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19481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高中数学交集、并集学案1 苏教版必修1例1集合A=xx=, mZ, m3, nN, n3,试用列举法将A表示出来.解:,例2设全集,又集合求(1);(2);(3)()();(4)()();(5);(6)()答案:(1)(2)(3)()()=(4)()()=(5)=(6)()=例3设集合,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求、的值解:由()得;由()得小结:要注意;区分符号的区别.集合的运算常借助数轴,数形结合来研究集合间的相互关系与运算.例4某中学高一年级开设了两门选修课:电子制作和艺术欣赏,要求每个同学至少选一门已知选电子制作的有218人,选艺术欣赏的有156

2、人,还有27人同时选了这两门课问:这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分析:利用文氏图,可以直观地看到,全年级的学生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只选电子制作的;第二类是只选艺术欣赏的;第三类是两门课都选的这三类不重不漏,将各类人数相加即得年组总数 (21827)+27+(15627)=218+15627=347(人)例5某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有28人参加了计算机小组,有23人参加了生物小组,还有5人这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问:(1) 两个小组都参加的学生有几人?(2) 只参加了一个小组的学生有几人?(3) 至少参加了一个小组的学生有几人?分析:设全班学生组成集合为I,参加计算机小组的学生组成集合A,参加生物小组的学

3、生组成集合B,(如图)至少参加一个小组的学生有505=45(人),即AB中元素个数为45而A与B元素个数和为28+23=51(人),说明有5145=6(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那么只参加了一个小组的学生有456=39(人)例6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并指出它们是有限集还是无限集.(1)大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由24与30的所有公约数组成的集合()方程的解集(4)小于10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5)方程()()的解集.选题意图:本题主要用来强化集合的表示方法及集合的分类,培养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解:(),无限集(),有限集(3),有限集(5),有限集说明:五个小题中只有(1)用描述法较好,其余

4、的用列举法较好,但应注意,(5)不能写成,要注意元素的互异性.例7设U,又集合,则A ; ;()() ;()() ;() ;() 选题意图:此例主要加强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及利用数轴求补集、交集、并集的方法.解:;()()或()()或()()()或()或说明:在求()()和()()时,可运用摩根律,即()()()、(A)()(),由于已求出和,故()()和()()可直接得出.摩根律可用文氏图验证,证明一般用证集合相等的方法.例8已知:集合A,且 ,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选题意图:本例旨在训练子集概念在方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解:,A可能是,当A时,a=-2当时,有方程组无解当

5、时,-2综上,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说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A?,A可能是空集,这是容易忽略的.例9A是包含于方程的解集,B是包含于方程的解集,又,求p、q的值及集合A、B.选题意图:本例主要强化交集、并集概念在方程的解集中的应用.解:设,为方程的两根;3,为方程的两根.则有 ,且上述两方程组有一个公共根3.设,则,方程的解集为,方程的解集为,说明:求集合A、B需首先确定方程的解集,而3是两方程的公共根是解题的关键.交集并集引申与提高1交集、并集运算定律(AB)C =A(BC) 交换律,结合律(AB)C = A(BC) 交换律,结合律(AB)C =(AC)(BC) 分配律(AB)C =(

6、AC)(BC) 分配律以上定律可利用文氏图直观得以验证2关于交集、并集中元素个数的计算用n (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则有:(1) n (AB)=n (A)+n (B)n (AB)(2) n (ABC)=n (A)+n (B)+n (C)n (AB)n (AC)n (BC)+n(ABC)这两个等式可以用文氏图直观验证,用圆圈代表集合,则这个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用圆圈所覆盖的面积来表示公式(1)中n (AB)直观上就是集合A、B两个圆所覆盖的面积的大小当两个集合交集为空集时,显然有:n (AB)=n (A)+n (B)当两个集合A、B交集非空时(如图)显然有两圆圈所覆盖面积小于两圆圈所覆盖面积的和,所少的部分即为两圆圈重叠部分的面积,所以有n (AB)=n (A)+n (B)n(AB)公式(2)中n (ABC)可以看作三个圆圈所覆盖的面积,由图中可以看到,用三个圆圈的面积和分别减去每两个圆圈重叠部分面积时,图中阴影部分(即三个圆圈重叠部分)的面积被减了三次,所以应补回这块面积则有:n (ABC)= n (A)+n (B)+n(C)n (AB)n (AC)n (BC)+n(ABC)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