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45187834 上传时间:2020-09-17 格式:PPTX 页数:172 大小: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精编版(1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供水安全与水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直接涉及人民身体健康的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由水源改善、水厂净水、安全输配共同构成对水质的控制和保障。所以城市供水安全,水质控制是关键。,供 水 安 全 性(Safety and Security of Water Supply),供水安全性(纳入国家安全),供水在自然 属性上的安全性 (Water Safety),供水在社会意义上的安全性 (Water Security),自然灾害、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内源性水质恶化、水厂运行事故、恐怖袭击、人为蓄意破坏,供水安全性(Safety and Security of Water Supply)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

2、是指供水的水质在使用中不应当给人体带来短期的或长期的健康危害,即供水在自然属性上的安全性(Water Safety);二是指供水系统对遭受突发性事故威胁(包括自然灾害、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内源性水质恶化、水厂运行事故、恐怖袭击、人为蓄意破坏、等)具有良好的预防、保护、应急和恢复功能,即供水在社会意义上的安全性(Water Security)。由于自然灾害、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内源性水质污染事故、水厂运行事故引起的供水水质危机可统称为事故型供水水质危机,由恐怖袭击或人为蓄意破坏引起的事故型供水危机可统称为破坏性水质危机。,世界上饮用水水质管理模式,目前,世界上饮用水水质管理模式正在向“多层次”、

3、“全过程”的目标迈进,逐渐变原来的“产品控制”(product control)为“过程控制”(process control),许多新的管理概念和方法也被引入饮用水水质管理中。其中,“多层屏障方法”(Multi-Barrier Approach)以及“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 HACCP)概念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运用到饮用水水质管理中,为饮用水安全性保障和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层屏障方法,“多层屏障方法”抛弃了单一依靠饮用水处理技术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的旧模式,提出了由处理技术、监

4、控管理、社会监督等多层屏障共同保护的新模式。,HACCP概念通过识别和确定城市供水系统中关键控制点,建立监控系统,全程监控,预防危害,及时调整,保障供水安全,实行全面质量控制。 突发性污染事故及水质突变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呈明显增加趋势。突发性污染事故极易造成灾难性损失,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因而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水质监测中心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1自然灾害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内源性水质恶化 4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物制品事故性泄漏 5水厂运行事故,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性的因素,1自然灾害,密云水库由于水量的减少,水库的自净和更新能力下降,水质急剧恶化。,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照颁

5、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随着我国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卫生水平的提高,基本杜绝了腹泻病、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但是各种水传播疾病在小范围内时有出现。肆虐我国的SARS疫情对于城市供水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香港淘大花园案例表明了污水管道系统、污水都可能成为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而污水一旦排

6、放进入自然水环境,病毒就可能随之污染饮用水源。,SARS流行期间,北京市主要从水源保护和提高供水设施可靠性两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城市饮用水的安全性。北京的八十座大小水库进入隔离状态,并封闭了部分饮用水源。市水利局连续下发了“关于确保自备井供水安全”和“关于加强水源保护的紧急通知”,各郊区县对饮用水源井自查自检,对农村自备井监管消毒。同时,各水厂实行封闭管理,加强水质检测,以确保水质,并应对用水量激增情况。,客观上我国许多水源地从为农业灌溉为主转变为向城市供水为主,但是在管理上依然依靠传统的一套,只讲“供”,少讲“护”。随着干旱的频繁发生、供水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现代生活理念的不断增强,同时也因为

7、污染等各种突发危险因素发生概率的增多,保护好饮用水水源地的责任将越来越重大。许多国家对水源地的保护是完全封闭式的,对水源地的保护类似于国家重要基础设施比如重要的核设施、发电厂等,而我国的大多数水源地还处于敞开式或半敞开式的状况。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还处于初级阶段。由此看来,我国在水源的保护方面,急需开展许多基础性的调查、研究和管理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规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需要,可以对食物和水源采取控制措施”。但是对于类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制订和实施应急预案,建立和运行一套监测、预警、通报和处理机制,是增强城市供水系统应急能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性必不可

8、少的环节。,3内源性水质恶化,由于水源水质和水源区环境情况日益复杂化,水源水质突然恶化的可能性大为增加。2002年密云水源突发的异嗅、异味曾给北京市供水行业造成很大的压力。到目前也未完全了解异嗅、异味的发生原因、如何控制。,4有毒有害化学品和生物制品事故性泄漏,事故性排放往往具有强度大、历时短的特点,如果没有相应的应急反应系统,措施不得力,很可能导致较大范围的灾难。,有关化学毒品、生物毒品等事故性泄漏,排放进入水体甚至饮用水源的报导屡见不鲜。突发性污染事故,特别是近几年呈明显增加趋势。突发性污染事故极易造成灾难性损失,直接威胁到两岸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因而一直倍受社会关注。我们要求水环境监测中心

