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8新版全册)(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194880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DF 页数:106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8新版全册)(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8新版全册)(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18新版全册)(最新版)(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 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教学 班级班级 八年级八年级 教科书名 称及册数 教科书名 称及册数 (2018 年审定)(2018 年审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科目科目语文语文 每周每周 节数节数 节 节 总授课总授课 节数节数 节 节 时间时间单元单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内 容 计划 节数 计划 节数 实授 节数 实授 节数 出 入 出 入 原 因 原 因 第第 1 1 2 2 3 3 周周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1 社戏1 社戏 2 回延安2 回延安 3 安塞腰鼓3 安塞腰鼓 4 灯笼4 灯笼 写作:学习仿写写作: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应对口语交

2、际:应对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4 4 5 5 6 6 周周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5 大自然的语言5 大自然的语言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7 大雁归来7 大雁归来 8 时间的脚印8 时间的脚印 写作:说明的顺序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7 7 8 8 9 9 周周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9 桃花源记 10 小石潭记10 小石潭记 11 刻舟记11 刻舟记 12 诗经二首12 诗经二首 写作:学写读后感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综

3、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 10 周 第 10 周 期中复习期中复习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 9 9 2017-2018 学年度第 二 学期教学进度表 教学教学 班级班级 八年级八年级 教科书 名称及 册数 教科书 名称及 册数 (2018 年审定)(2018 年审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科目科目语文语文 每周每周 节数节数 节 节 总授课总授课 节数节数 节 节 时间时间单元单元教 学 内 容教 学 内 容 计划 节数 计划 节数 实授 节数 实授

4、 节数 出 入 原 因 出 入 原 因 第 11 第 11 1212 1313 周周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活动探究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一:学习演讲词 13 最后一次演讲13 最后一次演讲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二: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1414 1515 16 周 16 周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17 壶口瀑布17 壶口瀑布 18 在长江源

5、头各拉丹东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19 登勃朗峰19 登勃朗峰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写作:学写游记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时讲话口语交际:即时讲话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第第 1717 1818 19 周 19 周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21 庄子二则21 庄子二则 22 礼记二则22 礼记二则 23 马说23 马说 24 唐诗二首24 唐诗二首 写作:学写故事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课外古诗词诵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 20 周 第 20 周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及考试期末复习及考试 9 9 第一课:社戏/

6、鲁迅(共 3 课时) 教学目标: 一 理解主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来源: 二 领会课文用词造句准确、鲜明、主动的特点。 三 认识农民及农民孩子的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的才干,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 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一 安排 3 教时。 二 课文的写作年代和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距离今天的时间较远,因此教学重点应放在读 懂弄通原文上,亦即首先让学生理解字、词、句、篇最基本的东西 ; 在这基础上,再懂得主 题与材料、写景与抒情的关系。这后面两点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 读写结合,进行一次记事为主的写作练习。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作者简介及题解;通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7、: 一 联系旧课,引出新课。 问: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哪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什么内容? 答:上学期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了百草园中生活的趣味、 欢乐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枯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了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的热爱, 对束缚儿童思想的封建教育的批判。来 t 教师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内容基本上是真人真 事。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文章,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 基础上的艺术概括,它的题目叫“社戏”。 社戏 鲁迅(板书) 二 作者介绍及题解。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 : “我母亲的母家是农村,

8、使我能够间 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集外集拾遗)这一种十分可贵的“亲近”,对鲁迅有着重要 而深刻的影响。鲁迅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 代的鲁迅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 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 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 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这些都反映在他的作品中。社戏就 形象地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地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 社戏的故事情节很简单,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叙述“我”(即作品中的“迅哥 儿”) 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 鲁迅把这些事写得十分生动有趣, 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

9、以忘怀。 在鲁迅写作社戏的那个年代,一般作家不大愿意去描写农民 ; 有的人即使写了农民, 也是瞧不起农民,甚至歪曲农民。鲁迅能写出象社戏这样歌颂农民高尚品质的作品,是 很了不起的。 三 正音 (归)省:xng 行辈:hng 惮:dn 絮叨: xdo 怠(慢):di 撺掇:cundu 凫(水):f 潺潺:chn (歌)吹:chi 蕴藻:ynzo (家)眷:jun 皎(洁):jio 漂渺:piomio 纠葛:jig来源.net 四 补充注释。 (1)社戏: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相当于“村庄”的区域名称; 社戏就是社里每年在一定的时间所演的戏。(2)日里:白天。(3)神棚:供神名牌

10、位的凉 棚,演社戏时,搭在戏台正对面,意思是请这些神看戏。(4)白篷船 : 船篷没有加油漆的船, 旧时绍兴人民一般都使用这种船。(5)乌篷船:在白篷上用桐油抹黑,课文中指财主乡绅 使用的船。 五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的准确读音,并考虑课文大意。) 六 划分结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板书: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我”的乐土平桥村。(从“我们鲁镇的习惯”到“却全都嘲笑起来了”。) 第二部分, “我” 在乐土中也有不乐的时候。 (从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 到 “而 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第三部分,“我”与农民孩子们到赵庄去看戏的情景。(从“这天我不钓虾”到“各自 回去了

