镇建设,把瑞溪镇建 设成为以发展农业服务、农产品贸易和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型城 镇。 2. 扩大澄迈福橙、福山咖啡、桥头地瓜、无核荔枝、无籽 蜜柚的种植面积,形成品牌鲜明、优势突出的农业种植业,发 展以休闲食品为主的特色加工业,同时结合滨海资源,建立滨 海旅游和农业观光旅游市场。 3. 启动文儒、 加乐镇沉香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和沉香展览馆 建设项目,打造加乐沉香交易商业一条街。 4. 发展大丰休闲旅游、 养老养生及其服务业, 在稳定发展 种植业,积极推动农业观光体验产业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农旅 复合产业。 5.是在园区层面,充分发挥我县老城工业开发区、金马物 流园区、琼台基地开发区等优势,开展创新企业基地游、生产 工艺游、物流流程游等工业旅游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