9、将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水文、水质监测站点分布广的地域优势,广泛收集信息,及时组织调查监测。,1993年4月长江秭归江段16.5吨农药船燃烧沉没,1997年10月8日云阳100多吨苯船沉没,1997年10月21日涪陵约200吨四氯化碳船沉没及2000年9月29日丹江口水库上游10.3吨氰化钠因翻车倾入丹江等一系列重大污染事故,对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构成了严重威胁,并且引起了下游居民的恐慌。,5水厂运行事故,由于水厂管理和运行不当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水质事故。比较典型的事例是加拿大的小城市由于消毒不当,造成7人死亡,2300多人住院。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提高水厂的运行管理安全性和可

10、靠性。美国1976-1994年期间的统计结果看,在近年的时间里一共发生了起城市供水事故,其中净水厂处理运行缺陷388起,占,治病人数42万余人,城市供水安全最重要的是严格控制水厂的水处理工艺运行,可以有效控制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所以实现制水工艺的稳定可靠运行,净水厂出厂水的长期稳定达标是城市供水安全的主要的控制方面。,概括起来,引起突发性水质变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水环境的突然变化,造成水源水质突然恶化(嗅味、微囊藻毒素、高浊水)。 水源周围突发性污染事故,改变水源水质性质(污染)。 人为破坏,造成水质污染(投毒)。,如何及时、准确掌握原水水质的变化特点对安全供水是非常重要的。对一般情况下的

11、供水水源,水质监测站按规定的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利用检测结果,建立水源水质正常情况下的各相应的指标数据库,当水质发生变化时,可以确定水质变化程度。当供水水源受到突发性污染事故或人为破坏时,应采用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来确定和评价污染程度。,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时进行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围,为控制污染提供依据。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水体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由于水环境污染具有时空性等特点,因此,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的准确度就越高。因此,监测网络、监测点位的选择一定要

12、有科学性,而且一旦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得到确认,必须长期坚持监测。,水质监测工作不应是静态的,而应是动态的,只有及时掌握污染负荷的变化和水体水质状况的相应关系,才能对当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作出正确的判断。 水质的预测预报是水环境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抛弃在出厂水或工艺段保证出水水质不达标时变动工艺或工艺运行参数的传统管理方式,建立原水水质预测以便提前优化和调整工艺参数。如果只重视出厂水水质而忽视原水水质,则将会产生严重后果,大量水厂工艺不能处理的原水浸入水厂,对社会公众健康将产生严重威胁。所以把检测的重点前移,以保障水质安全。,随着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巨大能量潜在着危险源,

13、尤其是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危害极大。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应该采取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事故应急系统是指通过事前计划和应急措施,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肠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应急管理内涵,为预防、控制和消除事故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采取的行动。就是从应急管理角度,防止紧急事件或事故发生,避免应急行动。如制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划、灾害保险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监测监控、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安全研究风险分析和评价

14、、对员工、管理者及社区进行应急宣传和教育。 使生产、生活回复到 正常状态或得到进一步 改善。如清理废墟 损失评估、消毒去污、 保险赔付应急预案复查、 灾后重建。 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和发生后立即采取的行动。目的是保护生命、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如启动应急救援中心、提供应急医疗援助、报告有关政府机构、对公众进行应急事务说明、疏散和避难。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进行,首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起码的服务,然后使社区恢复到正常状态。,事故发生前采取的行动。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而提高应急行动能力及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如应急预案计划、应急通告与报警系统、应急救援系统、应急培训训练和演习

15、、应急资源、互助救援协议,实施应急救援预案。,恢复,预备,响应,预防,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是在预防为主的前提条件下,贯彻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区域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其中预防工作是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除了平时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外,落实好救援工作的各项准备措施,做到预有准备。一旦发生事故就能及时实施救援。重大事故所具有的发生突然、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的特点,也决定救援行动必须达到迅速、准确和有效,因此,救援工作只能实行统一指挥下的分级负责制,以区域为主,并根据事故的发展状况,采取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形式,充分发挥事故单位及地区的优势和作用。,事故应急救援

16、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靠某一个部门是很难完成的,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形成统一的救援指挥部,在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安全、消防、环保、卫生、质检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协同作战,迅速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应急救援,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损失。,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在应急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死亡率,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由于重大事故发生突然、扩散迅速、涉及范围广、危害大,应及时指导和组织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和危害程度。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害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3、做好现场清洁,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应及时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