11、”。) 第四部分,“我”对吃豆和看戏的怀念。(从“第二天”到文末) 七 布置作业 读课文(要求能读准字音。辨析词义,复述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旧课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学习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 检查旧课。(以下内容预先写在小黑板上) (一)辨别字音: 行()辈、银行、()、行()走、归省()、省()略 省()悟 (二)辨别字形并组词: 倘若、淌汗;抵挡、底细;同伴、搅拌;鱼钩、钓竿;挖掘、倔强;豆浆、木桨;竭力、 揭示;陪伴、赔偿 (三)解释下列各词并指出词类: 朦胧 模糊 皎洁 飘渺 婉转 悠扬 明确 : 朦胧,在课文中指月光不明亮的样子。模糊,指不分明、不清楚。(其余

12、词的解 释可参阅课本注释)以上这些词的词性都是形容词。 (四)学生朗读课文第一、二两段。(要求学生注意,课文中最能表现“我”的乐与不 乐心情的词语。) 二 指导学习课文。(教师板书 : (一)(二)(三)(四),后面的内容要学生回答。) (一)课文写乐土平桥村,只用一句话,却表达了多方面的内容。想一想,是哪句话? 表达了哪些内容? 明确 : 课文写乐土平桥村,用这样一句话 : (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 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虽然只有一句话,但表达内容很丰富。第一,写清了它的位置:离海边不远,临河;第 二,交代了环境:极偏僻;第三,

13、指出人口:住户不满三十家;第四,点明了平桥村人民的 生活情况 : 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说明多是劳动人民。这样,以极少的文 字,表现丰富的内容,文章就精炼了。 (二)为什么平桥村是“我”的乐土?课文是怎样具体写乐土的乐的? 明确:因为“我”在平桥村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课文写乐土之乐很具体。先从与农民孩子的关系上来描写乐土:客人是“公共”的;游 乐时所谓“犯上”之类的封建伦理观念已被打破。再从生活情趣上写乐土:“我”对农村 中钓虾、放牛等事充满兴趣。钓虾、放牛在农村中原是极平常的事,但作者却满怀深情地叙 述,充分反映了“我”对农村生活的新奇感。 课文写乐土的

14、乐正是为了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因为十一二岁的孩子成 天要死记硬背这些时代隔得远,语言差别大的句子,肯定要感到乏味和讨厌。这也反映了作 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 (三)平桥村既然是乐土,“我”为什么会有不乐的时候?课文怎样写“我”的不乐? 明确 : 因为“我”在平桥村所“第一盼望”的,是到赵庄去看戏,可是没有船,不能看 戏,所以“我”很不乐。 “我” 的不乐, 课文抓住心情急剧变化来写。 先是 “盼”, 接着是 “急”, “急得要哭”。 最后是猜测:“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样的猜测, 把儿童特有的焦躁心情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了。写“我”的不乐,课文还从不

15、同的角度渲染 : 外祖母“气恼”“絮叨”;母亲既怕外祖母生气,又怕“我”和别人同去会使外祖母担心。 齐读“就在我十一二岁时候怕外祖母要担心”,体会对不同人物心理描写的作用。 写“我”的不乐,实际上是欲扬先抑,为烘托下文看戏之乐作了铺垫。 (四)课文表达“我”的不乐心情,用词十分确切,我们要很好地体会。试比较下列两 组句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明确:第 1 组第一句表达较笼统。第二句把着急的程度描写得具体,“我”所第一盼 望的看戏的愿望没有实现,“急得要哭”是很自然的事。第 2 组第一句与事实不符。第二句 的“似乎”一词用得很好,因为这是猜测。正因为有这猜测,所以有“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 豆浆喝”

16、的推测。从猜测到推测,反映了儿童的焦躁的心理状态,写得确实生动形象。 由此可见,鲁迅用词是准确、鲜明、生动。当然,需要说明一点 : 由于课文的写作时间 以及所反映的生活距离今天较远,特别是“五四”时期有些词的用法与现在有点不同。如结 构助词“的”和“地”不分,一律用“的”;人称代词“他”和“它”不分,都用“他”。 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读课文时要注意。 三 布置作业。 1.复习第二部分,着重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外祖母、母亲和“我”的不同神态和心情的。 2.阅读第三部分,熟悉从出发看戏到回家的记叙过程。 3.抄写词语: 怠慢 大悟 撺掇 委实 凫水 篙 磕 潺潺 朦胧 婉转 悠扬 疏疏朗朗 瓢 缥缈 融 蹿 踱 颇 懈 楫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旧课作业,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上堂课作业。来源 t (一)检查抄写的词语。并在检查时改为课堂听写。 (二) 复述课文第 5、 第 6 段内容, 把 “气恼”、 “絮叨”、 “宽慰”、 “急得要哭”、 “嘱 咐”、“装模装样”等词语用进去。 二 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